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作為一個母親,每每看到孩子精靈古怪的舉動,看到突然間聲嘶力竭地大哭大鬧,心裡總有一種渴望:我要是能完全掌握他們的心理,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該多好啊!

可是,孩子們表達能力有限,即使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不能說自己100%懂孩子,理解孩子。

幸好,我遇到了《塗鴉會說話:解讀孩子的心裡話》這本書,頓時如獲至寶。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果然不負我所望,這本書給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從孩子的塗鴉和繪畫中,我們通過解讀,就可以瞭解孩子的心理,性格和情緒特點。

可以說,為我們打開了瞭解孩子的一扇窗,無論是一歲左右,還是八九歲,更清楚地觀察和解讀孩子的塗鴉。

作者艾薇•克勞迪,是意大利教育心理學家,記者。她經營著一所教育研究機構,寫過許多和心理學關係的文章。

那怎麼解讀孩子的繪畫作品呢?本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塗鴉到繪畫的發展

第二部分,孩子的性格類型與繪畫特點

第三部分,通過典型圖畫來分析孩子。

接下來,我就逐一解讀一下:

一、從塗鴉到繪畫

塗鴉是孩子們最原始的語言。

在原始時期,我們的古人類會把手的輪廓印在陶土器物上,會在洞穴的牆壁上描出手的輪廓,這些都是他們存在的證明。

而塗鴉,也是孩子證明自己的存在。這些塗鴉,會躡手躡腳地走進你的家裡,它像“臍帶”一樣,讓孩子有了歸屬感。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更願意表達自我。

在三歲前,孩子就是在塗鴉,毫無章法的塗鴉。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三歲四歲以後,孩子就開啟了繪畫的第一階段:塗鴉階段。

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慢慢學會畫一些中規中矩的圖形,先從畫圓開始,再到其他圖形和物體。後來,甚至畫一些更為複雜的圖像,如人物,房屋,樹木,動物等等。

二、孩子的人格與繪畫特點

瑞士心理學家埃裡希•弗洛姆認為,人格是有氣質和性格構成的。

我們可以根據塗鴉的不同的特徵,基於一定特定氣質的孩子進行分類:

領袖型,浪漫型,活躍型,靦腆型,好鬥性,自我性,依賴性,懶散性,情緒性。

比如:

領袖型的孩子,畫紙永遠是不夠的,能夠輕鬆駕馭每一種繪畫工具,塗鴉面積很廣,下筆力度很大,速度很快。

靦腆型的孩子,筆畫之間多間斷,下筆力度小,畫紙多有空白。

依賴型的孩子,會畫很多的圓形,有很多猶豫的地方和擦除的痕跡。

而好鬥型的孩子,劃痕在背面都能看到,習慣用又深又濃烈的顏色(偏愛紅色),畫裡經常出現一些兇猛的動物。

……

其實,參考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學說,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歸類為四種氣質類型:粘液質,多血質,抑鬱質和膽汁質 ,有更為借鑑價值。

粘液質

性格特徵:開朗隨和,沉靜安寧,反應速度慢,比較懶惰,但很有才華。

塗鴉特徵:會畫曲線或弧線,而且紙上的印記也很淡。

給父母的建議:

家長最好按照孩子的慢節奏來安排生活,需要時間來做孩子的“助燃劑”。

多血質

性格特徵:活潑興趣廣泛,有充沛的經歷和生命力,做事情速度很快。

塗鴉特徵:筆跡力透紙背,喜愛明亮的顏色。

給父母的建議:

家長不干涉和限制孩子的興趣,只需要幫助他們進行有條理的管理。

抑鬱質

性格特徵:敏感,感情脆弱,但很勇敢。

塗鴉特徵:多稜角多直線和折線是他們塗鴉的主要特徵,畫質上基本不會出現曲線或弧線。

給父母的建議:

盡力幫助孩子適應周圍環境,保持冷靜,多給孩子愛 。

膽汁質

性格特徵:脾氣暴躁,容易衝動,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捶胸頓足,鬧個不停。

塗鴉特徵:既有噼裡啪啦的小點,也有一目瞭然的下筆力度,既有直線,也有曲線和稜角。

給父母的建議:

鼓勵孩子參與到各種各樣的興趣中,比如畫畫,音樂和體育等。

會說話的畫傳遞了具體怎麼了解呢?且聽我慢慢講來:

三、通過圖畫進行分析

通過孩子最喜歡的四種物象:人物,樹,房子和家人來進行分析。

人物畫

要可從四方面要素進行觀察:

第一,人物形象在紙上的位置及大小。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一般情況下,選擇右側區域作畫的孩子,更善於表達,活躍熱情更依賴媽媽。選擇左側部分作畫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好,跟爸爸更親密一些。

第二,人物身體各個部分的之間的比例。

人物尺寸過小,是孩子害羞的表現,他們自尊心尚未發育全面,可能有些自我貶低,害怕自己與周圍發生衝突。

人物尺寸過於高大,尤其超過紙張高度的二分之一,說明孩子的自我安全感強,性格外向,比較活躍。但是有時比較多事,不識趣。

人物尺寸大小合適,應該是在8釐米到18釐米之間。

第三,圖畫的線條。

曲線代表外向的性格,有稜角的折線說明孩子接受的教育可能是命令或控制型的,也可能是本身比較爭強好勝。

力度適中,代表孩子能均衡分配自己的精力。

輕柔則代表他們敏感的性格,缺少戰勝挫折的能力。

力度過強,則表現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的魄力和決心,但是有時候行為衝動不假思索。

