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莆田文物保护单位——延寿桥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原名灼,字潜夫,号后村,为刘氏入莆始祖、唐代宗朝泉郡别驾刘韶第十九世孙。宋代兴化军莆田城关人,出身在一个世族家庭,蒙祖荫补将仕郎,以“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进士出身,官至权工部尚书,是南宋继陆游、辛弃疾之后的著名爱国诗词家,有“文坛宗主”之雅称。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刘克庄像

一、祖荫入仕

刘克庄故居在莆田东岩山(旧称乌石山)南麓北校场坡附近(今九五医院内)。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存有清光绪年间重建的“刘克庄故里” 砖坊门一座及清代莆田知县张潍书写的“刘后村故里”门额一块,因沧桑变故,现已荡然无存。刘克庄后期在延寿溪(亦称绶溪)畔筑屋“徐潭精舍”,向理宗皇帝请赐宸翰“后村”“樗庵”匾额悬于其上,晚年过着半“隐逸”的生活,曾作"门外青山皆我有,从今不必呼徐潭"诗句。徐潭位于延寿溪中,风光秀丽。潭有石露水中名"钓矾",是晚唐诗人徐寅隐居垂钓之处,故名“徐潭”。绶溪钓艇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莆田东岩山公园

刘克庄高祖愿、曾祖炳均为布衣。刘氏从刘克庄的祖父刘夙、叔祖父刘朔兄弟俩开始起家发达而成为莆田望族之一。刘克庄祖父刘夙,字宾之,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为理学创始人程颐的三传弟子,官至枢密院编修官,著作郎。刘夙为人耿直敢言,厚名闻而薄利势,立朝能尽言,治民能尽力,素“以言论风节闻天下”深受朝臣敬重。刘克庄父亲刘弥正,字退翁,号退斋,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刘弥正在朝为官时,正是权相韩侂胄为建立盖世奇功,捞取政治资本,拥兵北伐的时候。刘弥正自两淮使还,规谏韩侂胄不宜轻启边衅,从而得罪了韩侂胄,受到了打击和排挤。韩侂胄因不听谏言而北伐兵败,大伤南宋王朝元气。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莆田名寺——东山报恩寺

少年刘克庄天生异质,少小“日诵万言,为文不属稿,援笔立就。”然又十分顽皮任性,不拘约束,常逃学,以致他的父亲不得不让他“随父任,受庭训”。 1204年,十八岁的刘克庄随父迁转至临安,拜学国子监,其诗文进步神速,在同窗之中尤为突出。当时,宋伐金兵败,金举兵攻宋,南宋无奈求和。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国境南移。刘克庄心中悲愤之情油然而生,作了一首《忆秦娥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流露出青年刘克庄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大散关古城

到了及冠年纪,刘克庄以国子生的身份应试,因为辞章不合主考官之意,屡试不第。宁宗嘉定二年(1209),刘克庄以祖荫补将仕郎,任靖安县(今属江西)主簿,始将原名刘灼更名刘克庄。所谓荫补,则是世袭制,因上辈功名,而给下辈任官的特权。嘉定六年(1213)七月,其父在临安病逝,刘克庄辞官守制,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嘉定十年(1217)终制,刘克庄历任怀安(今闽侯)县尉、福州右司理参军、真州(今江苏仪征)录事和江淮制置使李钰及广西经略使胡槻的幕僚。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江西庐山——劲松

嘉定十七年(1224),宋理宗即位。三十八岁的刘克庄闲适十一年后复出,任建阳知县。到任后,即前往瞻仰考亭朱熹故居,目睹败落的庭院,感叹一代名儒身后如此冷落,随即筹款将朱子当年讲学的“沧州精舍”辟为“朱子祠”。在他赴任300天时,新祠落成,栋宇焕然一新。刘克庄召集地方官员和名流雅士前往祭拜,并亲自书写祝文。同年,他结识并师事南宋后期理学名家、时人称为“西山先生”的真德秀。是时,南宋朝廷史弥远为相。史弥远是一个降金乞和,擅权误国的秦桧式人物。真德秀因不满史弥远擅权废立,把持朝政,借假顺道回家乡浦城,著书立说,开坛讲学,传播理学。刘克庄久仰真德秀的大名,拜真德秀门下,从此一生大力宣扬理学。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建阳考亭书院

