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組織策劃與宣傳/梁念釗/郭錦生/劉付雲等)近日,為傳播繁榮詩歌文化,南方詩歌文化研究專委會特主辦了一次以《詩人眼中的李白》為題的探討活動,廣大詩人圍繞李白的作品、詩風、行為個性等進行坦率探討交流。有數十名詩人參與了討論。現就他們的探討情況整理輯錄,承前人對李白的評價以予呈現。

>>歷代詩人眼中的李白

賀知章:李白是“謫仙”(《本事詩》)。

當年李白把他《烏棲曲》呈給老前輩賀知章指點,賀知章看後,當場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此詩可以泣鬼神矣"。李白欣喜,又把自己的新作《蜀道難》再呈給賀知章斧正,賀知章又認真地看完,對李白很是誇讚:看來,你就是天上的太白金星遇謫下凡!(李白"謫仙人"“詩仙”的名號由此而來)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辛棄疾:“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

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楊慎:李太白為古今詩聖。(《周受庵詩選序》)

高棅:太白天仙之詞,語多率然而成者,故樂府歌詞鹹善。或謂其始以《蜀道難》一篇見賞於知音,為明主所愛重,此豈淺材者徼倖際其時而馳騁哉!不然也。白之所蘊,非止是。今觀其《遠別離》、《長相思》、《烏棲曲》、《鳴皋歌》、《梁園吟》、《天姥吟》、《廬山謠》等作,長篇短韻,驅駕氣勢,殆與南山秋氣並高可也。(《唐詩品彙》)

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李白眼中的自己

李白:“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書懷贈南陵常贊府》);“劍非萬人敵,文竅四海聲”(《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他對自己的才氣常自信。

李白:“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李白自認為文名滿天下,並超過了鄉賢司馬相如。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儒家的傲岸堅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表道者的避俗離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表俠者的任性狷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禪者的玄思獨絕)。——他的身上,兼備了儒道俠禪各家的特質。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當代男詩人眼中的李白

(選摘,排名不分先後)

熊國華:在唐代詩人中,王維號稱“詩佛”,李白號稱“詩仙”,杜甫號稱“詩聖”。其實,主要是指佛、道、儒三家思想對這三位詩人創作風格的影響。李白出生於一個“富而不貴”的商人家庭,“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從方術入門,涉獵百家。他少年生活的地方——四川,是道教的發源地。李白從小嚮往道教,練過仙丹,加入道籍,具有仙風道骨。他寫了很多遊仙詩,充滿了大量道教的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和意象,想象奇特,多用誇張、跳躍、通感、變形手法,創造出神奇縹緲的藝術境界,形成一種飄逸浪漫、雄奇奔放的藝術風格。他通過對神仙世界的描寫,抒發對黑暗現實的憤懣和否定,表達了對自由、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李白:名副其實的“詩仙”》)

袁建華:我先前寫過一篇《非常浪漫的李白》,認為“李白是一位非常浪漫的詩人”。

有人認為:李白,天資絕高,性格清奇,嗜酒如命,詩才如仙。先前我覺得這個評價挺好!簡直就是李白浪漫人生的生動寫照。但是後來我覺得自己“被要”了。天資絕高,性格清奇是酒前的李白:嗜酒如命,詩才如仙是酒後的李白。也就是說,酒前的李白和酒後的李白是個“雙面人”。

那麼,酒前也就是平時的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酒是一個人的智力測驗,一個酒量大的人,決不會是傻瓜。”這種心理上的優越感,造成他孤獨的性格。

亞里士多德認為,在哲學、政治、詩歌或藝術方面超群出眾的人,似乎都是性情憂鬱的。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有人存疑,“杜甫對於李白,一片憐才之忱,在他的詩中,時時可見”:“最奇怪的是,李白對於杜甫,卻是很為冷淡”。這樣的兩大詩人勉強湊到一塊兒,又怎麼可能長久?對此我不同意。我認為,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可能在平時關係淡然,但這並不等於他們不能成為好兄弟。因此我還以為杜甫對李白熱忱,李白對杜甫“冷淡”,全因性格迥異之故—李白酒前寡言內斂行事沉穩、酒後則激情萬丈豪放不羈;杜甫則完全相反,酒前外向爽朗、酒後則沉穩憂鬱憤世疾俗。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很常見,兩個好朋友,一位總是仰慕對方侃侃而談,另一位則不善言談默默傾聽,誰也離不開誰。夫妻倆也往往是這樣,男的外向則女的內斂,反之亦然。

