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人生何當苦,後無暇赴死(深度好文)

佛教中人生即苦,其實梵文裡哭的意思為不滿足。

一句人生何當苦,後無暇赴死(深度好文)

(1) 最近好多新聞裡報道這樣一件事:2020年10月24日晚,一男子曾在跨海大橋上來回轉悠,男子父母發現後趕來勸阻。兒子向父母承諾,絕不會輕生。如此,老兩口才稍微放心一些。意外的是,25日零時,男子還是跳下了跨海大橋,走上了不歸路。


2020年10月31日22時左右,在星海灣跨海大橋高新區出入口附近的防浪堤旁,一位市民往海里下蟹籠子時,意外發現了一具女屍。捕蟹人當即報警,民警聞訊後趕往現場處置。當夜,大連萬眾應急救援隊再次出海,將遺體打撈到了黑石礁岸邊。經家屬辨認遺體,就是跳橋男子的母親。母親墜海的位置,距離兒子跳橋的地點非常近。

男子今年36歲,跳橋前曾表示工作壓力大,有輕生的苗頭。

輕輕的走了,帶走了懷有偉岸母親,留下了只剩一片狼藉的父親,且問生亦何苦,死亦何當?逝者已逝,我們活生生的人,或受生活所迫,或受情感困擾的人,明瞭之後無暇赴死?

一句人生何當苦,後無暇赴死(深度好文)


(2)10月24日,四川失聯中學老師遺體找到,發現地點系埋葬死者爺爺的山頂。經警方證實,死者系用鞋帶在樹上自縊身亡。而據媒體採訪瞭解,死者生前曾稱,爺爺多年前自縊身亡和自己惹對方生氣有關。多年前,爺爺自縊身亡,多年後,在埋葬爺爺的山頂,孫子同樣選擇了自縊身亡。相關媒體這樣評價:忘掉過去、不畏將來、活在當下。就是對遺憾,最好的彌補。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人生許多時候,有些遺憾都是無法彌補的為什麼一定要彌補那些遺憾呢?

帶著遺憾、帶著痛苦、帶著愧疚、帶著傷痕記憶、帶著苦難過往的疼痛與懊惱,去活著,這原本就幾乎是每一個人的宿命。在遺憾發生之前,我規勸眾生謹言慎行、善待自己和旁人;在遺憾發生之後,我告誡眾生勇敢道歉、坦誠面對、放下心裡的怨憤和恨意;在遺憾無法彌補之後,我仍然勸慰他們帶著遺憾和痛苦,頑強地活下去。

一句人生何當苦,後無暇赴死(深度好文)


(3)活著的這些年裡,我感受到了各種痛苦,那些往日的痛苦,也曾將我折磨得體無完膚。“每個人的腦海裡,大概都有過那麼一瞬間,想要縱身一躍。”

——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可是在死亡之後呢?個體的身心痛苦,看似是消亡了,可是延續下來的痛苦,轉移到了父母妻兒、親朋好友的身上。死亡只能解決掉自殺者自身的痛苦,卻在無形中,將痛苦放大附加到了身邊的人身上。死亡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為了不讓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承受這些痛苦,這麼多年以來,我選擇獨自承受痛苦去活著。

無暇赴死。

一句人生何當苦,後無暇赴死(深度好文)


(4)只要活著,就一定會有出路。人啊,活著時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時候也會想個法子來寬慰自己:“老子這一生,有愛有恨、有情有仇、有恩有怨、有功有過、有喜有悲,啥都有了,就是無暇赴死。”昨夜萬般艱難,今夜太平長安。

一句人生何當苦,後無暇赴死(深度好文)


我們一起帶著痛苦、隱忍孤獨、承受傷害,活著。從明天起,貪財好色,一生正氣,做個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