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知行合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我們應該如何踐行

在中國歷史的浩瀚長河之中,有這樣一個人如同珍珠一樣閃亮。

首先他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在官場失意的時候,他在自己荒僻的流放地與書本為伍,與星月為伴,終於在這種超脫了榮辱的生活中悟出了真知灼見。

王陽明:知行合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我們應該如何踐行

他又不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能幹的官吏。在他修文講武、恩威並施的治理之下,嘯聚山林的不法之徒紛紛束手就擒,數十年間飽受匪患困擾的江西重歸安寧。

他又不僅是一位官吏,更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在危急存亡之際,本是一介文吏的他挺身而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短短一月之間就讓一場震驚朝野的藩王之亂土崩瓦解,上保國家社稷,下安黎民蒼生。

他又不僅是一位軍人,更是一位影響了中國文化的偉大導師。他的學術思想為篤心功名的知識分子們指出了另一條道路,幫助他們找回迷失在科舉中的心性,引領他們更加關注身邊的世俗文化,激勵他們用自己的才思在日常的生活中發現美德、發現良知,從而創造出一個小說、戲文、詩歌藝術高度繁榮的文化盛世。


王陽明:知行合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我們應該如何踐行

他又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導師,更是一位影響了東亞文明的巨人。他的思想流傳後世、花開散葉,對東亞各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他的學術思想還隔海傳播到了日本,被尊奉為"水戶"官學,支持著這個閉塞的鎖國國家走上維新富強之路。

日本的海軍司令官東鄉平八郎,曾經因為大敗沙俄海軍的戰功,在一時之間成了英美各國海軍軍官的偶像。然而東鄉卻有自己的偶像,傳說他始終佩戴著寫著"陽明"的腰牌,並留下了"一生俯首拜陽明"的名言。

這位"陽明"不是別人,就是我國曆史長河中的明珠,明朝的傑出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陽明先生"王守仁。

王陽明:知行合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我們應該如何踐行

跟大多數明代士人一樣,王陽明也曾經遭受過考場落地、官場失意的挫折,甚至還經歷過過被當庭杖責的恥辱,以及在流放途中被人追殺的驚險。那麼,是什麼讓他能夠在困頓中東山再起、獲得成功呢?

實際上,王陽明的成功秘訣說出來特別簡單,只是一句質樸得不能再質樸的話語,那便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這門"成功學"雖然聽起來十分簡單,但其中卻蘊含著足以改變命運的道理。王陽明所說的"知"並不是簡單的知識,而是指人通過學習和實踐得到的良知——必須是符合道德標準的觀念和意識。相應的,"行"也不是簡單的行動,而是要實際貫徹道德。

以"知"來指導"行",以"行"來檢測及完善"知",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俗話說知易行難,人們往往在利益的驅使下說一套做一套,像這樣"知而不行"恰恰是王陽明最為反對的做法。

王陽明悟道於貴州龍場,在當時是苗漢雜居的蠻荒之地,王陽明在當地收徒,並留下了"立志"、"勤學"、"改過"、"責善"的四項教示,總結了求得良知的方法。

王陽明:知行合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我們應該如何踐行

這就是說,除了態度端正、勤奮學習以外,還要積極地做批評("責善")和自我批評("改過")。王陽明之所以會把自己的著作命名為《傳習錄》,也正是出自對曾子"三省吾身"自我批評思想的高度贊同。不能文過飾非,必須知錯能改,這樣才是知行合一的基礎。

而王陽明在自己戎馬倥傯的人生中也確確實實地貫徹了他的良知。他處於正德、嘉靖二帝執政時期,正是明朝不斷走下坡路的時期,朝堂有奸佞當政、藩鎮有狼子野心、天下有匪患民變,王陽明本是儒生,卻懷著一顆忠心為大明王朝四方奔走,撥亂反正、濟世救民。

王陽明:知行合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我們應該如何踐行

然而勞苦功高的他卻一直為皇帝所猜忌,始終沒有得到應有的封賞。最終,王陽明在為朝廷平定兩廣以後溘然長逝,用自己這一生實現了對忠誠的知行合一。

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更加詳盡地記錄了這位偉人不平凡的一生。

王陽明:知行合一,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我們應該如何踐行

這是一段值得你我去品味的曲折歷史,這是一個值得你我去崇拜的偉大人物,這是一門值得你我去研習的實用學科。改變命運,從讀王陽明開始,從知行合一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