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分享健康類科普文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其中分享最多的是疼痛類(腰痛、肩痛以及頸痛),而讀者們留言諮詢最多的卻是腰疼,這個並不意外,因為在肌骨慢性疼痛中,腰痛疾病排在第一位,特別是男性居多。在生活工作中,幾乎所有亞健康人群都會出現腰痛,可總是因為對自身疾病知識的認識不夠,在求醫的道路上,發生了很多小插曲,走了不少彎路。為此,再次把目前最最多見的一種引起腰痛原因的內容詳細科普出來,和廣大醫務工作者及亞健康人群一起共享。

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關於腰痛的其他知識,比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椎管狹窄、坐骨神經痛、梨狀肌綜合徵、慢性腰痛等知識在前面的科普文章中已經詳細闡述過,需要這方面知識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我,慢慢地回過頭去爬牆細品,在此呢就不再逐一贅述。

接下來,進入正題,約70%的人出現下腰痛、90%的人出現臀部區域的疼痛、50%的人出現的下肢和腹股溝區域的疼痛,很大程度上都和“骶髂關節”有關,憑藉多年的治療經驗,只要考慮到這部分結構,在治療效果上都會體現得很明顯。

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1.什麼是骶髂關節?

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首先要知道為何腰痛,就得了解人體身上的這個結構——骶髂關節,如上圖所示:整個人體骨盆,它是由四大塊骨骼組成的,中間有幾個孔的這塊是骶骨,骶骨的最下方是尾骨,圖中沒有很好的顯示尾骨,剛好被恥骨聯合關節遮蓋;兩邊的就是髖骨,髖骨在20歲以前是由上面的髂骨、前下方的恥骨和後下方的坐骨組成;從圖中看到黑色牽起來的由髂骨和骶骨組成的結構就是——“骶髂關節”。這個關節是一個微動關節,相對來說是很難發生移動的。但是正因為它是微動關節,一旦發生一點點錯位,就會使人體出現極大的不適,表現出一些疼痛症狀。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吃飯過後,牙縫裡都會塞進菜渣,一丁點東西在裡邊,若是不去除的話,就會很不舒服;同樣道理,骶髂關節雖說是微動關節,但也不容有半點錯位。

2.骶髂關節周圍有哪些結構呢?

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除了骶骨和尾骨之外,維持這個關節穩定的結構還有很多韌帶。比如說圖中最上面連接腰椎和髂骨的髂腰韌帶,其功能就是穩定骨盆和下腰椎(L4、L5)和限制腰骶結合部的活動;還有圖中骶骨孔周圍的,從骶結節到髂骨呈水平走向的

骨間韌帶,其功能是防止骶髂關節分離和保護骶髂關節的扣鎖機制;還有就是最關鍵的一條韌帶,它是附著在骶骨中外側與髂後上棘處,叫骶骨後韌帶,此韌帶同時與胸腰筋膜、多裂肌和豎脊肌相連,主要預防骶骨後旋和髖骨向前旋轉。此韌帶所處的位置就是腰骶部和骨盆帶功能障礙的好發區域。往往觸診痛並不一定來自於韌帶,而是源於腰椎和骶髂關節。

3.骨盆周圍有哪些重要的肌肉軟組織?

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骨盆上還有一組重要的軟組織,肌肉結構,比如說骨盆緣上的臀大肌、臀中肌、梨狀肌;腰部的多裂肌、胸腰筋膜、背闊肌;腹部前方的腹橫肌、腹斜肌、腰大肌;骨盆底的盆底肌。這些軟組織也同樣影響著骶髂關節的穩定性,骶髂關節錯位既可能是一種結果,也可能是一種原因;結果就是這些結構的不平衡導致,原因呢就是骶髂關節錯位導致這些結構的損傷或者失能。

4.什麼是骶髂關節痛?

就是骶髂關節為核心的一些區域所出現的臨床症狀,它的發病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所有下背部疼痛的人,特別是腰4-5以下的,一定要考慮骶髂關節的問題,都可能與骶髂關節錯位有關係,所以看到此文後請不要忽略了骶髂關節錯位的評估、診斷及治療。

5.骶髂關節痛有哪些原因?

其實骶髂關節痛,並不侷限於骶髂關節的錯位,我們在這裡把它分為兩大類:

  • 關節內因素

最重要的就是骶髂關節錯位,當然也還有骶髂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或是強制性脊柱炎等也會侵犯累計骶髂關節而產生疼痛。

  • 關節外因素

比如骨盆的傾斜,左右高低不對稱;臀肌、腹肌、背肌等結構之間的不平衡;車禍傷所致的骶髂關節外傷以及懷孕女性長期導致的骨盆前移或是前傾等。

6.骶髂關節疼痛有哪些特點?

臀部區域的疼痛,以它為核心,上下10公分左右的區域和左右5公分區域的疼痛,不管是腰痛也好,還是臀部或者下肢疼痛,可能都會與它有關。往往在遇到這類患者時,我總會反反覆覆的多問幾遍患者疼痛的區域在哪,讓他觸摸疼痛的位置給我看,這樣可以初步判斷他的問題是不是在骶髂關節?

