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前面的文章: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上)——南斯拉夫的形成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中)——鐵托的“大南斯拉夫”主義


鐵托本質上是一個大南斯拉夫民族主義者,他的所作所為,就是要在聯邦內壓制嚴重的塞爾維亞族強權,維護民族平等和聯邦團結。但是,這些做法卻引起了一些堅定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不滿。1980年鐵托逝世,塞族民族主義開始冒頭。1981年,塞爾維亞政府開始清洗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領導層,實行了“反聯邦主義”。逐漸的,米洛舍維奇走向了前臺。

米洛舍維奇與“科索沃波列演講”

和鐵托不同,米洛舍維奇是塞爾維亞人,也是堅定的塞爾維亞主義者。他的父親曾是東正教神職人員,1945年南共掌權,他離開教會,隱居到黑山,1962年自殺;他的母親,雖然是南共成員,但在1974年清洗塞爾維亞幹部的浪潮中受到衝擊也自殺身亡。這兩件事,給米洛舍維奇的觸動很大。

順便再提一句黑山。黑山真是塞爾維亞的鐵哥們。在鐵托當政時期,許多不願臣服於鐵托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甚至跑到黑山去隱居,就像當年不願臣服於土耳其人的塞爾維亞人在黑山閉關自守一樣。上面提到的米洛舍維奇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米洛舍維奇從鐵托時代開始從政,並不是一個紅人,但他追隨斯坦鮑利奇,後者把米洛舍維奇看作接班人,一步一步的帶著他走向權力的中樞。斯坦鮑利奇雖然也是塞爾維亞人,也認為鐵托的“自治省”政策太過損害塞爾維亞的利益,但他並不是“切特尼克”主義分子,他希望在鐵托的政策基礎上作一些修正和彌補,而不是要推倒重來。但米洛舍維奇卻是個野心家,他希望藉助塞爾維亞人對鐵托民族政策的不滿,發動大規模運動,不但要收回兩個自治省,還要把南共高層一鍋端了。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佩塔爾·斯坦鮑利奇

1987年冬天,科索沃發生塞爾維亞族和阿爾巴尼亞族的衝突。時任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的斯坦鮑利奇命令塞爾維亞共盟主席米洛舍維奇前去安撫和調停。但是米洛舍維奇卻在科索沃發表了震驚全國的“科索沃波列演說”,他批評聯邦的民族政策,表示將發動全國的塞爾維亞人支援科索沃的鬥爭。塞爾維亞共盟高層對此非常憤怒,斯坦鮑利奇還試圖調停他們與米洛舍維奇的矛盾,但米洛舍維奇在會議上舌戰群儒,開會30小時後仍然沒有統一意見。米洛舍維奇命人在電視上播放開會的內容,號召塞爾維亞人起來反抗把他們的利益出賣給阿爾巴尼亞人的官僚。就這樣,塞爾維亞發動了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共盟多名官員被解職,幾天後斯坦鮑利奇也被迫辭職。

南斯拉夫解體

1988年米洛舍維奇創造了動員塞爾維亞人在各城市、各共和國間大串聯大進軍的運動模式,隨後開始對塞爾維亞共和國開始逼迫罷官,首先是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的“聯軍”進軍塞爾維亞的自治省伏伊伏丁那,推翻了自治省的領導層,隨後向黑山和科索沃進軍,導致兩地的領導班子大換血。運動最後又回到了貝爾格萊德,米洛舍維奇將矛頭指向了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主席舒爾瓦、聯邦總理馬爾科維奇、聯邦主席團主席德爾諾夫舍克等人。

到了1989年,塞爾維亞共和國,以及兩個自治省在內的各級執行鐵托時代民族平衡政策的南共官員全部換成了塞爾維亞的強硬派。之後米洛舍維奇開始向各個加盟共和國下手。他組織了10萬人,要向斯洛文尼亞和科索沃進軍,“解救”在那裡受到壓迫的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處在南斯拉夫的最北部,而科索沃位於南部,塞爾維亞的進軍,勢必會對沿途的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造成衝擊,這也是米洛舍維奇的如意算盤,準備一網打盡全部共和國。而同時米洛舍維奇的塞爾維亞政府公然撕毀1974年聯邦憲法,廢除了科索沃的自治省權力。事實上正是此舉導致了其他加盟共和國的離心離德,為接下來的分裂吹響了號角。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地圖


