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斯堡級是作為“忒提斯”號、“美杜莎”號和“阿科納”號的代艦,按照1924年計劃建造的偵察型輕型巡洋艦,臨時艦名分別為巡洋艦B、C.D.為了在凡爾賽和約規定的6.000噸標準排水量內達到最大戰鬥力,該艦大量應用新技術嶄新的設計理念向世人展示出德國造規技術的優越。該艦通過廣泛使用電氣焊接從而使規體變輕,通過採用全速用渦輪蒸汽機和巡航用柴油機的組合推進方式(CO DOS) 增強了續航力.同時還首次採用了新型150毫米艦炮及其三聯裝炮塔, 分別在前部配置1座,在後部配置兩座(階梯式配置).同級3艘艦服役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巡洋艦陣容面目煥然一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般在大戰初期作戰沉沒,只有“科隆”號堅持作戰至臨近大戰結束,戰後被拆解。“柯尼斯堡”號(III),英文名Konigsberg,在威廉港造船廠1929年4月17日竣工,1940年4月10日沉沒。“卡爾斯魯厄”號(II),英文名為Karlsruhe,在德意志造船廠1929年11月6日竣工。1940年4月9日沉海處理。“科隆”號(III),英文名:KoIn。在威廉港造船廠1930年1月15日竣工。1945年3月30日坐底。軍艦屬性:標準排水量6.000噸,航速32.1節(“卡爾斯魯厄”30.0節,“科隆”32.5節),滿載排水量7.700噸,燃料裝載量重油600噸[計劃]/1.350噸[最大〕,全長174.0m,續航力19節時5.700海里,水線長169.0m,武備150mm60倍徑C28,三聯裝炮3座,88mm45倍徑C32單裝寬15.2m高射炮2門(“科隆”88mm76倍徑單裝高射炮4門),吃水5.56m〔標準〕/6.28m〔滿載〕,500mm三聯裝水上魚雷發射管4具,裝載水雷12個主機/軸數海軍型齒輪傳動渦輪主機4座, MAN*W10V 26/33型裝甲舷側裝甲帶50mm,甲板40mm〔平坦部分、最厚〕,炮塔十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2座/2軸30mm,司令塔100mm主鍋爐海軍型鍋爐(重油專用型〕6座,艦員514名功率68.200馬力(“科隆”68,485馬力)
“柯尼斯堡”號(Konigsberg1929年)
“柯尼斯堡”號(Konigsberg)此為該艦新建成時的照片、該艦擔負偵察和破壞通商作戰任務,因此經常與斜後方之敵進行交戰,故而在後部配置了兩座炮塔,為了稍稍增強正前方火力而採用了階梯式配置。但是這種配置方式使前方的射擊範圍受到很大限制,射擊時爆炸衝擊對艦體產生激劇衝擊,因此階梯式配置在該級宣告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