對此,叔本華解釋說,且打個化學比喻,那就像酸和鹼之成為中性鹽所發生的“中和作用”。(《李白是個“雙面人”》)

老刀: 李白好玩又自負,經常去皇室喝酒,寫詩,讚美楊玉環,一生氣走了。君子呼來不上船,意思是皇帝來喊老子喝酒,老子也不去了。有人說事實並非如此,君子呼來不上船,其實,李白躲在床下,盼著皇帝派人喊他去喝酒。我不這樣認為,至少,我的想象是,李白生氣走了,皇帝喊他,他也置之不理,深一腳,淺一腳,嘴裡唸唸有詞: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嵩人。酒還沒醒,他又趾高氣揚,出門喝酒去了。(戲說李白)

秀實:李杜兩人交往始於唐天寶三年(西元744)春,而終於天寶五年秋。兩人相交的日子不長,會面的次數更只有兩次。但兩人卻能通過詩歌而成為知己。

杜甫寫宴會時李白的憨態是〝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他懷念李白時,除卻愁思,〝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還有語重心長的寄語,〝文章憎達命,魑魅喜人過〞。李白初逢杜甫的印象是〝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思念杜甫是〝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這是兩人交情。

說到詩,杜甫論李白詩有〝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十字。杜甫解釋了李白詩無敵的原因是:1/思緒飛揚,2/想法不同俗流。尤其後者,給我們寫作白話詩人的一個好的教訓。就是詩人的思想不能與從俗。優秀的詩拒絕套板,不人云亦云,不千人一面。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林劍綸(霖鈴):李白是偉大的漂泊者。用他的雙腳、他的思維,用他的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從他的詩中,我們看到了大唐的氣勢,河山的壯麗,祖先光輝的歷史。

他幸好沒有留在大明宮中。他的漂泊是大唐的幸運。他筆下靈動飛舞,流轉山河,蜀道猿啼、洞庭煙波、赤壁風雲......跟著入詩如畫。他的浪漫豪氣、灑脫不羈,夢中醉態,他的愛恨情仇、寂寞痛苦,他的奇特想象、忘情詩篇,入一泓清流,卷江河咆哮,拋急流直下,上逶迤群山,都在漂泊中達到最高境界。

偉大詩人的遊山玩水,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筆下的山水丘壑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在壯美的意境中抒發豪情壯思;只有高潔心境、胸襟壯闊、追求光明的人做到。

自由馳騁、一掃世俗的塵埃,把山水詩寫得如此忘情壯美、動人心魄,古今中外,能有何人?

遊山玩水出詩人。如果李白能生活在今天,用現代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川流不息忙於旅遊,那會怎麼樣呢?(《遊山玩水出詩人 李白:偉大的漂泊者》)

趙南成:前兩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一本《唐詩排行榜》,專業團隊按照科學的統計方法,從五萬多首唐詩中,選出了排列前一百名的唐詩加以推薦和介紹。他們共出了四個版本進行統計,但每次統計,得分最高的每次都是崔顥的《登黃鶴樓》。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被譽為“詩仙”的李太白,當然會品詩。他登黃鶴樓,想賦詩一首,及見崔顥此詩,大為驚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該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弔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與崔顥的《黃鶴樓》,同為登臨懷古的雙璧。(《與:效仿催生的“雙璧”》)

李明剛:詩仙李白,其詩以“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然,音律和諧多變”而深受世人喜愛,傳世千年,經久不哀。李白的傳世詩歌中,送別詩別具一格,情真意切,讓人難以忘懷。

《贈汪倫》是他為前來送行的友人汪倫所作。此詩一出,招來時人對汪倫的嫉妒和後人的羨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李白抒寫了與友人孟浩然依依難捨的情誼。《送友人》《贈孟浩然》等,李白在詩中對友人傾注的款款深情,歷經千年,依然感人肺腑。他對朋友坦誠相見,通過他留存的詩歌,跨越千年,融入後世的魂,且穿越時空,永存天地間。(《李白的送別詩:情深似海》)

