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忌不悔,天造地設,為何張無忌和楊不悔沒能在一起?原因有三點

如果要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排一個“花心大蘿蔔”排行榜,那麼《倚天屠龍記》的主人公張無忌一定榜上有名,而且名列前茅。楊過雖然多情,但他自始至終只愛小龍女一人;張無忌不僅多情,而且對趙敏、周芷若、小昭、殷離都產生了情愫,以至於最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愛誰。說張無忌是金庸筆下“第一花心大蘿蔔”,恐怕沒有人會反駁。

無忌不悔,天造地設,為何張無忌和楊不悔沒能在一起?原因有三點

然而,當我們把更多的目光投放到張無忌和“敏若昭離”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另一個女子,一個和張無忌有著非同尋常經歷的女子,是誰呢?正是楊逍的女兒楊不悔。

無忌不悔,天造地設,為何張無忌和楊不悔沒能在一起?原因有三點

張無忌和楊不悔有什麼非同尋常的經歷?早在兩人很小的時候,張無忌就帶著楊不悔從蝴蝶谷前往崑崙山去尋找她的父親楊逍。蝴蝶谷到崑崙山有多遠?蝴蝶谷屬安徽境內,而崑崙山遠在西北境地,兩地相距數千裡。這一路上,兩個年紀尚小的孩童,相互結伴,相互依偎,歷經一年,經歷千難萬險,終於從蝴蝶谷到達崑崙山。我想,即便是兩個互不相識的人,經過這一路陪伴,也會產生非同尋常的感情,何況張無忌和楊不悔本身就認識呢。

無忌不悔,天造地設,為何張無忌和楊不悔沒能在一起?原因有三點

一般來說,能在童年記憶中留下位置的那個人,都會成為日後朝思暮想的對象。而長大後,張無忌成了俊男,楊不悔成了美女,俊男配美女,天作之合。但是,金庸老爺子並沒有讓張無忌和楊不悔成為伴侶。仔細想想,總覺得有些不合道理。患難與共的兩個人,在多年以後重逢,又看到對方都長成了俊男美女,難道不應該互生情愫,產生一段美好的感情?再看兩人的名字,無忌—不悔,明明就是一對“情侶名”,不應該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嗎?為什麼張無忌和楊不悔,偏偏沒有這樣的緣分呢?結合小說,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無忌不悔,天造地設,為何張無忌和楊不悔沒能在一起?原因有三點

一、感情順其自然,不可勉強。我們常說患難見真情,經歷患難的男女的確更容易建立一段感情,但並不是所有經歷患難的男女都能終成眷屬,顯然張無忌和楊不悔就是這樣的。長大後,兩人再次重逢,發現對彼此並沒有情感上的衝動,有的只是童年時結下的純粹的友誼,既如此,當然就不用談男女之情了。

無忌不悔,天造地設,為何張無忌和楊不悔沒能在一起?原因有三點

二、楊不悔的主要精力不在張無忌身上,而在殷梨亭身上。說楊不悔是為了替母贖過也好,還是真的愛上了殷梨亭也罷,總之殷梨亭的出現,基本上已經宣告張無忌和楊不悔不可能產生男女之情。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張無忌和楊不悔對彼此有一些情愫,那也不大可能在一起,畢竟橫在中間的殷梨亭,是楊不悔的母親紀曉芙欠下的債。在江湖社會中,父母欠下的債,往往需要兒女來還,這也可以說是楊不悔命中註定的事,似乎不可更改。

無忌不悔,天造地設,為何張無忌和楊不悔沒能在一起?原因有三點

三、其實張無忌內心深處喜歡楊不悔,不過楊不悔並不喜歡張無忌。張無忌喜歡楊不悔,有什麼證明?光明頂張無忌擊退六大門派後,與楊逍等人告別。離別前,楊不悔對張無忌袒露了她對殷梨亭的情義。張無忌聽後,先是“吃了一驚”,而後“一時說不出話來”,吃驚是因為張無忌以為楊不悔表白的對象是他自己而不是他的殷六叔。之後楊不悔離去,張無忌“望著她的背影在山坳邊消失,心中悵悵的,若有所失,也不知道什麼滋味”。這已經寫得夠清楚明白了,“若有所失”四個字,分明告訴我們,張無忌一直把楊不悔當成自己未來的愛侶,可如今已經失去,所以才會“心中悵悵的,也不知道什麼滋味”。原來,張無忌和楊不悔之間是一段單相思啊,不是張無忌不喜歡楊不悔,而是楊不悔壓根就沒把張無忌當成理想中的夫君,而只是把他當成了哥哥。

那麼,關於張無忌和楊不悔的感情,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閱覽,我們明天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