当时朝廷卖国苟安,吏治腐败,许多正直之士作诗予以讽刺揭露。宝庆三年(1227年),奸相史弥远发起“江湖诗祸”,将《江湖集》劈板禁毁,许多诗人被谪贬流放。所谓《江湖集》,就是记录那些身份低微,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的诗人,借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情,托闺怨以寓放臣逐子之感慨。刘克庄是江湖诗派的主要人物。因他的《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史弥远党羽、监察御史李知孝、梁成大诬告其谤讪时政。史弥远欲以“讪谤朝政”落罪,幸得签书枢密院事郑清之爱惜刘克庄之才,极力为之辩护而得释。郑清之,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刘克庄手书《林孺人墓志铭》拓本(局部)

同年农历七月初六,在刘克庄离任建阳县令之前,其爱妻林节病逝于建阳,终年39岁。四十二岁的刘克庄泣血写下亡室《林孺人墓志铭》,扶爱妻灵柩回到老家安葬。因《落梅》诗案影响,刘克庄又开始长达六年的赋闲岁月。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重,郑清之为相。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起用真德秀为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召刘克庄为安抚使司参议官。同年六月,真德秀被召任为吏部尚书,他以“学贯古今,文追骚雅”为由举荐刘克庄,使其奉诏回京任宗正寺主簿。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刘克庄任枢密院编修官兼吏部侍右郎官。在理宗召见时,刘克庄揭露史弥远罪行,直指理宗“疑君子之无效,疑小人之有才,宣、靖之祸,陛下之殷鉴也。”不久,被史弥远党羽、御史吴昌裔弹劾罢官,主管玉局观。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马远《踏雪访梅图》

宋端平三年(1236),刘克庄出任漳州知州;嘉熙元年(1237),改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御史蒋岘攻击刘克庄任枢密院编修时,与方大琮、王迈三人,抨击朝廷处理前皇位继承人济王赵竑的事欠妥,因而又改授宫观闲差,方、王二人也被贬降,时称“三贤”。嘉熙三年(1239),李宗勉为相,提刘克庄为江西、广东提举,升转运使。李宗勉死后,刘克庄又被免职,主管崇禧观。嘉熙四年(1240),刘克庄出任江东提刑。淳祐元年(1241),宋理宗诏令刘克庄回临安奏事,因受御史金渊攻击而罢召,并再次降授宫观闲差。淳祐三年(1243)初,一度出任为吏部侍右郎官,又因濮斗南的攻击,仍领宫观闲差。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马远《渔隐图》

二、赐同进士

次年十一月,诏令刘克庄任将作监,改直华文阁。将作监是古代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宝制作的官署。淳祐六年(1246)八月,年已六十的刘克庄赴皇宫奏事。他连奏三札,指斥朝廷任人之失、谋划之误,谏言:应上法祖宗,使善类常合、言路常通。宋理宗赞其“文名久着,史学尤精”, 右相郑清之奏请赐刘克庄同进士出身,得到理宗恩准。这对非科第出身的刘克庄来说,可谓是老来得志。理宗令他行上四房文书,职在吏部侍郎、皇室子弟赵汝腾之上,这让刘克庄诚惶诚恐。“上四房文书”负责拟制诏书、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兴创改革。他一连上了四道奏疏辞免,以母老乞归,理宗不许,刘克庄只好走马上任。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画家刘松年——《上书房议事图》

