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總裁黃仁勳400億鐵心拿下ARM,全球芯片格局或改變

有句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最近軟銀孫正義要將手上持有的英國芯片巨頭ARM股權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英偉達,這麼一來,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著急了,連忙向英國政府求救,讓英國政府給自己站臺,阻止這場交易。英偉達是誰?ARM為什麼不想讓自己被英偉達收購,收購之後又意味著什麼呢?本文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英偉達總裁黃仁勳400億鐵心拿下ARM,全球芯片格局或改變

說到英偉達,就不能不說他的創始人黃仁勳,1963年2月17日,黃仁勳出生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在他9歲的時候,隨家人一同移民美國。由於家境並不富裕,在美國,黃並沒有能在小學中學階段受到很好的教育,不過這並不能阻擋黃成為一名學霸的腳步,在俄勒岡州州立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學士學位後,他進入著名學府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

英偉達總裁黃仁勳400億鐵心拿下ARM,全球芯片格局或改變

在創立英偉達之前,黃先後在AMD、LSI Logic從事芯片及銷售工作,這樣的工作經歷提升了其對行業與市場的理解,同時也讓他也形成了自己的創業邏輯,即把生產開發與市場需求相結合 。黃仁勳在創立英偉達的後的幾年,企業並無起色,產品反響平平,直到微軟Windows95的出現,事情才出現轉機。微軟Windows95系統問世後,市場上的顯卡廠商一度很抗拒微軟的D3DAPI接口,但黃仁勳主張英偉達全面兼容微軟的接口,他不失時機地推出NV3顯卡,而後,隨著windows95軟件的全面推廣,英偉達也逐漸佔領市場,成為市場重要引領者。

那麼英偉達在世界芯片格局中究竟佔有什麼樣的地位呢?

事實上,在全球芯片市場中,主要競爭對手基本PC端和移動端兩大戰場展開爭奪,其中 Intel在 PC端當屬口碑和市場份額的雙料冠軍, AMD今年雖然表現不錯,但仍然無法撼動 Intel的優勢地位。對於圖形處理器(GPU)來說,英偉達幾乎佔據了這個領域的所有的消費市場。因此在 PC消費領域,intel和英偉達幾乎是二分天下。

英偉達總裁黃仁勳400億鐵心拿下ARM,全球芯片格局或改變

既然英偉達實力如此強大,ARM為啥還不願意自己被其收購呢,強強聯合一統全球芯片市場豈不是更好?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清楚全球芯片產業的盈利模式。事實上,全球芯片產業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像英偉達和英特爾這種芯片生產商,他們只賣芯片不賣專利;二是類似高通通過芯片專利捆綁銷售來收取鉅額的專利費;第三就是ARM模式,ARM只做半導體IP授權,不生產芯片, IP授權實際上就是賣自己知識產權,收入來源包括前期授權費和每顆芯片售價按比例抽取的版稅,有數據統計顯示,全球目前有90%的智能手機處理器和其他類型的移動芯片都使用的是ARM公司的芯片設計。

英偉達總裁黃仁勳400億鐵心拿下ARM,全球芯片格局或改變

問題就在於,若英偉達成功收購 ARM,並將其技術融入 ARM的 IP授權產品組合, ARM這一長期保持中立狀態的體系將被打破,說的更直白一些,自己的盈利模式將有可能被顛覆——更重要的是,ARM作為英國芯片領域最拿得手的高科技公司,被美國公司英偉達收購意味著自己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將受到美國 CFIUS的監管。這次併購對於ARM來說,貌似並不能得到太多的好處。

而反觀英偉達就不一樣了。作為芯片行業巨頭,英偉達以生產像任天堂 Switch遊戲機一樣的圖形芯片而聞名。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又得到了壯大。就在不久前,自己的市值也超越英特爾,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芯片製造商。趁著如此向好的發展勢頭,收購ARM正好可以進入自己夢寐以求的移動GPU領域,彌補自己在移動市場領域的空缺。

英偉達總裁黃仁勳400億鐵心拿下ARM,全球芯片格局或改變

事實上,黃仁勳對ARM已經垂涎已久,針對ARM的疑慮,他表示收購完成後,ARM將保留其名稱,公司不僅不會離開英國劍橋,還要在那裡建立一個新的全球卓越人工智能中心。另外,英偉達也不會破壞ARM在芯片領域的中立角色。

從全球芯片格局角度看,英偉達收購 ARM如果成功,將使芯片行業進一步洗牌和整合。與此同時,英偉達與 ARM的結合無疑形成了與英特爾、 AMD三家公司的三足鼎立的格局,使得未來高性能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