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6,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6,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良戶村位於高平市西部17公里處,隸屬於原村鄉,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北靠鳳翅山,南鄰雙龍嶺,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良戶村始建年代不詳,相傳唐代時有郭姓、田姓兩戶人家在此建村定居,稱為兩戶。後多戶外姓遷居到此處,村落規模逐漸擴大,人丁興旺,元明時改稱為梁村。明清又改稱通義裡梁扈,村內現存清康熙六年(1667)《關帝廟創建碑》和乾隆年間的王氏家譜,可為考證。

良戶村地勢北高南低,東西長,南北短,村內主要建築順應地勢,高低錯落,參差不齊。村內主要街道十餘條,現保存較好的有太平街、沿河街、東街、西街、后街,每條街道長度約200~300米不等,大多為砂石路面,曲折蜿蜒,狹長幽靜,一座座古民居林立於街道兩旁,古樸滄桑,讓人彷彿置身於古老的年代。每逢雨後,雨水沖刷過的路面顯得格外寧淨,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讓人不禁心曠神怡,心靈亦得到滌盪。

村民大多以務農為生,辛勤勞作,淳樸厚道。良戶人心靈手巧,勞作之餘,積極開展手工業生產。舊時,村內布店、雜貨店、鐵匠鋪、當鋪、磨房、染坊、榨油坊、木匠店等等一應俱全,足不出村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所需。現在很多村民仍以從事金銀首飾加工、打鐵倒鋁鍋等手工業。村域內煤炭、樹木、礦石、鐵等資源十分豐富。

良戶村歷史悠久,金代時村落已經較為繁榮,已修建有玉虛觀。元明清時期,亦修建了眾多的廟宇。村民歷來重視對子孫後代的教育,鼓勵後人多讀書、多受教育、耕讀傳家,歷史上曾出現過多位進士、舉人和秀才,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有田逢吉、田光復、田長文等。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6,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村落經濟繁榮以及人才輩出,自然促使大興土木,修建了大量精美的建築。良戶村文化底蘊深厚,從村內許多古宅院、門樓大量的匾額,便可知村落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

良戶村現存的古民居建築和廟宇建築均十分豐富。廟宇建築主要集中在村落東南面的一處高臺之上,由東向西依次是皇王宮、關帝廟、白爺宮、玉虛觀等。其中,以玉虛觀年代最為久遠。民居建築散步於全村,保存較好的有“蟠龍寨”、“復始第”院、“國朝軍功”院、“安貞吉”院、“永□第”院、郭家“雙進士院”、高家院、邵家北院、當鋪院等。

玉虛觀。玉虛觀位於良戶村東南,現保存完好,是村內現存廟宇中最古老的一座。據後殿的須彌座上的題記“金大定十八年四月十六日記石匠北趙莊趙琮趙進”,可知其建造年代應在金大定十八年(1168年)之前。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新修玉虛觀記》載:“崇建靈宇,為正殿三間,塑三清聖像,為法眾朝真之所。東西雲堂各三楹,以延納往來高士”。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玉虛觀碑記》載:“吾鄉玉虛觀,由來久矣,創制大朝乙卯年,規模宏壯麗,□□一隅之地,實泫邑之巨觀”。玉虛觀規模宏大,南北長98米,東西寬35米,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由前院、廂房、中殿、後殿等組成。前院和廂房現被幼兒園佔用。中殿曾經歷兩次大的修繕,但總體建築風貌仍保持金代特徵,殿內現還保存有很多彩繪壁畫 60多平方米,極為珍貴。後殿為元代重建,有明顯的元代風格,減柱造,面寬三間,進深四椽,額枋粗大。

太平街宅院10~12號院。太平街10號院為袁姓人家居住,坐北朝南,內有前院、後院兩進院落。前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地勢較低,房屋矮小,可能為下人住處。後院地勢較高,房屋高大,北面中間為正房三間,二層結構,正房左右兩側各有耳房,東、西有廂房各三間,亦為二層結構。

太平街11號院為王姓人家居住,一進四合院形式,門額上有“安貞吉”三個大字。院內正面中間為正房三間,兩側各有耳房兩間,均為二層。東西廂房各三間,亦為兩層。倒座結構亦為中間三間,兩側各有耳房兩間,均為二層結構,但較正面房屋的規模稍小一些,體現尊卑有序。

太平街12號院為田姓人家居住,坐北朝南,三進院落,門樓高大氣派。第一進院的西側有面寬三間的二層樓房,樓上有一排臨街的窗戶,窗戶後為樓內走廊,廊內可放置桌椅,以便人們欣賞窗外美景。第二進院的東、西兩側各有廂房4間,亦為二層,西廂房北面建有廁所。第二進院北有券門,門額上刻有“安處善”,入券門,即為第三進院。院內正房三間,左右兩側各有耳房,東、西廂房各三間,均為二層。東耳房外建有廁所。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36,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