当时史弥远的侄子、前右丞相史嵩之守父丧期满,宋理宗令刘克庄起草史嵩之的致仕诰词。克庄谏曰:“嵩之忠孝两亏,所授职名乃与元勋重德无异,乞止任命,止守本封永国公致仕即。”理宗不得已收回前命;而刘克庄却以“不合奏审、直实欺君”再次被诬劾罢职。淳祐七年,刘克庄出知漳州,淳祐八年,授福建提刑,旋因丁母忧去职。十一年(1251)初,刘克庄起复回朝,再次任秘书监、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崇政殿说书、史馆同修撰、起居舍人。刘克庄听闻史嵩之将复出,即上书力谏:“今日即使朝廷再缺相才,也不至于重新将国家托付给不守君父臣纲的人!”警告理宗不要被表面恭顺,实则“阴怀忿毒”的史嵩之所蒙蔽,而让他以“等国之富,震主之威”再掌权柄。理宗最终还是打消了让史嵩之复出的念头。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临安皇宫

时内臣、近侍干预朝政,事多由内出。刘克庄谏请理宗皇帝应坚定端平改革之初心,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收召那些“始忤而终合”被罢黜的忠直大臣,规劝理宗吸取大权旁落的历史教训。八月,理宗欲越级提拔史弥远的次子史宇之任工部侍郎,史宇之依例上《辞免工部侍郎状》。理宗皇帝令刘克庄拟草不允诏。刘克庄上疏缴驳理宗皇帝,认为史宇之还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让他整天随侍在皇舆跟前有失皇帝的尊严,建议应先让他到郡县或京城其他部门历练而拒绝为其拟草不允诏。十月,刘克庄升起居舍人,又兼侍读等职,一身兼五职,再次跻身于朝廷显要的位置,成为朝中命官。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刘松年《茶叙图》

然而还不到一年,刘克庄又因直言不讳批评朝政,得罪了朝中君臣。刘克庄认为蒙古军攻占四川,致使“五十四州遂成荡覆,岂非外重而不能御,内虚而无以守”,史嵩之党羽、监察御史郑发以“观望畏敌”之名弹劾,并再次提起“梅花诗”旧案,理宗同意刘克庄的请求,让他“除职予郡”,回老家以就近便养。淳祐十二年(1252年)正月,刘克庄出为建宁(今属福建)知府兼福建路转运副使。耿耿于怀的郑发认为责轻而再次论奏,同年六月,再次以主管明道宫之职回乡闲居。刘克庄又赋闲在家八年。宝祐四年(1256年)初,董槐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欲起用刘克庄为江淮等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被时任侍御史的丁大全以“恃才傲物”为由谗罢,依旧职提举明道宫。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像

开庆元年(1259年)正月,元军统帅忽必烈率领蒙古军队渡过长江,直逼鄂州,京城大震。理宗皇帝急忙于军中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督师六路兵马增援鄂州。后因蒙古大汗突然身亡,忽必烈急忙回军争夺汗位。贾似道趁其回兵北撤之机派兵截杀其断后的部队,并隐瞒真相上表朝廷奏称“江面肃清”,蒙军败退,取得了“鄂州战役”的大胜。当捷报传到朝廷,理宗皇帝喜出望外,下诏奖谕鄂州前线的全体将士,并“以其有再造之功,以少傅、右丞相”召贾似道入朝,“百官郊劳如文彦博故事。当“鄂州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莆田,时被丁大全谗罢,正闲居在家的刘克庄闻讯后异常兴奋。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贾似道藏"碧玉版本"刻石——王献之《洛神赋》13行(局部)

刘克庄与贾似道父亲贾涉私交不错。贾涉曾任京东、河北镇抚节度使、淮东制置使,在抗击金兵的侵略中立下战功,颇受世人好评。贾涉赏识刘克庄文才,与其交往多年。贾似道比刘克庄小二十五岁。他十分敬重父辈的朋友刘克庄,欣赏他的才华,对刘克庄的诗、词、文章每篇必“令吏录之”。刘克庄为自已能够在有生之年见到贾似道“为天子建万世之策而开太平之基”和“王室的再造”而感到庆幸,当即寄去《贺贾丞相启》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贾似道能够像当年寇准和张浚一样“殪挞览于澶渊,力扶景德,走刘麟于淮右,光辅绍兴”,尽心尽意地辅佐理宗皇帝成就中兴大业。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马远《静听松风》图

