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何是韓愈?

雨後冬季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又因做過吏部侍郎,故稱韓吏部。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韓愈刻苦自學,發奮讀書,每天三更起開始讀書,常常讀書到深更半夜,無論吃飯、睡覺,手裡都不離開書本。

為什麼韓愈的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呢?首先從時間上來說,韓愈出生的時間比後面的幾位都要早,在唐朝中期,按照先來後到長幼尊卑的順序,自然而然的排在首位,這個大家都比較認可。

其次唐宋八大家之所以能夠聞名於後世,是因為他們是中國古代古文運動的開創者,他們是核心人物,而這其中韓愈就是古文化運動的奠基人首創者。漢以後,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等朝代後,駢辭儷句的傾向越來越濃厚,這種華而不實腐敗奢靡的文風一直延續到了唐朝初期。直到韓愈站出來為古文運動發聲,呼籲恢復古代的文學傳統,才徹底了扭轉了當時陳腐的文風。韓愈的散文一時間成為人們爭相傳頌和模仿的範文,自然而然的成為古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韓愈寫的散文感情充沛、雄奇奔放、明快流暢,並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文壇上影響深遠。他的《雜說》(伯樂相馬)、《柳子厚墓誌銘》、《師說》等代表了韓文的風格。二三十年後,古文逐漸壓倒了駢體文,並佔據了文壇的主要位置。

最後韓愈是孔孟以來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韓愈在文學上開闢古文運動,他不僅文章寫的好,詩詞方面的成就也是影響甚廣,他的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詩流傳至今,可見他的詩詞方面的造詣不亞於文章,作為古文化的倡導者,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作為一個卓越的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維護著儒家思想的權威性。


西天一本經


“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大家的合稱。千百年來,他們的文學成就、歷史功績和精神品質被越來越多的後人所景仰。

韓愈、柳宗元之所以會作為“唐宋八大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推選出來,是因為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先驅,柳宗元緊隨韓愈之後,不斷地影響後來人學習推廣古文。這就是“唐宋八大家”前兩名排名的主要原因。

1、韓愈是開風氣者,古文運動的先驅者,文起八代之衰,他的地位高是自然的。

我們知道,在唐以前,文學上無所謂古文。古文概念的提出,始於韓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單行、上繼先秦兩漢文體的散文稱為古文,並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來流行已久的駢文對立。

在唐德宗貞元時期,由於韓愈的努力提倡,古文發生了廣泛的影響。到了唐憲宗元和時期,柳宗元也開始大力支持韓愈,古文的影響因此更大了。從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間,古文逐漸壓倒駢文,成為文壇的主要風尚,這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古文運動”。

2、唐宋八大家列舉時都是從韓愈開始,還有生卒時間的因素。

古人尊賢敬長,最初將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朝初年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位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明朝中期的古文家茅坤又對前兩人編輯的書籍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 從此得名。看看這八大家的生卒年月: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歐陽修(1007-1072),蘇洵(1009-1066),曾鞏(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蘇軾(1037-1101),蘇轍(1039-1112)。唐宋八大家列舉時大多是按照年齡排的,比如蘇洵的文學造詣不如自己的兒子蘇軾,也排在了蘇軾的前面。如果說蘇洵蘇軾是父子,放在蘇軾前面不合適的話,那麼王安石的文學造詣遠比蘇洵要高,也沒有排在蘇洵的前面。

3、韓愈是孔孟以來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韓愈在文學上開闢古文運動,以文為詩,開創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作為一個卓越的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維護著儒家思想的權威性。他先後讀了《論語》、《孟子》、《書經》、《詩經》、《禮記》和《春秋》等書,並且熟讀了諸子百家的文章。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這樣評價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前兩句的意思是說,韓愈的文章,超越了從東漢到隋朝的八個朝代六百多年來的所有文章。還舉起了復興儒學的大旗,倡議用孔孟之道來治國,來重振大唐的雄威。這是對韓愈在文學方面的成就和歷史功績大嘉褒揚。

4、由於提出了“道統”思想,中興儒學,韓愈也被稱為哲學家。

韓愈注重師道,敢為人師,曾四次在大唐最高學府(國子監)擔任教授和校長(教授:四門博士、太學博士、國子學博士。校長:國子祭酒),教過的學生數以千計;他的《師說》《進學解》堪稱老師、學生必讀的經典。他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名言,至今仍廣為傳誦,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家。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時人有“韓文”之譽。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韓愈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曆(766年—780年)以來的平庸詩風。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


文字拾荒人


“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不是唐代,不是宋代,而是明代,最初是明初的學者朱右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蘇,王安石的文章彙編成《六先生文集》,因為並蘇洵、蘇軾、蘇轍為一家,名為六先生,實乃八先生,所以這是唐宋八大家稱謂最初的緣起。

之後,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的唐順之(《明史》的《唐順之傳》值得一讀)編撰《六編》,分別是《左編》、《右編》、《文編》、《武編》、《儒編》和《稗編》,其中《文編》選取了《左轉》、《國語》、《史記》等文和以上八位唐宋大家的文章,因為《六編》的影響力很大,所以八大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更進一步確立了。再其後推崇唐順之的茅坤編輯《唐宋八大家文鈔》,遂有“唐宋八大家”之謂,後世沿襲用之。

如何理解韓愈為八大家之首,我覺得也可以從唐順之的文學主張來理解,唐主張文章必有法,“開闔首尾、經緯錯綜之法”,在他的《董中峰侍郎文集序》中,寫到 “漢以前之文,未嘗無法,而未嘗有法,法寓於無法之中,故其為法也,密而不可窺……今之言秦與漢者紛紛是矣,知其果秦乎、漢乎果也?”,唐順之主張文章的本色,他寫到“秦、漢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老、莊家有老、莊本色,縱橫家有縱橫本色,名家、墨家、陰陽家皆有本色,雖其為術也駁,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滅之見”,可見“法”與“本色”為唐順之的主要思想。

同樣,韓愈、柳宗元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使得唐代的散文也發展極盛,“辭人咳唾,皆成珠玉”。他主張文以載道。摒棄六朝那種片面追求音律辭藻對偶工整的駢體文。而後,歐陽修也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主張“文以明道”。

同為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盛讚韓愈“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與此矣。文起八代之衰……”可見韓愈古文運動對後世的影響之大。特別是文中講的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駢文之風久矣,當時古文運動的阻力可見一斑。

韓愈的賦、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雜文都有極高的成就,後人又將韓愈與杜甫並提,有“杜詩韓筆”之稱。

因此,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至實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