鄭德宏:“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如果說一首《贈汪倫》將李白“口語天王”的身份插上了標籤,那另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讓李白坐穩了“天王”的寶座。“天王”都是擁有粉絲群和追星族的,從唐朝到公元2019年,保守估計李白李天王的粉絲至少超過30億。

交流的直接方式是口語。但如何把口語變成詩,李白做到了極致:語感迷人,氣息神秘。乾淨、樸素、澄明,將詩意消解於無形,讓隱喻於無形中直抵心肺,就像子彈洞穿心臟!我們的李天王可以將一輪唐朝的明月掛在你家屋頂到現在讓你仰望,讓你永遠無法逾越,由不得你不服。

我為什麼說李白是口語詩“天王”而不說“鼻祖”?因為天王比鼻祖好玩,詩人都是好玩而又放蕩形骸的,“天王”符合這特徵。你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因一首《清平調詞》就直接叫高力士脫靴、貴妃與玄宗飄然若仙,且不美哉快哉乎!“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而像這樣的口語佳構,斷斷是靈魂一碰就碎啊。

罷罷,早在唐朝,李白就用口語抵制陳舊腐朽的意象並用隱喻捍衛詩歌的尊嚴,今天,你們這些口語詩人還吵鬧個“錘子”。(《“口語天王”李白》)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吳作歆:對於中國詩人來說,李白永遠都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存在,一部盛唐,至少有半部是由李白抒寫的,他的桀驁不馴、豪放灑脫、仗劍天涯、詩意才情成為無數中國文人、詩人心目中一個近乎完美的“他者”存在。我對於李白的喜愛,是深入骨髓的,在我的作品《寫給女兒》中,有這麼幾句詩:“‘秋逸’,從今天開始這個名字屬於你/這是一個符號,也是一個心願/“我覺秋興逸,誰言秋興悲”李太白如是說/從這一刻起,豪邁的詩人將永遠陪伴你”。我的女兒名字“吳秋逸”,就是源自李白的這首詩——《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範侍御》。在無數詩人“傷春悲秋”的習慣性抒寫中,李白脫穎而出,不同凡響地喊出“我覺秋興逸”的豪邁,單此一句就高下立判、卓爾不群。(《我覺秋興逸》)

詹海林:自唐以後,沒有讀過李白詩詞的人,不叫文人。

在李白的詩歌中,水的情結很深,江、河、湖、泊、溪、澗、潭,甚至是大海,是他經常吟詠的題材。例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很大氣。《望廬山瀑布》運用極度的誇張手法。“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現存詩歌共九百多首,後人喜愛傳唱的有一百多首,相比乾隆皇帝寫了四萬多首,卻沒有多少人知道,李白詩仙之名當之無愧。今人寫詩的多如過江之鯽,氾濫成災,假如有一兩首像李白那樣有詩歌流傳未來,當是幸事。綜觀今天的詩詞界,圈子山頭林立,所謂詩詞評獎,庸詩得高獎項者比比皆是。如果李白泉下有知,會被活活氣死。(《李白印象》)

鍾仁安:李白作品既浪漫又悲涼。作為盛唐的文化標杆,被冠以“詩仙”的偉大稱號。然而,詩人的傲骨和詩人的良知並沒有使其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他的一生是輾轉波折的一生,不管其在陪伴皇帝左右,還是周遊四川、重慶、貴州、湖北,他的生活都是在困頓中度過的。

喜交朋友,嗜好喝酒是李白也包括所有詩人的狂放和不羈。酒精是李白詩歌創作源頭,這些偉大的作品無不體現一位詩人在困頓中無奈的、悲情的、波折的、浪漫的、理想的詩和遠方的悽美。(《波折的詩和遠方》)

阿桃歌:那怕你是有超能力的想象力,沒有了月色,也就沒有了詩意。在《望廬山瀑布》和《靜夜思》中,李白在當時的環境下見到的是能折射出紫煙的陽光、長流不斷的瀑布和疑是地上霜的月光。在當下,更多是出租屋的老鼠與汗臭或眼前的燈紅酒綠,更多的是耳際的機器轟鳴或是人與人的職場勾心鬥角。李白那年頭是:瀑布,疑是銀河落九天,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們現在的環境,大家都疑是“人間地獄”(或許我言重了,請見諒)。

唐代的生態環境是OK的,也正是當年的生態環境的OK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成功的偉大詩人,所以說李白老先生生活在唐朝是幸福的。環境造就詩人啊。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盧 笙:詩仙李白入選中小學教材的詩歌有幾十首之多,幾乎每年級每冊都有,這除了因為他高山仰止的詩名外,我想選編者應該還考慮到了他的詩歌的可讀性和口語化!