应该说刘克庄当时在写这篇《贺启》时,其主观愿望是忠君爱国的。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数百年后竟然会被一些人作为指责他阿谀奉承贾似道,结交奸臣而有污于名节的口实;也成为刘克庄《宋史》无立传的理由。其实,这些指责是片面的、错误的。因为“鄂州战役”之后,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对贾似道是一片赞歌。身处穷乡僻壤的刘克庄根本不知道“鄂州战役”的真相,况且,当时的贾似道误国害民的奸相尚未暴露,其“身先群帅,投袂疾趋。亲擐甲胄,犯矢石,与虏大酋对垒。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逼使蒙古军队陷入了“欲攻城不克,济师不能”的困境,值得肯定。刘克庄作为与贾家的世交表示祝贺完全是情有可原的。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

景定元年(1260),贾似道还朝为相。六月,在贾似道的引荐下,宋理宗诏令刘克庄赴京复职,拜秘书监、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十一月,拜兵部侍郎,直学士院。景定二年八月,回朝不到一年的刘克庄似乎对贾似道的真面目有所认识,遂急流勇退,请求致仕。同年,刘克庄以宝章阁学士出知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实为告老还乡,不过问朝中事务。景定五年(1264),刘克庄因病还家。咸淳元年(1265),宋度宗皇帝即位后,进封刘克庄为莆田县开国伯。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咸淳五年(1269)正月二十九日刘克庄去世,享年八十三,谥文定。安葬于莆田延寿与畅林交界的马坑山。今墓道碑碣石尚存。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刘克庄墓碑

三、享誉文坛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重要文学家,诗、文、词俱工,骈、散文皆擅,而以诗词的成就和影响力最大,有南宋晚期文坛宗主之称。理宗皇帝赞扬他“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谀赡而序简古”。南宋理学家林希逸称赞他“诗虽众作而自为一宗,文不主于一家而兼备众体”,“有《谷梁》之洁,而寓《离骚》之幽;有(司马)相如之丽,而得退之(韩愈)之正。霜明玉莹,虎跃龙骧,闳肆瑰奇,超迈特立,千载而下,必与欧梅六子并行,当为中兴一大家数也。”清代大学者纪昀等人认为他的文章“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风格,刻琢精丽。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但他后来不满足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或闲居家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广阔接触社会,诗歌内容亦较为丰富多彩。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像

刘克庄生长的年代与陆游、辛弃疾不远。陆游、辛弃疾逝世时,刘克庄分别已经是二十一岁和二十四岁的成年人。刘克庄从小就十分喜欢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作品和文章。 刘克庄十分敬佩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欣赏陆游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方法,认为:“近岁诗人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惟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凌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像

刘克庄对辛弃疾纵横达宕、豪放奔驰的爱国主义豪放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辛弃疾逝世后,刘克庄应他后裔之请,为他们汇辑的《辛弃疾词集》作序。他认为:辛弃疾在“自昔南北分裂之际,中原豪杰率陷没殊域,与草木俱腐”的情况下,能够“自拔而归,著节本朝”是“为名卿将”。”评辛弃疾的豪放词认为:“世之知公者,诵其诗词而已。前辈谓有井水处皆倡柳词,余谓耆卿直留连光景、歌詠太平尔。公所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穠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南宋刘松年《秋窗读书图》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爱国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尤其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刘克庄手书——水村游(残碑)

刘克庄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在辛派词人“三刘”(刘克庄、刘过、刘辰翁)中成就最大,被认为“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后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莆阳风流——南宋文坛宗主刘克庄传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