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九月初九祭重陽

故事:九月初九祭重陽

很久以前,在今河南省泌陽縣的五峰山流下一條大河,流經遂平、汝南、平輿、正陽、新蔡班臺與小共河相匯流入大洪河。汝河流域面積約有7376平方公里,除西部山區外,沿途大都是平原。這一帶人煙密集,水豐草美,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也許是汝河流域的人們太富裕了,引起了一個瘟毒惡魔的嫉妒。這個惡魔全身都是瘟毒,只要它一經過,人畜皆患病而亡。由於惡魔對人間的禍害,汝河一帶天天有人喪命,人們受盡了瘟魔的蹂躪,苦不堪言。

汝河邊有一個美麗的河南村,這一年秋天,人們正準備迎接豐收,一場突發的瘟疫讓全村人都患上了重病。一個叫恆景的青年人和父母都患上了重病,他的父母因病死亡了,桓景也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恆景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鄉親們,遠遊訪仙學藝,他立志一定要為家鄉人民除掉瘟魔。

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他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磨破了無數雙鞋,翻過了無數座山,終於在東方的一座大山上找到了法力無邊的費長房。仙長為桓景的精神所感動,他收留了恆景,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刻苦練習,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年的九月初八,費長房把恆景叫到跟前,說:“徒兒,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

說罷,他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幾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當天告別仙長回到家鄉。第二天九月初九的早晨,恆景按照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辟邪的準備。

太陽越升越高,漸漸地到了中午。只見汝河上黑浪翻滾,惡氣沖天。汝河兩岸沒有跟隨恆景上山的人們紛紛中毒倒地,兩岸一片悲哀之聲。

突然,河水衝起一股黑浪,一個長相怪異,渾身長滿毒刺的惡魔發出幾聲怪叫跳在汝河岸邊。瘟魔衝出汝河,卻發現附近的山上不時向下傳出一陣陣清香之氣,將惡魔發出的黑氣衝散。

瘟魔氣得哇哇怪叫,便向山上衝來。恆景讓人們把茱萸展在面前,把菊花酒潑酒在空中。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驚嚇得戛然止步。瘟魔趕緊運功讓身上的毒刺不斷射出毒汁,企圖用毒汁傷害人們。

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跳下山來,與瘟魔打鬥在一起。無論瘟魔射出多少瘟毒。都無法傷害恆景。幾十個回合過後,恆景運起神功,大喝一聲:“呀-呔!”,一劍過去,把瘟魔刺死劍下。

惡魔一死,恆景讓人們把茱萸葉和菊花酒撒進汝河,轉眼間,汝河風平浪靜,水清如鏡,沿河兩岸,菊花盛開。從此,汝河兩岸成為人們安居的樂園。

故事:九月初九祭重陽

從那一天起,人們為了紀念恆景驅魔的事蹟,每到九月初九,便登高賞菊。因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人們在重陽之日有登高之風俗,人們又稱重陽節為“登高節”。同時,也有人稱重陽節為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不同說法。

九月初九的“九九”與“久久”音同,有長久之意。於是,人們在紀念恆景的同時,往往在此日祭祖或回家拜見長輩、祖輩以示敬老。

重陽節與春節、清明、孟盂節(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我國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相傳,漢代便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一些重陽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

重陽節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初時重陽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

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始記於三國時代。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賞菊飲酒習俗應從此始。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已經成為民間重要節日。明代重陽,皇帝還要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故事:九月初九祭重陽

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益於健身。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驅蟲去溼、逐風邪、消積食,治寒熱。與登高相聯繫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河南開封自1983年起,每年舉行一次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2005年12月4日,該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重陽文化之鄉”。2006年3月,上蔡重陽習俗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天又逢重陽,老叟已然將入七旬。我今天與老妻同去大連,向剛去世的姑母墳前拜祭。姑母兩週前長逝,她享年95歲,系高壽善終之人。重陽正逢姑媽“二七”之祭,我從小與姑媽感情極深,她老人家離去我未趕上,便決定“二七”重陽之日向其拜別。

故事:九月初九祭重陽

我的父母及祖父母的墳墓與姑媽、姑父之墓地相鄰,借重陽之日一併祭拜。如今我已經步入老年人之行列,更思念父母先祖。藉此節日祭祖,更願天下兒女皆盡孝,願天下父母皆寬心。

昔日人們重陽登高,賞菊飲酒,為求長生。今日老漢在祖塋前祭祀先人,同時紀念已經離世安息在近處的二弟及表妹,以寄託我對親人的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