李白的部分詩歌就是這樣的“白”,這樣的接近“口語”,但卻絕無“口水”之感。這於當下詩壇的“口語詩”還是“口水詩”之爭或許提供了很好的鑑別範本,也給一些所謂的比佶屈聱牙還佶屈聱牙的“朦朧詩”、“先鋒詩”、“實驗詩”、“後現代詩”提供了很好的創作借鑑。其實,詩歌接近生活,接近“口語”並不可怕,關鍵是“雅”還是“俗”,俗不可耐,俗近下作才可怕!(《李白 的 “白” ——李白部分詩歌口語化呈現淺讀》)

黃宇:說起李白,可謂家喻戶曉,他被後人稱為“詩仙”。李白的一生一共創作了一千多首詩,有許多名詩早已流傳千古,成為公園景點的篆刻留世詩篇。比如《將進酒》《獨坐敬亭山》《蜀道難》等。豪爽是李白眾多詩句中最明顯突出的性格,從許多歷史典故中,我們總是會讀到這樣的李白:一位喜歡在明月之下,獨自倚靠在寂靜山林的一塊山石旁,一手端著一隻酒杯,一手拿著一把摺扇,邊小酌怡情,邊即興作詩的放蕩不羈的詩人。李白一方面在狂放中追求灑脫,可惜生不逢時,當他遭遇了政治仕途的不順後又產生了抑鬱悲憤的情緒,甚至在看著日漸衰敗的唐代朝廷,而又無能為力改變時,擠壓在內心的苦悶只能通過遊山玩水得以發洩,以及洗滌心靈,他以浪漫狂放的抱負,豁達的性格作出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流傳百世的詩篇。

可以說李白是成功的,他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寶貴詩篇,也可以說李白是失敗的,他生不逢時,如果李白生在當下,會是兩袖清風,一心為民的好官。但時勢造英雄,在特殊的唐朝時代背景下,李白經歷了仕途的不順,內心的悲涼成為他創作的根源,更成為他詩才橫溢的誕生地。(《我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性格》)

劉贊雄:李白,真不愧叫“白”,詩歌淺白易懂,天然去雕飾,沒有那種只注重技巧、裝飾、填空式的創作,作品用淺顯的道理,最特近生活特色的故事,賦予了生命的讚歌,同時又融合了典故、山水風情,將豪邁、飄逸表現的淋漓盡致。每次讀李白的詩歌,每次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和感悟,讓人共鳴。

紅樓公子:我最喜歡李白的豪放不羈,而他所以能如此,又源於他的高度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更主要的是,李白豪放不羈的詩篇,都和喝酒有關。跟朋友喝酒喝醉了,可以下逐客令: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赴宴喝酒,主人酒罄,李白大呼: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可問題是,這五花馬和千金裘並不是李白自己的 ,而是主人的。喝醉了酒,可以連皇帝都不管: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語)可是一旦奉詔入京,他就幾乎得意忘形: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我看他這樣子就做不好官。

郭錦生:李白用詩在後人面前擋下了一座泰山,不易攀登超越;他以酒斟滿了後人的思想,醉了一代又一代國人。

其實,品李白的詩便可生醉意,可惜人們往往只是在醉裡尋李白。

寫詩如李白的不多,酒勝李白的大有人在。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當代女詩人眼中的李白

(選摘,排名不分先後)

王瑛: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無人可及的高峰 。任何一個對生活還有一點感覺的人,都會無可救藥地愛上李白。連李白的醉酒都與眾不同。他的酒也是詩,酒因為李白而多了幾分浪漫和思想。人們之愛李白,理由各有不同,我之愛李白,不僅因為他是個古今獨有的一個天才詩人,更因為他是個真正的“人”,李白給我的記憶,符合我對完美男人的想象。

李白是個偉丈夫。權貴等閒看,強敵若爾爾。金戈鐵馬彈指間,原來是嫡仙!一闕《司馬將軍歌(以代隴上健兒陳安)》,英雄竟在眉宇間!

