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1936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推動《蒙特勒海峽公約》(《關於(黑海)海峽制度的公約》)的制定,讓土耳其掌握了土耳其海峽控制權,允許土耳其將海峽再度軍事化,同時對沒有和土耳其交戰的國家保證商業貨輪無限通行海峽的權利。這項公約,持續約束著土耳其海峽這條全世界最重要的海道。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伊斯坦布爾仍是土耳其的經濟中心,橫跨歐亞的優越地理位置與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遠遠不及的。

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布爾海峽)及達達尼爾海峽是隔開歐亞兩地、地中海與黑海的兩座狹窄海峽,中間有馬爾馬拉海相連。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幾個世紀以來,土耳其海峽這幾處地方,在全球一直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堡這座大城市建於博斯普魯斯之後。君士坦丁堡現在叫作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從希臘殖民地拜占庭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紅色為希臘殖民地城邦

特洛伊戰爭據說發生在公元前13世紀中期,是兩部古典希臘文學中最偉大作品荷馬史詩《奧德賽》及《伊里亞德》的部分主題。戰爭的焦點是特洛伊城,可能坐落在亞洲端的達達尼爾一帶。如此看來,特洛伊戰爭算得上是土耳其海峽發生的諸多戰爭之首。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特洛伊

公元前7世紀,希臘殖民者在博斯普魯斯建立2處聚落,位於歐洲這一邊叫拜占庭,位於亞洲那一邊叫迦克敦。公元前5世紀希臘與波斯對戰中,控制拜占庭對希臘人來說極其重要,拜占庭也因此成為重要的貿易城市。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落入羅馬統治後,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選擇拜占庭作為新的帝國首都及王室所在地。新的帝都在330年時以新羅馬之名君士坦丁堡正式啟用,不過人們比較熟悉的名稱是伊斯坦堡。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拜占庭全景圖,可以看到攔在金角灣上的鐵索

隨著羅馬帝國權力中心東移,西側帝國領土被入侵的部族攻佔,君士坦丁堡逐漸壯大,規模、富裕程度及重要性都遠遠超過了羅馬。君士坦丁堡成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東側行省的延續,6世紀初達到巔峰時期,也曾統治意大利多數地區、北非和西班牙南部。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拜占庭時期的君士坦丁堡復原圖

君士坦丁堡東面有博斯普魯斯海峽作為屏障,西面容易遭遇來自陸地的侵略,直到5世紀初期才逐步建立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儘管如此,君士坦丁堡仍舊面臨外國勢力的不斷侵擾。625年時,多瑙河以北的遊牧族群阿瓦爾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柔然人的後裔)從西邊陸地進軍,波斯帝國(伊朗)自海路入侵,兩邊聯合夾擊,均被君士坦丁堡擊退。677年和717-718年,阿拉伯帝國兩次嘗試進攻,也被君士坦丁堡以希臘火(燒夷彈的先驅)擊退。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941年,發源自現在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一帶的羅斯人從黑海入侵時,同樣也遭君士坦丁堡以希臘火驅離。最後,1204年一支天主教十字軍軍隊攻佔君士坦丁堡,導致拜占庭帝國的分裂。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到了此時,塞爾柱帝國已佔據拜占庭帝國在中東和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半島)地區的大半領土,拜占庭帝國在這樣的壓力下勢力早已萎縮。1261年,拜占庭諸王重新攻下君士坦丁堡,不過勢力已經世風日下,命運逐漸被另一個新勢力掌控,這個新帝國就是奧斯曼帝國。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之都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奧斯曼人是伊斯蘭土耳其民族,名字來源於其王朝創始者、統治安納托利亞一個小王國的奧斯曼一世。統一整個安納托利亞地區後,奧斯曼人勢力擴張越過土耳其海峽,打算從希臘和巴爾幹地區獲得領土。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儘管他們從1390年到1402年封鎖君士坦丁堡,又在1411年和1422年兩次圍城,卻一直無法攻破。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在位時,奧斯曼人帶著16萬大軍4次來襲,君士坦丁堡僅能召集7000人趕鴨子上架。穆罕默德切斷君士坦丁堡的援軍和後勤補給,再用火藥武器炸燬城牆,讓奧斯曼士兵得以順利進城。拜占庭最後一位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1405-1453)在交戰中殞命。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穆罕默德將君士坦丁堡重新命名為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堡),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新政權的象徵,首先是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轉變成為一座清真寺。其後200年,奧斯曼帝國領土進一步四處擴張,勢力遠至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聖索菲亞大教堂

