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勝利,中華民族英雄氣概的勝利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回望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近日,

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彭光謙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和平的成果來之不易,抗美援朝的勝利,正說明了“鋼少氣多”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一曲正氣歌,是我們正義理念的勝利。

抗美援朝的勝利,中華民族英雄氣概的勝利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新華社發

強國論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您對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彭光謙: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非常提氣,可以說是發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戰勝國內外一切敵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向中華民族復興偉大目標前進的宣言書,是全民族、全黨、全軍的一次誓師大會。在中國和世界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革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這次大會,它的意義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從習近平總書記講話裡面,我想關鍵節點是要發揚中華民族大無畏的精神,不怕一切壓迫、一切敵對勢力。抗美援朝我們打贏了,為什麼打贏呢?什麼地方打贏了,原因在哪?不是因為我們槍多、人多、武器逐步改善,關鍵在於人心向背,這是和平的勝利、正義的勝利。抗美援朝的“鋼少氣多”的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的一曲正氣歌。

當前,中國面臨新任務、新形勢,雖然碰到了各種困難,但有信心戰勝困難,有信心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因為我們有傳承於抗美援朝偉大勝利的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強國論壇: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當中強調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您怎樣評價中國的和平觀?

彭光謙: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和平的民族,全世界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麼珍惜和平、擁護和平、維護和平。但是追求和平是要付出代價的,和平不是喊出來的,和平是鬥爭得來的,甚至要付出鮮血來和生命。只有不怕戰爭,敢於迎接戰爭,才能消滅戰爭,才能贏得戰爭。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勝利。我想從抗美援朝,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中國的和平觀,即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為了和平不懼戰鬥和犧牲。

強國論壇: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您如何理解這場戰爭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

彭光謙:這場戰爭的影響絕不只是中國勝利了,它的影響是超乎整個時代,影響整個世界模式,甚至是戰爭之後的世界機制模式。抗美援朝戰爭宣告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一個有能力維護自身安全的大國屹立在亞洲和世界上。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捍衛了新中國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恢復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

強國論壇: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國內外的形勢都有很大的變化,您覺得應如何發揚抗美援朝精神應對當前複雜的困難和局勢?

彭光謙:我認為疫情是天災,我們要面對的敵人,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敵人,還有來自人類社會的各種阻礙。自然界的敵人,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就能夠解決,但一些敵對勢力,他們利用疫情對中國施壓,企圖維護自己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維護自己作威作福的利益,破壞中國的宏偉藍圖,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這就是當前我們面臨的複雜形勢和問題。

應對這種困難就是怎麼發揚抗美援朝的精神,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我們講抗美援朝的精神,就要提到英雄,誰是英雄?所有的中國人民都是英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股正義力量,是全體英勇的戰士,除了打仗的,還有後方支援的都是英雄。人人奮勇爭先,沒有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我們也取得不了這樣的勝利。它不是某一個人的勝利,也不是某一項戰役的勝利,是整個中華民族英雄氣概的勝利。越是在困難時期,我們越是要弘揚我們的英雄氣概,弘揚凜然正氣和自強不息。

正氣歌裡面有幾句話,“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歷經劫難,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能夠通過一切的急流險灘,歸根到底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凜然正氣。

強國論壇:當今世界,中國怎樣與各國攜手維護好世界和平穩定的局面?

彭光謙:我們整個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就是為了和平,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剛剛成立,想安安穩穩過日子,想建設自己的家園,問題是別人不讓。這場戰爭是迫不得已的一場戰爭,是強加於中國人民頭上的一場戰爭。世界的和平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只有中國人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大家團結起來,才能迎來和平。和平和鬥爭是辯證關係,抗美援朝給我們很重要的啟示,只有通過鬥爭來取得和平,通過鬥爭來維護和平,才能真正的有和平可言。

責編:曲源 | 編輯:王先進

來源:強國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