李白是堂堂一鬚眉,自然希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狼毫揮灑,壯志幹雲。李白並不好戰,他對國家、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悲憫關山一片月(《關山月》)。

李白的特別,還在他性情灑脫,自由不羈。這世間不羈的人何止千千,灑脫的人何止萬萬?惟李白的灑脫令人不得不傾倒。須得怎樣一種風情,去飲那“花間一壺酒”?這就罷了,吟風弄月,直是詩人本事,他偏偏選擇了“花間”,風清月明,活色生香,已經是別有一番風流了。然他卻又別有心裁,歲是一腔憂愁,卻氣魄壯大,舉杯便邀明月,寂寞也好,孤獨也好,他這一“舉杯”,便是千古之舉杯,千千萬萬的舉杯當然隨風逝去不見蹤跡,惟有傲岸的李白,輕輕一舉便成了後世的絕對崇拜,他的孤獨,也成就了詩歌的千年體驗。

更讓我納罕的,是李白的柔情。李白是懂得女人的,他偉岸的身軀、粗獷的外貌、擴大雄渾的氣魄下,有一副細緻溫柔的女兒心腸。李白淺吟低唱,那一種女兒嬌、女兒怨、女兒悲、女兒恨,那一種千轉百回女兒情,直說到人心底(怨歌行(長安見內人出嫁,友人令餘代為之))。

李白不僅詩名貫古今,更是千古完美男人!他英勇多智,剛正不阿,性情豪爽,俠骨柔情。何況他還身世迷離,神情滄桑,當然,他不缺錢,符合女性對完美男人的想象。(《完美男人李白》)

王曉娜:自古文人不乏風流薄情者,我以為李白可謂“渣男”中的戰鬥男。“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詩作所折射出的人生觀與其行文行世的價值觀和婚戀觀是基本一致的,這也就不難理解他對待妻子、家庭和愛情的態度,不難理解他為金錢甘願作倒插門女婿,之後又拿著嫁妝雲遊四海、放浪不羈、詩酒風流的“瀟灑”人生。“蹙入青綺門,當歌共銜杯。……相見不得親,不如不相見。”暴露其在街頭偶遇“仙女”欲撩被拒而氣急敗壞的“渣男”嘴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這是李白寫給新婚妻子的贈詩,字裡行間充滿愧疚之情(之後依然日日醉如泥,不久便再次別妻遠遊),也坐實了自己成日酗酒的“罪證”,可見嫁給李白作妻子實在是人生之大不幸。身為一代詩仙,李白詩才橫溢、稟賦天生,仿若文曲星轉世,然而註定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食人間愛情。

獒媽:舉杯邀明月的李白,來自西域的豪放人士,懷鴻鵠之志,寫詩作賦信手拈來,傳承千年,藝術成就崇高。其創作過程與酒密不可分,即是詩仙亦是酒鬼。假如滴酒不沾,靈感無從生髮,傳世之作也就胎死腹中。

太白之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皆因他的標籤過於聚焦:愛酒。無論病死、醉死或溺死,杯中物都脫不了干係。假如滴酒不沾,也許可健康長壽。那樣的話,華夏曆史的李杜文章天下傳,只是一個神話故事罷了。

他傳奇卻坎坷的經歷中,可感受“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如此詩性敏捷之人,如此才華洋溢之士,會不會就是酒精考驗出的神奇俠呢?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石文娟:“行路難,歸去來!”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用他灑脫的筆觸流傳於世千餘篇詩文。如此高產的詩人,不僅在文學史留下了富有研究價值的瑰寶,更是將膾炙人口的詩歌植入人們的靈魂,代代相傳。詩人“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他豪放的性格,高貴的品質,使得他與權貴總是格格不入,儘管滿腔報國情,卻因才華出眾,遭人嫉恨讒言,終不得志。

李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一生遍訪名山名川,蹤跡遍佈大江南北。他的詩歌明快豔麗,豪邁奔放,抒寫了大量自然人文美景的詩歌。