1990年1月,在南共聯盟第14次大會上,米洛舍維奇提出要加強塞爾維亞的利益,這引起了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反對,塞爾維亞對這兩國施壓,兩國隨即退出南共聯盟,之後南斯拉夫的所有加盟共和國都開始實行了多黨制。

從1990年年底開始,各加盟共和國舉行大選,民族主義黨派紛紛當選,隨後各國紛紛獨立:

1990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亞舉行公投,1991年6月25日獨立;

1991年5月2日克羅地亞舉行公投,當日獨立;

1991年9月8日馬其頓舉行公投,1991年9月25日獨立;

1992年2月29日和3月1日波黑舉行公投,1992年3月3日獨立。

1992年4月28日,南斯拉夫中僅存的兩國國家:塞爾維亞和黑山改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又稱“小南斯拉夫”,就是我們熟悉的南聯盟。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南聯盟


波黑戰爭、米洛舍維奇的下臺以及南聯盟的最後解體

在上面提到的各個加盟共和國的獨立過程中,只有馬其頓是在和平的情況下完成的,其他都爆發了武裝衝突,其中最嚴重的武裝衝突就是波黑戰爭,是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共和國內的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和穆斯林族之間爆發的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爆發的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波黑戰爭背景


在波黑內部,穆族和克族都主張獨立,只不過在建國的理念上有所不同,而塞族堅決反對獨立。1992年3月3日,波黑獨立,波黑的塞族人立即宣佈成立“波黑塞族共和國”,波黑戰爭爆發。

這場戰爭,從1992年4月打到1995年12月,波黑的430萬人口中,直接死亡人數27.8萬,造成難民200萬,“波黑塞族共和國”總統卡拉季奇和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因為這次戰爭中犯有種族屠殺罪而被海牙國際法庭宣判。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拉多萬·卡拉季奇


從1991年開始的克羅地亞獨立戰爭到1995年結束的波黑戰爭,造成了南聯盟的國力衰退,國際上的封鎖更是打擊了國內的經濟,一直與塞爾維亞保持一致的黑山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選擇保持中立。順便說一下,在那次戰爭中,北約轟炸南聯盟,中國的大使館被誤炸,邵雲環、許杏虎和朱穎身亡。當時國內不少人穿著印有靶子的衣服,高呼和米洛舍維奇站在一起。實際上大家支持的人已經犯了種族屠殺的反人類罪,而國內主流的觀點都認為米洛舍維奇是最堅定的鐵托主義者,殊不知正是這樣的“戰士”,才是最終搞垮鐵托的南斯拉夫的“元兇”。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1999年的示威


1999年底黑山提出獨立,塞爾維亞大驚失色,黑山總統久卡諾維奇提出,如果米洛舍維奇還是南聯盟總統,那麼黑山一定獨立,他如能下臺,那麼一切還有得商量。就這樣,米洛舍維奇在2000年的大選中失敗,由科什圖尼察擔任總統。隨後黑山與塞爾維亞經過多次商談,於2003年達成彼此半獨立的協議,該協議有效期是三年,到了2006年,黑山舉行公投,然後脫離南聯盟獨立,“南斯拉夫”這個政治名詞,到此正式取消。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塞爾維亞和黑山


最後再說說科索沃,1999年科索沃戰爭後,科索沃就處在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的管理下,2008年科索沃獨立,但塞爾維亞一直沒有承認。

綜上,南斯拉夫作為“歐洲之癌”,其根源就是因為民族問題。南斯拉夫作為多民族國家,鐵托設計出一套大南斯拉夫的民族主義政策,但米洛舍維奇全盤否定,而南斯拉夫的解體和最終作為政治名詞的消失,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那個坐在海牙被告席上的米洛舍維奇。

歐洲之癌的巴爾幹半島(下)——米洛舍維奇的大幕

作為被告的米洛舍維奇


全文完


本文系原創,已簽約維權騎士,盜貼必究

請關注@甲申十七年,一起聊聊歷史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