到了19世紀,奧斯曼帝國國力衰退,規模及影響力大幅削弱,敵人與帝國各省的分離運動,迫使帝國勢力更加捉急。1908年,一群改革派官員青年土耳其黨人在一次行動中奪得奧斯曼帝國控制權,強迫蘇丹建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青年土耳其黨人無法阻擋意土戰爭(1911-1912)或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1913)帶來的失敗,使奧斯曼帝國更多的領土被瓜分。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1832年希臘從奧斯曼人手上獲得完全獨立的地位,為了抵抗希臘的海軍勢力,並鞏固奧斯曼帝國在土耳其海峽一帶的地位,奧斯曼向英國購買2艘現代戰艦。特別是2艘戰艦的部分價款是由奧斯曼帝國各地人民認購,卻從未成為奧斯曼艦隊的一份子。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2艘現代戰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土耳其海峽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數日,2艘戰艦被英國政府徵用,導致奧斯曼帝國人民群起激憤,迫使奧斯曼向德國靠攏。8月2日,德國與奧斯曼簽署協議,德軍提供軍事協助,換取他們在奧斯曼境內行動的權利。8月10日,2艘德國戰艦抵達達達尼爾海峽,獲准穿越土耳其海峽,之後加入奧斯曼海軍行列。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俄羅斯航母駛向敘利亞。

10月29日,奧斯曼帝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2艘德艦在黑海攻擊俄國港口。俄國、英國及法國因此在次月向奧斯曼宣戰。奧斯曼從德國獲得了極大的援助,包括金援、物資補給和軍事能力。德籍工程師在達達尼爾海峽佈署新炮臺、強力探照燈、攔截潛水艇的海底捕網,以及協調防禦用的無線電報系統。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周圍地區軍力增強,佈下了更多地雷。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1915年2-3月,一批英法艦隊攻擊土耳其海峽,打算打通前往黑海的路權,這樣能更容易補給俄國。同盟國這次的行動失敗了,因為他們遇到了奧斯曼的大炮和地雷。隨著海軍作戰一塌糊塗,同盟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發動兩棲登陸,集結一批7.5萬名兵力的跨國部隊,士兵分別來自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和法國以及非洲的法屬殖民地。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第一次登陸發生在4月25日,同盟國在加里波利半島(位於達達尼爾海峽歐洲一側)築起2座灘頭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將這一天作為紀念日,緬懷兩國軍人的犧牲奉獻。崎嶇的地形給來者帶來艱苦的壕溝戰。到了年末,同盟國開始從加里波利撤退,奇蹟的是在撤軍中無人傷亡,最後一批同盟國軍人在1916年1月9日離開。這次行動總共有14.25萬名士兵喪生,其中半數以上是土耳其人。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奧斯曼軍隊持續在巴爾幹、高加索和中東地區奮戰,同時繼續種族清理運動,將面對國家暴力的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敘利亞人殺害並驅逐出境。奧斯曼終於在1918年10月30日簽署停戰協定,同意同盟國軍隊通過土耳其海峽。11月13日,42艘同盟國軍艦駛進達達尼爾海峽來到伊斯坦布爾,隨後將其佔領。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洛桑條約》宣告土耳其海峽為國際地域,土耳其保有控制權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根據色佛爾條約,協約國瓜分奧斯曼帝國的情況

1920年,奧斯曼帝國簽署《色佛爾條約》,讓非土耳其人居住的領土得以獨立。同盟國軍隊留在伊斯坦布爾,土耳其海峽由一國際委員會管轄,奧斯曼帝國唯有得到國際聯盟首肯才能加入委員會。軍官凱末爾(1881-1938)率領武裝起義作為回應,拒絕《色佛爾條約》的條款。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這場土耳其獨立戰爭導致奧斯曼帝國覆滅,並在1923年宣佈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依據《洛桑條約》,土耳其共和國的疆界受到同盟各國承認。《洛桑條約》宣告土耳其海峽為國際地域,由土耳其人擔任主席的委員會掌管。土耳其海峽也是非軍事區,除了伊斯坦布爾有一小型軍隊駐防。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凱末爾

凱末爾成為總統後,直到1938年逝世為止。他通過一系列現代化改革,獲得阿塔圖爾克這個姓氏,意思是“土耳其人之父”。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奧斯曼帝國雖然在19世紀衰退,對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土耳其海峽卻保有控制權。然而,奧斯曼卻在1833年與俄國簽訂《互助條約》,同意只要俄國要求就禁止外國戰艦通過海峽。俄國可能支配從黑海到地中海的路線,這讓其他強權國家感到不安,導致1841年《倫敦海峽公約》的簽訂。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此舉恢復了奧斯曼的勢力,和平時期,所有外國軍隊均不得進入海峽,戰時僅允許奧斯曼的同盟國使用。

伊斯坦布爾,正因為經歷了這麼多帝國和帝國首都的存在,儘管現在不是土耳其的首都,但是依然稱得上是“世界之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