在他的詩歌中不難看出詩人真實的情感流露,率真的詩句,既有寫實,也有寫意,他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誇張的修辭方法,讓詩歌奔放歡快,讀起來朗朗上口。世人皆知李白,無論男女老幼都會背誦一兩首他的詩歌。傳播之廣,至今獨佔鰲頭。

參透人生的“詩仙”李白,一個心中有無限愛的詩人,是充實的。他的愛寬廣、遼闊,治癒著世間無數失意的靈魂。(《李白,參透人生的“詩仙”》)

張衡:在今生今世今歲今朝的喧囂與寂靜中想念李白。

想念半醉半醒的天真,想念“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傲骨,想念“明朝散發弄扁舟”的從容姿態。青蓮下筆,並非“一把辛酸,字字是血”,而是行遍南北、笑傲江湖,肆意酣暢、詩酒風流,錚錚氣骨、敢怒敢言,熔鑄著詩人一生別樣的心路歷程和真摯的情感體驗,“李杜光芒萬丈長”的時代業已遠去,“斗酒詩百篇”的“謫仙”仰天大笑、審視人間。今時代的文學何為,詩人何去?如何尋詩煉筆、砥礪不懈?如何讓思想和情感交織出生命的光芒與火焰?這是“繡口一吐,半個盛唐”的凜凜風骨在千年後獵獵作響的人格風範,也是我們回望詩史、再度出發的勇氣和力量的源泉。此火為大,繁花映燦,落英繽紛,星光漫天,唯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他說“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我說,蒼茫歲月,峨眉滄海,今宵酒中皎皎明月,夢迴盛唐重逢詩魂。

蓮子:李白被譽為俠肝義膽,有仙風,有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他藐視權貴,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為世人留下極為寶貴的財富。

李白的浪漫完全體現在他的詩裡,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抒發了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決絕的態度向封建統治者投去一瞥藐視。明處描寫對仙境的嚮往,暗裡揭示對現實強烈不滿,一明一暗間把詩人率真可愛的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他那個年代敢這樣想這樣說的人不多,李白說了也做了,這就是李白異乎常人的偉大之處。詩內容豐富、曲折、多變,輝煌流麗,構成了浪漫主義華贍情調,他的主觀意圖原本在於宣揚“古來萬事東流水”這頗有消極意味的思想,但它的格調卻昂揚振奮、瀟灑出塵,有一種不卑不屈的氣概流貫其中,毫無消極之感,耐人尋味,堪稱絕世名作。他的另一名作《靜夜思》可謂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李白永遠是站在C位的詩歌泰斗。

青草正綠:眾所周知的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其個性清高傲岸狂放不羈,其一生傳奇而坎坷。少年時,李白的天才就已經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並苦練劍術,潛隱讀書,對儒家,道家,以及佛教具有很深的研究。二十多歲時,辭親遠遊,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27歲和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成婚,一度住在老丈人家裡,此時的李白雖生活無憂,卻與自己的志向相去甚遠。多年後,因為站錯隊,參加了永王的叛亂而被流放夜郎國,出發前曾經感慨萬千,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再後來趕上了大赦天下,於是李白又寫下了千古名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一生,有奮起,有蹉跎,有激越,有無奈,生逢亂世,總會被時代裹挾。他和杜甫的相知,和賀知章的相遇,和汪倫的情誼等等,成為千古佳話。但最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偉大詩篇,代代相傳,那些璀璨的經典,永恆,不朽。(《我眼中的李白:璀璨,永恆!》)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雲影:我偏愛李白。詩仙絕非一般的才華。“五歲誦六甲",好劍術,喜任俠,"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見識廣博,遍訪天下,一生狂傲不羈,他的詩想象豐富,語言奇妙,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氣勢磅礴,排山倒海,一瀉千里,文至此,令人歎為觀止。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近似口語般平白的語言,無論是"舉頭"還是"低頭",無論是"望明月"還是"思故鄉"均平淡無華,但神奇之處就在於寥寥數筆,卻把那種秋風蕭瑟,月光皎潔,人心浮動的神韻勾勒出來,令人回味不已。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把孤獨寫盡了,把靜也寫盡了,卻在一種平淡恬靜之中,寫出了了人心的柔軟————畢竟有情。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傍晚的終南山,月影疏離,回望來時路,一片蒼茫,情景交融,令人噓唏不已,人生亦不過如此。