7.我們能治療哪些類型的骶髂關節痛?

比如之前描述關節內因素中的類風溼性關節炎、骶髂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通過手法來處理,效果就不會太好,而一些臨床藥物等其他手段也意義不大。而目前因為生活工作等不良習慣導致的非外傷性關節外因素,比如說,骨盆傾斜,肌肉的失衡,一些產後等外在因素導致的骶髂關節錯位,還有就是本身關節內因素的骶髂關節錯位,就是我們可以通過手法來處理的,並且都會有很好的療效。反而這類佔比較大的腰背部、臀部、下肢疼痛或是坐骨神經痛人群,在骨科或是疼痛科大夫哪裡直接是沒辦法的,因為他們摸不著頭腦,沒辦法做到精準評估診斷,往往就結合影像和看似的坐骨神經痛就被扣了“椎間盤突出”的帽子。

8.如何來評估骶髂關節疼痛?

這是最核心和最關鍵的內容,沒有對病人的評估診斷,就不會有很好的治療手段,當然也就不會有效果啦!這也是治療疾病的一個理念“無評估,不治療”!所以很多病人就經常幹這種事,喜歡在線上諮詢醫生,給出個自己的症狀,就問醫生咋治?咋辦?往往醫生也沒辦法給你想要的答案,為什麼呢?看下面,是需要評估的。

  • 全面仔細的諮詢病史(瞭解病因,排查禁忌)

最重要的就是排除一些“紅旗徵”,比如惡性腫瘤、骨折等禁忌問題,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損傷和麻煩;往往這類疼痛患者都會有這些特點,比方坐位下或是單腿站立下容易激發疼痛症狀,站起來時或是弓步或是邁開腿走路那一瞬間會疼痛加重;疼痛往往是一側偏多,很少過膝。

  • 整體望診(評估骨盆和全身的關係)和靜態的觸診(評估骨盆整體問題)

病人來到診室,不是立馬就讓病人躺在檢查床上面,而是應該全面看看病人的體態,有沒有高低肩,高低骨盆,兩側的臀橫紋,膕窩對不對稱或是走路的步態等,來判斷骶髂關節問題是不是骨盆傾斜和肌肉失衡導致的?接下來,再進行一些靜態的觸診,從站立位前面、後面,躺下來等不同體位下看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坐骨結節、恥骨結節、股骨大轉子及肚臍等解剖標誌點的檢查來判斷骨盆的整體問題。

  • 特殊檢查(疼痛激發試驗)

這些試驗,很多人都會做,但是在檢查的過程中很少做到精,常常忽略了些細節問題,從而影響判斷。A.骨盆分離試驗。

B.骨盆擠壓試驗。

C.仰臥屈髖衝擊試驗。

D.俯臥骶骨震盪試驗。

以上這四個試驗,其中只要有兩個是陽性,就說明骶髂關節有問題,你的腰痛等症狀就很可能來源於此處。但是並不能判斷骶髂關節有什麼問題?比如骶髂關節的炎症?錯位?損傷?具體有什麼問題還需要後續判斷。

E.直腿抬高試驗

這裡可以先做單側的直腿抬高試驗,就是經常骨科大夫的檢查,看有沒有坐骨神經放射性的疼痛來判斷腰椎間盤突出。但往往要把這個單側直腿抬高做到精準,是可以分別去看30°內、30°-70°和70°-90°三個範圍下體現出來的症狀看是椎管外軟組織引起的?還是椎管內神經根刺激引起的?還是椎管外關節突關節引起的?

接下來再做雙側的直腿抬高試驗,分別看是骨盆中骶髂關節太靈活導致的疼痛?還是其太穩定沒有微動導致的疼痛?

  • 動態的觸診(看具體問題在哪)
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站立位屈曲測試:陽性就表示骶髂關節錯位

那骶髂關節錯位來源於哪呢?是髂骨的問題?還是骶骨的問題?需要進行下一個測試

Stork測試:若是陽性,說明骶髂關節錯位來源於髂骨。

進一步做長坐位測試來判斷是髂骨的什麼問題?髂骨的直上錯位還是直下錯位?髂骨的前上錯位還是後下錯位?髂骨的內旋錯位還是髂骨的外旋錯位?若是陰性,再進一步檢查

坐位屈曲測試:若是陽性,說明骶髂關節錯位是來源於骶骨。

再進行骶骨的旋轉測試來判斷是骶骨的什麼問題?是骶骨的左右錯位還是前後錯位所導致?

9.如何精準治療骶髂關節痛?

來源於對每個病患的精準評估,因為每個人的問題一定不是相同的,至於如何治療,就交給專業的醫務人員。

我是堅持用自己治療經驗和理念分析疾病知識的孔佑象物理治療師,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如果您或是您的家人或朋友也有腰痛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讓他們早點認識自身疾苦問題,在求醫的道路上少走一點彎路,早點遠離病痛的折磨。謝謝!

80%-90%的腰痛人群被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帽子,一文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