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戰方能言和!石仲泉談朝鮮停戰協定談判較量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軍隊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既有軍事鬥爭又有政治鬥爭,雙方的停戰談判進行了兩年。黨史專家、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近日接受了人民網記者採訪,帶我們走進了那段歷史歲月。

石仲泉表示,雙方“停停談談、邊談邊打、亦打亦談、以打促談”,和平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來之不易,它不能靠委曲求全來獲得,更不可能靠別人施捨。政治鬥爭以軍事鬥爭為基礎,只有軍事鬥爭打贏了,政治鬥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我們紀念抗美援朝的重要意義——能戰方能言和。

能戰方能言和!石仲泉談朝鮮停戰協定談判較量

黨史專家、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石仲泉

強國論壇:在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氣勢洶洶,不可一世。在交手幾個月之後,又希望同中國接觸來謀求“體面停戰”,這是美國基於怎樣的戰場局勢考慮?

石仲泉:直白地說,是美國在戰場上打不下去、難以為繼了。

第一,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付出了沉重代價並沒有如願達到目的。美國當局發動侵朝戰爭一年來,已付出10餘萬人的傷亡,運往朝鮮的軍事裝備達1500萬噸,直接戰費100多億美元。其人力、物力、財力消耗非常巨大,這是美國當局在入侵朝鮮之初根本沒想到的。

第二,長期的戰爭消耗有悖於美國及其盟國的主要戰略目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在歐洲,所謂“冷戰”的最終目標是對付強大的蘇聯。但不到一年光景,美國已動用了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空軍總兵力的五分之一、海軍總兵力的二分之一,還有英法等歐洲盟國的不少兵力。

第三,缺乏再繼續大規模長期戰爭的兵員。到1951年6月,“聯合國軍”總兵力已增加到近70萬人,其中美軍達25.3萬人,再打下去,增兵困難。它的戰略預備隊在國內只有6個半師和在日本的兩個師,只能用於維護國家安全和全球戰略穩定。不僅美國國內無兵可徵,除韓國以外的其他參戰國家也不願再派兵入朝當炮灰。

強國論壇:美國通過了什麼樣的途徑來尋求停戰談判的?

石仲泉:1951年5月中旬,美國當局就想方設法同中國方面接觸,謀求通過談判實現“體面停戰”。經過一陣活動之後,5月31日,受美國政府指派的國務卿顧問以私人名義拜訪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根據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指示,向蘇聯透露美國方面關於在三八線一帶停戰的意向,提出“美國準備在聯合國或在任何一個委員會,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與中國共產黨會面,討論結束朝鮮戰爭問題”。

蘇聯政府向中國和朝鮮通報了這一信息,經中國、朝鮮、蘇聯三國政府商議後,6月23日馬立克在聯合國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交戰雙方應該談判停火與休戰,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 6月30日,“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奉命發表關於和平談判聲明,向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提出舉行停戰談判的建議。7月1日,金日成、彭德懷聯名覆函李奇微,同意舉行停戰談判。

自此以後,抗美援朝戰爭就轉入停停談談、邊談邊打、亦打亦談、以打促談的階段。這也就是以政治鬥爭為主線、以有力的軍事鬥爭相配合並作堅強後盾的新階段。

強國論壇:美國一面表示要進行停戰談判,一面又宣稱要繼續抗擊和懲罰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對此,中國方面是如何考慮和應對的?

石仲泉:古今中外歷史經驗表明,敵人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總想通過談判來獲得。這樣,談判會有曲折,往往出現談談停停、打打談談。

對於抗美援朝戰爭轉入停戰談判這一進展,毛澤東同志已有預料,並提出了應對之策。“和談中最基本的原則問題,是限期撤出朝鮮境內一切外國軍隊;其次是以三八線為界,恢復1950年6月25日前的狀態”;“我們堅持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是有理的;以三八線為界是有節的;爭取提早結束戰爭,於朝、中兩國人民是有利的。”毛澤東同志制定的這一談判戰略使中朝處於有利位置。

停戰談判作為面對面的政治鬥爭,是針鋒相對的“口水仗”,既要敢於挑戰對方底線,又要善於妥協讓步。談得攏,就籤協議;談不攏,再兵戎相見。政治鬥爭以軍事鬥爭為基礎,只有軍事鬥爭打贏了,政治鬥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強國論壇:停戰談判正式開始後,朝中方面經歷了哪些主要的階段?最為艱鉅的較量又是什麼?

石仲泉:1951年7月10日,這場空前的政治鬥爭正式拉開序幕,談判地點在三八線附近的開城。雙方談判經歷了包括確定停戰談判議程,軍事分界線問題的博弈與粉碎敵人夏秋攻勢,在朝鮮境內實現停火與中立國監督等問題的舌戰,揭露美軍細菌戰和戰俘遣返問題的艱難談判,指導上甘嶺戰役和反登陸作戰鬥爭的較量等。

在議程問題上,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則根據《朝鮮停戰的協定》精神提出了三條原則建議:一是雙方同時下令停止一切敵對軍事行動;二是確定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武裝部隊同時從該線後撤10公里,作為非軍事區;三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以保證停戰和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對最後一條,“聯合國軍”首席代表特納·喬埃中將(美國遠東海軍司令)當即反對。這樣,第一天的會談就卡殼了。1951年7月25日,朝中方面同意將撤軍問題留待停戰後的另一個會議去解決,但要在議程中列入“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這個建議奠定了確定談判議程的基礎。

雙方的實質性談判,異常艱鉅的是劃分軍事分界線問題。這個談判從1951年7月27日開始,一直到11月27日才達成協議,其間經歷了三個階段。對於以三八線為界建立非軍事地區,對方提出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離雙方戰線很遠的中朝軍隊實際控制區域內,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公里土地,談判就此中斷。從1951年8月18日始,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博弈轉變為戰場上的搏殺,中朝軍隊粉碎了敵軍發起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1951年10月25日,在板門店恢復朝鮮停戰談判,幾經周折終於達成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協議。1952年11月23日,雙方代表對第二項議程“作為在朝鮮停止敵對行為的基本條件,確定雙方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地區”,正式達成協議。11月27日,協議經過雙方代表團會議通過,終於在實質性問題上取得了第一個協議。

1953年7月27日上午,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與“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哈利遜在板門店正式簽署《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及其附件。下午,“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於汶山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晚上,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於平壤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28日上午9時30分,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於開城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抗美援朝偉大勝利不僅是戰場上的勝利,也是談判桌上的勝利。

和平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來之不易,它不能靠委曲求全來獲得,更不可能靠別人施捨。它還十分脆弱,需要足夠強大的力量來守護,這也是我們紀念抗美援朝的重要意義——能戰方能言和。這是20世紀中葉世界歷史的重要記錄,是抗美援朝戰爭史詩大劇的謝幕,全世界人民渴望的朝鮮停戰終於實現。

責編:曲源 | 編輯:王先進

來源:強國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