既使在歷經了一生的曲折坎坷之後,瀟灑的李白依舊可寫出如《早發白帝城》這樣鋒稜挺拔,空靈飛動的七言絕句。"輕舟已過萬重山",多少磨難,多少人心叵測,多少驚濤駭浪,算得了什麼呢,一葉輕舟,既是一種精神上的不羈,又是一種塵世間的修行。

有李白足矣。(《一生的不羈》)

張萍:李白名篇燦若星空,《將進酒》是其一。千百年來打動無數人,而打動恰好因為其道出我們想言而無法言,想言而不會言的最深沉的人生痛苦。

《將進酒》為我們展現出一個人生短暫、及時行樂、懷才不遇、縱情行樂、放蕩不羈的李白。這樣的人,似乎跟志存高遠、功成名就豪無關係。但是有一種豪放不羈,恰恰是未能功成名就的無奈選擇。……

如果陷於悲憤不可自拔,那就不是李白,酒醉之後,高喊“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然後酣然入睡,醒來以後,又是一個朝氣蓬勃的自己。

讀李白,想人生。努力時不遺餘力,失落時不虧自己,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灑脫,享受淡泊快意生活,未嘗不是一種人生選擇。(《歡愈濃,悲愈重——從《將進酒》看李白其人》)

暖暖:讀李白的詩,一個瀟灑、放蕩不羈,一手拿著配劍,一手拿著酒樽,仰天而視,長衫潔淨的修長型男子的形象躍然紙上。沒有人世間的煩惱,一個仙氣逼人的才子,口吐一首首靈動的詩。他抬頭看盡四海山色,低頭看盡大江河流,情感如峰戀的雄偉豪氣,又如柔韌的溪流清澈奔放。讀李白的詩,就如暢遊在無際的大海,春風和暖,舒適的感覺裹著全身。乘舟、放歌、清酒一樽,筆墨在腕下游走,寫意人生。

楠木:“詩仙”李白,愛飲酒作詩,朋友天下。李白浪漫多情、豪放不羈,詩如其人,比如他的《客中行》,我也很喜歡。“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豪放飄逸的“客中行”一反羈旅之愁,因為“蘭陵”是個好地方,“鬱金香”的美酒,“玉碗”裡的“琥珀光”,加上有“能醉客”的朋友,在繁榮的盛唐,酒和主人一樣入了詩人的心,怡情怡心,也就無所謂是否他鄉客了。如此美景美情,令人神往。(《豪放飄逸的》)

依人:李白,從小好劍術,喜任俠,遊歷大好河山時增長了閱歷和見識,詩歌豪邁,但並非一路繁花似錦。他多次應考,以求進身之機,但鬱郁不得志。其實唐玄宗給過他一個翰林職位,讓他成為文學待從之臣,但李白自覚不是本意,不久掛冠而去。可建功立業、出將入相,真不能把文學オ華與治國安民混為一談。比如他的組詩《永王東巡歌》中的一首,就毀了他的前途:“祖龍巡海不成橋,漢武潯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延伸:李白名字的由來

幼年李白第一次抓周時便抓到了一本詩經。李父喜出望外,他希望自己的兒子日後能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詩人,但卻在取名字一事上猶豫不決以至於李白到了七歲仍然沒有名字。

適逢小李白七歲那年的春季,李父寫下了一首隻有開頭兩句的讚美春日的七言絕句體裁詩,隨後就讓自己妻兒一人一句補全該詩。話音未落,李母不假思索說道:“火燒杏林紅霞落。”

小李白若有所思,靜靜地等母親說完之後,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這句一語驚人,李父讚道:“吾兒有詩才,甚好。”同時,心中默唸此詩暗暗歡喜:“吾家木子本姓李,一樹李花白如雪”。於是,李父最終拍板決定給兒子取名叫做李白。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古往今來)詩人眼中的李白

南方詩歌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是廣東省社科聯領導下的廣東省文化傳播學會的分支機構。南方詩歌專委會的主要任務是:聯絡海內外各界愛國詩人,團結有關專家學者,組織廣大會員積極開展南方詩歌文化的研究工作,加強海內外優秀詩歌文化交流,更好地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建設文化強省,增強全民文化自信做出貢獻。

文:火木

編輯:雷妙婷

編制:席笛海 &呂智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