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本書將親密關係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他們分別為: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而絢麗又被稱為“月暈現象”,主要代表不實在的光彩,因為人本身的吸引主要來源於其情緒上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又主要來源於其成長過程中未被滿足的需求,主要是歸屬感和自身的重要性,而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會構築你的夢中情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夢中情人的藍圖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那麼在未來選擇伴侶的時候,大多會以夢中情人的藍圖為基礎選擇最符合的那一個,同時你也會不斷的通過改變和控制的手段改造另一半從而達到你完美的夢中情人,但是最終你會發現你的需求不會完美的被滿足,這個時候你會憤怒甚至與另一半不斷的爭吵和糾紛,那麼就進入了第二段幻滅,如果你要安穩的度過第一個階段絢麗,要學會放手和接受,不要把自己的需求強加在伴侶身上。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第二階段幻滅,主要是由於我們孩童時期的需求沒有滿足(即歸屬感和重要性),這種兒童時痛苦會不自覺的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從而讓我們忘記了具體的事情,在我們和伴侶的交往過程中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會用錯誤的辦法來控制或者改造對方(不論年幼還是年長),主要為:引起注意、權力鬥爭、報復心理和自我放棄,這些都會讓我們很痛苦,所以我們和伴侶在某件事情上感到痛苦的時候,先內心問問自己到底自己的痛苦來自哪裡?再好好的和伴侶溝通,這樣不僅不會讓對方有負罪感也能很好的解決雙方的問題,嘗試好好的溝通知道兩個人發現同病相憐並且有著同樣的痛苦的時候,兩個人的心才能心靈合一,從而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第三個階段是內省,在這個階段情侶或者愛人之間會更加困難的走下去,因為已經處在了一種固定模式裡而走不出來,這個階段也是兩性最醜陋的階段,頻繁的爭吵、出軌、分手大多處在這個階段,你會發現現階段你處在一個“三角形監牢”內,不斷的在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之間來回的轉變身份,你想要成長就必須要跳出這個監牢去尋求真理,每個人都能百分百的為自己負責,自己看到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並且你要相信沒有什麼巨大的問題是用愛解決不了的。除此以外,在這個階段會出現很多相處的問題,比如左右為難,所應對的方法應該是從自身出發為每個人的利益著想;比如對家庭的死忠是由於自己從小到大為了得到歸屬感而慢慢形成的習慣和慣性,要學會破除這種觀念從而尋求真正的自由和自己;比如犧牲,主要是在心理層面要進行改變,不要將自己看成是犧牲者來看待,那樣會招致自己的認為犧牲的少而不甘心,而是應該進行觀念的改變,這是一種正面的表達是因為愛;比如依附情節,會為了對方不拋棄自己而將自己塑造成對方所喜歡的樣子,這樣會讓自己慢慢陷入困境最後絕望而放棄,我們應該做的是徹底的做自己,與對方好好溝通和交流。比如“內心投影”,自己看到一件事情的看法其實是自己內心的想法,應該學會接受自己的陰暗面那樣就不會投射到伴侶身上而進行指責,應該將伴侶看成是自己的鏡子。比如對性的罪惡感,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應該與伴侶開誠佈公的溝通和討論這個問題,將自己內心的恐懼、秘密等分享出來並且接受。比如競爭,處在這個階段的人會不自覺的與自己的伴侶進行競爭,我們應該改變這一想法,把競爭改變為支持;比如“死亡的誘惑”,在親密關係止步不前沒有進展或者困難重重的時候,有些人會不自覺的選擇結束或者分手來解決自身的恐懼和痛苦,其實真正的方法應該是選擇愛選擇真理選擇生命。當我們能正式跨過這一步時你會發現自身巨大的成長和自我觀察的能力,從而進入到一種新的境界。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第四個階段是啟示,這個階段很少有人能步入,而且不會長期的處在這個階段,而是在四個階段內不斷的跳轉和修正,在這個階段有一個“量子隧道”,那就是無條件的愛,也就是接受,將自己置身於愛當中,這不是一種付出而是愛,在親密關係中並不是一方勝利一方失敗,而是用愛讓伴侶共同享受親密關係中的啟示,這也是巨大禮物;同樣要注重自己的內心,及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放下期望和責備,不去操縱和競爭,愛總會在那裡等待。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我們都可以回想過去自己和伴侶的交往中,我們是否忽略了對方最根本的需求?即歸屬感和重要性。比如對方的歸屬感,比如平時忽略關心代表她的重要性?另外對於對方的原生家庭以及童年經歷也瞭解不深?導致自身對對方的需求無法理解?再加上我們表達需求的方式是“權利鬥爭”,而沒有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導致伴侶之間的分分合合,以至於最後自身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事,都是因為互相不瞭解雙方的需求加上錯誤的溝通。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時候在於這件事情的對錯從而讓對方屈服,卻沒有深挖自己的內心,這種做法到底是源自於自身需要什麼?根源在哪?我們哪方面的需求沒有滿足?從而很好的表達出來即可,這樣對方也會沒有抵抗心理以及愧疚感,從而能互相發現痛苦的來源達到心靈上的合一。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其實很多伴侶都處在第三個階段,在這個當中我們存在競爭、內心的投射、性的罪惡感以及最後走到了死亡的誘惑,比如競爭很多時候由於我們勢均力敵互不服輸我們經常會互相打壓而不是由衷的支持對方,從而也引發了很多的爭吵和不良的情緒;比如內心的投射,其實我們很多時候指責對方都沒有意識到其實這是自己的主觀意見,指責對方的事情其實是自身的問題,為了掩蓋這種缺點我們去指責他人而得到補償和證明,這就使得我們沒有真正的觀察自身內心從而接受自己的陰暗面,只有接受了才會真的成長和更好的愛對方;再比如性的罪惡感,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對方講出對方自己內心的恐懼或者秘密,從而這個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最後選擇了死亡的誘惑。

一篇文章一本書:《親密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