包頭市最早的規劃到底是不是蘇聯人設計,今天為大家揭曉答案

既然以後專題寫魅力包頭,那麼不得不談包頭市的城市規劃,包頭市規劃是“惟一”由中央直接批覆城的市規劃方案,隨後在2002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當年全球共有9個城市獲獎,包頭市政府獲此殊榮。這是中國西部地區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50年前的包頭城市規劃如今已被國內規劃界奉為經典,並收錄到聯合國規劃教科書之中,由此可見包頭的城市規劃到底做的有多好了。

關於包頭地名的由來通常認為是蒙古語“包克圖”的諧音而來,意為“有鹿的”,官方採用此說法;第二種說法是蒙古語“博託”(蒙古語:ᠪᠠᠭᠠᠲᠣᠷ,即“巴特爾”,蒙語“英雄”)的諧音,“博託”河就是指今天的東河槽;第三種說法是“泊頭”的變音,意為停泊的碼頭,因包頭原是水旱碼頭。

包頭市最早的規劃到底是不是蘇聯人設計,今天為大家揭曉答案

包頭市行政區劃圖

那麼包頭的規劃到底是不是蘇聯人做的呢?當我瀏覽包頭市檔案局官方網站並查找相關資料終於找到了我想知道的答案,同時也為很多對包頭規劃存在疑惑的人們找到了答案。

在 1955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朱德同志來包頭視察,對包頭的城市規劃作出了重要指示。同年8月,時任國家計委副主任的孔祥楨和國家城建總局局長的萬里同志率工作組到包頭,組織國家計委、國家建委、重工業部、公安部、衛生部、水利部以及前蘇聯技術人員和自治區、包頭有關部門進行了實地勘查、論證。

包頭市最早的規劃到底是不是蘇聯人設計,今天為大家揭曉答案

1955年9月,包頭市委向內蒙古黨委並轉黨中央呈報《請審核包頭城市規劃的請示》,國家建委則在給黨中央的報告中指出:包頭市城市規劃一年來曾經各有關方面的多次研究是可行的,建議中央對該初步規劃方案的幾個問題,予以原則批准。(一)把包頭新的城市建設在昆都侖河以東。(二)城市遠期人口發展規模暫定為60萬人。(三)城市中如工業區、住宅區、市中心位置的佈局較為合理。(四)近期內包鋼住宅區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工廠住宅區分開兩處建設,暫不連成片,近期內房屋建築除面臨街道廣場可以修築樓房外,其它基本以修建平房為主。至此包頭最早的規劃由此出爐。

在包頭市按照規劃建設之初當時社會上流傳著“包頭城市建設有三怪”的說法:“一個城市規劃三大塊,文化宮建在荒郊,火車站建在野外。”其中的“三大塊”是指,新城昆都侖區、青山區和舊城東河區當時互相都不連接;“文化宮建在荒郊”,是指當時三條幹道交匯處僅建一個文化宮,周圍沒有任何建築,距離市民生活區比較遠;“火車站建在野外”,則是指包頭火車站建在距離城市中心7公里處,兩側沒有任何建築,缺少人煙。

當時的人們認為包頭市的規劃是全國最失敗的規劃,認為它是前蘇聯專家按照他們國家的國情地域進行設計的,根本不適合中國西部這樣的城市,其實當時的人們都走向了誤區,包頭的城市設計是完全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而出的。所謂‘蘇版規劃’說法的產生,可能是當時包頭在規劃上採用了大量的前蘇聯城市規劃的數據和指標,如城市道路設置、綠化系統、居住面積、人口計算方法等,並得到了前蘇聯城市規劃專家的指導,所以包頭市的城市建設或多或少帶有原蘇聯城市設計的印跡,但具體的製作和設計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獨立完成的。

直到現在,我們仍可清楚地看到前蘇聯城市規劃模式的痕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是蘇聯人規劃包頭新城’的說法。文章最後附上1955年包頭市規劃工程師其中一位老人的照片。 同時也銘記先輩為包頭市的長遠發展所打下的堅實基礎。

包頭市最早的規劃到底是不是蘇聯人設計,今天為大家揭曉答案

工程師:王某

特別說明:文章內容多轉自:內蒙古晨報2005年8月內蒙古包頭城市建設規劃出臺內幕(附圖)

相關資料:包頭市檔案局官網、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