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那條小河

故鄉,儲存著我童年許多記憶。故鄉那條河,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

20世紀60年代末,我出生在滑縣東部的安上村。安上村位於衛南坡腹地,衛南坡自古以來就是大糧倉,俗語“收了衛南坡,養活清豐和南樂”便是最好的解釋。


記憶中的那條小河

故鄉周邊是一望無際的田野,那金色的麥浪、紅色的高粱、綠色的玉米稈上吐著紅櫻的玉米穗,豐富了我的想象。不同種類的莊稼隨著季節的變幻輪番登場,田野像一幅靜美與動感交織的油畫,鋪展在一望無垠的大地上。

緊鄰故鄉的東邊有一條小河,從南面蜿蜒而來,又輕輕的向北流去。河面不寬,也足夠玩耍;水量不大,卻也水流不斷。就是這條小河陪伴我走過童年的春夏秋冬。


記憶中的那條小河

那時候的農村,還不知道汙染為何物。小河裡的水是純淨的,淨得捧起來就可以喝。小河裡的水是清澈的,清的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細細的黃沙和遊動的魚兒。無風時,河面像一面鏡子,把岸上的景物倒映成一幅自然的山水畫。微風吹來,河面又節奏性的蕩起波波漣漪,……

春天來臨,萬物復甦。小河周圍叫不上名字的各種花兒、草兒,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紛紛萌芽破土。揪茅芽成了此時最大的樂趣。蹲著、趴著,一棵一棵的找著。當手舉扒拉一晌找到的茅芽,分給弟弟、妹妹時,感覺自己是多麼大的功臣。

夏天是小河最熱鬧的季節。那時候,農村還沒有電風扇,更別說空調。為了避暑,大人們多坐在小河橋的下面,或鬥“地方”或胡噴六拉。小孩子就不同了,全身光溜溜的,跳進小河裡,在水裡鑽上鑽下,一會兒冒出頭來,一會兒沉下水底,其樂融融。


記憶中的那條小河

秋天是捉魚的季節。那時候,小河裡的魚特別多。每當河水斷流時,孩子們喜歡到河裡捉魚。將細流築壩隔段,用臉盆、水桶把水分段涸乾,當水盡魚現時,滿身的疲勞早已沒了蹤影。

冬天的小河仍然充滿笑聲。雪花會準時的到來,小河披上了銀沙,兩岸的土地蓋上了厚厚的棉被,垂柳也穿上了白大褂。小河結冰了,孩子們大早起就跑去滑冰,打陀螺,直到家人喊著吃飯了,還久久捨不得離去。

記憶中的小河是美麗的,也是慷慨的。它用瓊漿供人們洗衣、洗菜,用碧水灌溉農田,哺育著岸邊的樹木、花草,養育著無數的魚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