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書,可是讀了就忘,有沒有好的方法改善?

疆軒


讀書讀完就忘的原因,一是沒有跟你的經驗或其他知識發生聯繫,也就是沒產生共鳴。二是你沒有去實際使用書本知識。推薦幾個讀書方法,或許對你有幫助。

第一,帶著目的跟問題去讀書

關於目的:讀書不是為了讀而讀,而且為了增長見識或者解決某個問題。

在選擇閱讀某本書時,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他對我有什麼幫助?一定要讀這本書嗎?不讀會怎樣?

關於問題:在正式閱讀之前,列出想要從書中解決的問題。

比如說看《烏合之眾》這本書,講述的是群體行為,集體心理學。那在正式閱讀之前,我想了解的是:群體心理學有什麼特徵?有哪些常見的群體行為?影響群體行為的原因有哪些?等。

此外,可以的話,根據你已有的知識,列出你的回答,再從書中找答案,這樣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還是以這本書為例子。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群體行為:比如人看到多人排隊的地方也會去排(過安檢,美食街等);還有人云亦云,三人成虎。

第二,以慢為快

遇到不懂的或者是書中的核心觀點,應該要停下來,反覆琢磨,真正搞懂他是什麼。建議可以用5w的思考法,對一個知識點進行深入追問,及全面的瞭解。

5W思考法: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在哪裡用?適合什麼人用?誰去用?

核心的知識要點,搞懂了之後,其餘的部分閱讀,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閱讀效率就能提升。

第三,能聯繫實際

聯繫個人以往的經驗,做到舉一反三。即是根據文中的論據,去尋找論點。

比如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那我們從以往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還有當時的心態及反應是怎麼樣的?其他人,比如名人,是否有提到或實踐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案例。

第四,反思與總結

用自己的話,把學到的知識,說出來或者寫出來。這樣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加強對知識的記憶。讀完之後,能自己說出來,起碼對知識真正瞭解了一半。

第五,實踐

也就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我覺得這個是讀書的核心目的。學了能用起來,才是真正瞭解了書中之意。

比方說看了一本工具書,你不去動手去操作,也只是知道而已,等遇到問題的時候還是不會做。

除了個人去實踐,還有一個方法,是以教為學,也即是,你學到了之後,去教別人怎麼用,這個方法能夠很好的進行一個知識的昇華,以及進一步的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跟記憶。


瑩大大說


讀書是一種樂趣,不要把他當做一份負擔,沒人會讓你分析角色性格,下雨代表什麼!只要你喜歡讀書,那就去多讀一下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d43300cd9c6456d9525e9ea63b0cbf6

善逸灰灰


我個人看書的經歷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18年底之前,都是喜歡什麼看什麼,也不講究記不記得住,看的時候熱鬧好看就行了。

19年開始,有側重點的看一些心靈、心理方面的書,對個人成長很有幫助,書讀得越來越多,這時確實就需要一些方法來講這些知識鞏固,內化。


我個人的經驗是:

1.多次閱讀

首先通過“通讀——重讀——標記”三個步驟,用多次閱讀的方法將把最重要的內容提取出來。

但對於長篇或非常厚重的“大部頭”書籍,分章節的“通讀——重讀”即可。

  • 標記提取

這時,可以在書上重點部分作出標記,方便後面的記錄。


2.摘抄+筆記

這裡可不是隻把書上的內容抄下來,這步驟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當時看到這部分內容的所感所想記錄下來。

這種感受可能是發散式的,但是不要緊,記錄下來就能幫助我們增加記憶點。

因為我們大腦的對於“情感”的反應才是最大的記憶點。

比如:你可能還記得小學三年級被罰站,但是不記得因為什麼罰站了。

那就是因為,當時那種羞辱、慚愧等情感,讓自己產生了記憶點。

所以,單純的抄下來,沒有任何意義,要結合自己的感受做記錄。


3.寫書評

寫好的讀書筆記,我們可以隨時翻閱,這也會幫助我們記憶。

同時,如果能將這本書的內容整理,寫成一篇書評,那麼收益就更大了。

理解知識最好的途徑,實際上是“輸出”。

比如說,你要在某個場合給大家講述一個內容,你一定會提前做很多準備,你會不斷強迫自己硬性記憶,甚至達到脫稿演講的效果,那麼這個過程,對於這個知識內容來說,恐怕是終身難忘了。


在《認知天性》這本書中,作者彼得·C·布朗告訴我們一個記住知識的方法,那就是——測試,當然,如果我們只是把讀書當作一種業餘消遣,沒事給自己搞個測試,那可能就有點小題大做了。



以上就是我對增加讀書記憶的一些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