第四,顏色的使用。

讓孩子自由地使用顏色,然後觀察分析。

如:紅色代表孩子不喜歡被束縛,生性活潑,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也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但是具有侵略性。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黃色代表熱情積極,但卻對未來產生恐懼。

綠色代表孩子缺少安寧。

藍色代表孩子有自我控制能力,但有時候過於冷靜。

紫色代表孩子有更多大人的催促,由此而擔憂。

棕色代表責任與負擔,而難過。

黑色和灰色代表抵抗和焦慮。

粉色代表情感豐富,但是過於敏感。

橙色代表熱心開朗,善於體驗,但是容易輕易相信。

青色代表喜歡被信任和支持,但是容易過於依賴。

第五,一些人物形象特有的部分,例如眼睛上半身,下半身等,還有孩子可能遺漏的部分,以及特殊的細節,都代表不同的性格。

從五方面要素進行觀察:

第一,紙張使用情況。

如果孩子畫的樹幾乎佔了整張紙,說明是一個外向,熱心慷慨的孩子。

如果畫的樹在紙的上部,且位置偏有說明他想象力豐富,是個理想主義者和夢想家。

把樹畫在中間,說明孩子希望能夠處於眾人注意力的焦點。

把樹在底部,對於十幾歲的孩子,說明他需要鼓勵,安慰和保護。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第二,樹的三大特定元素,樹根,樹冠,樹幹。

樹幹象徵著自我,是個人的想法與安全感的表達。

粗壯的,輪廓清晰的樹幹,看出孩子自信的人格。

纖弱的樹幹,說明孩子對困難的耐受能力有所不足。

樹冠代表著自主和外界的交往聯繫,象徵著與外界的交流情況,表現出孩子的自我封閉或自我開放。

第三,畫的尺寸。

畫的很小的樹,孩子則靦腆和內向。大的較大的佔了整張紙的樹,熱情外向,受同伴歡迎。

第四,所畫的樹的類型與形狀。

樅樹,代表快樂和親情。

柏樹,代表性格深沉,謹慎,說話較少。

柳樹,則代表渴望被人欣賞。

第五,一些細節,比如果實樹葉花朵樹下生長的小草等。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有的女孩,尤其是喜歡畫一些小花小草,這樣能看出孩子很敏感,富有想象力,而且和父母親自然界的關係都很和諧。

房子畫:

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分析:

第一,房子的尺寸與形狀。

大房子是幸福,快樂和熱情的體現,小房子則體現出孩子對親密的需要。城堡代表著孩子美麗大方,柔順的性格。

畫在紙張上部的房子則代表孩子的抑鬱心理,畫在紙張下部的房子則是自卑,理解能力低和無心學習的預兆。

第二,屋頂。

扁平或寬大的屋頂,突出了孩子的不安情緒,說明他非常壓抑。

但有小窗的閣樓意味著活躍,但總是被規矩壓抑了想象力。

有煙囪的屋頂,說明與家人之間的親密。

第三,門。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緊閉且沒有把手的門,意味著謹慎,害羞,與人交流存在困難。

門把手很明顯,說明對外界事物很開放,

門鎖和插銷突出,代表孩子恐懼周圍的人,事。

房子兩側有兩扇門,說明父母可能存在爭吵情況,孩子很擔心和恐懼。

第四,窗戶。

大開著的窗戶,表示對外界環境的接納。

緊閉的窗戶,是自我封閉和謹慎處理人際關係的表現。

第五,房子周圍的環境。

小路,代表著驕傲的性格。

筆直始於紙張底部的路,是開放性的體現。

岔路,代表孩子的優柔果斷。

斷路,代表孩子內向的性格,通常不善言談。

人物畫

可從以下進行觀察:

第一,一家人的位置安排。

我是孩子畫的第一個人物,又是在紙張的左側,說明孩子愛這個人,想成為這樣的人。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孩子不願意畫家人,則說明孩子缺少溫暖。

第二,人物的大小。

畫的人物被縮小,說明孩子把這個人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

畫的人物被放大,說明孩子被約束的感覺。人通常是佔有主導地位的人。

第三,家庭中人物的增加或忽略。

如果孩子忽略到家庭中的人物,說明對他有抵抗心理。可能是嫉妒,憤怒或害怕。孩子忽略掉的是自己,說明他缺乏自信和歸屬感。

增加了一個人物,可能是孩子情感上的彌補,一時孤獨或缺少陪伴。

第四,細節的增加或缺失。

孩子給家人的衣服上畫了釦子,說明這位家人對孩子很重要,孩子很喜歡他。

而在頭上戴了帽子,則說明讓孩子感受到壓迫

第五,人物的姿勢和特殊的表現方式。

常見的是把一家人畫在了同一框中,說明著孩子經受著嚴格死板的教育方式。

針對以上方法進行分析,能夠很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心理。

記得我曾聽朋友說過這樣的故事:

兩年前她要離婚的時候,發現她女兒畫的畫中,經常有一扇大大的門,大大的門又分兩個門,當時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也很奇怪。現在終於明白,那個時候,孩子已經充滿了對爸爸媽媽離婚的恐懼。

孩子的成長真的不容忽視,如果我們能提早學習,就會更早些懂孩子,也會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教育,說到底,拼的還是父母。

看不懂孩子?沒關係,這門“原始的語言”讓你秒懂孩子!


所以,靜下心來,認真用心地去分析孩子的每一次塗鴉,尊重孩子,欣賞孩子,給予孩子適宜的教育,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