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巴羅薩計劃中,納粹德國最關鍵的失誤是什麼?

weibov5976


巴巴羅薩德國最關鍵的失誤還用說麼——11月的“莫斯科戰役”。德國人錯誤的估計了蘇聯的能耐,之前的戰略佈置上也出現了問題,再加上低效率的後勤補給,導致莫斯科成為一座無法攻克的堅城,不僅“把蘇軍趕進西伯利亞荒野過冬”的戰略沒能實現,反倒讓自己在莫斯科郊外過了個大年。

巴巴羅薩計劃一開始確實進行的很好,德軍摧枯拉朽,蘇聯百萬大軍形同土雞瓦狗,斯大林的剛愎自用和之前的大清洗都給蘇聯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也又一次造就了德軍大規模機械化“閃電戰”的威名。

但德國人還是過於輕視了蘇聯人,更輕視了蘇軍,在德國人看來,蘇軍的戰鬥力就是列寧格勒軍分區1939年在芬蘭“冬季戰爭”中表現的那樣,技戰術低能,士氣渙散,指揮官除了發動人海戰術沒啥能耐。而且巴巴羅薩計劃頭幾個月也確實進行的很順利,蘇軍成十萬、百萬的被分割、消滅。

問題是蘇聯人真的很差麼?相比於整天嚷嚷自己是“第一陸軍”的法國,蘇聯才是此前真正的歐陸第一陸軍,這點尤其體現在部隊規模上;蘇芬“冬季戰爭”確實反映出蘇軍大清洗後低劣的技戰術水平,但此戰也為蘇聯高層提了個醒,開始重新重視基層指戰員和指揮官的問題,像之前對日的諾門坎戰役,剛剛放出來的朱可夫就表現的相當好,展現出了蘇軍不一般的戰鬥力。

過度輕視蘇軍的德國,為自己在莫斯科城下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希特勒與一眾將領就戰略方向問題發生了嚴重分歧,這導致莫斯科方面有了喘息之機。很快重整旗鼓的蘇聯紅軍就調整了心態,成規模的對德軍發動了以攻代守的突擊,繼續為莫斯科贏得了時間。

德軍一方面輕視蘇軍的同時,一方面又過度高看了自己,在樂觀的大氛圍下,沒有對冬季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及時應對,更沒有對補給線有多少關注。

結果一開戰就出了問題,德軍最先遭遇的其實並非寒冷問題,而是補給線的阻塞。蘇聯當年形成了幾次降雨天氣,將德軍補給線變成了爛泥塘,機動車輛很難行走,騾馬也受不住這種冰涼的泥潭道路,在霜降中不斷的死去。儘管德軍的後勤費勁了力,他們也沒法保證前線大軍全部的補給。

就這樣,德軍在莫斯科城外給堵成了一條死魚,進?誰都想前進,可完全打不進蘇聯紅軍靠人命和勇氣堆砌的壁壘。退?那就只能等著蘇聯人銜尾追殺。德軍賴以成名的閃擊戰在絕對的堅城和有組織的對抗前根本就沒法玩出來,只能陪著蘇軍打消耗,拉大鋸,最後陷入寒冷的冬季絕境。

總的來說,德軍的失敗純粹就是高看了自己,小看了敵人。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正是這個道理麼?


王司徒軍武百科


我認為是給北方集群分配了過多的兵力。

原計劃是在1941年冬季之前,北方集群攻佔列寧格勒,中央集群佔領莫斯科,南方集群抵達高加索平原。最終結果只有南方集群算是勉強達成了戰略目標,南方的目標達成,原因在於原本隸屬於中央集群的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團軍,分兵南下發起了基輔戰役。因為這次分兵,導致莫斯科戰役發起的時間晚了一個多月,迎接德軍的是冷酷的寒冬和一百萬蘇軍的戰略預備隊。

北方集群雖然也消滅了40萬蘇軍,但是沒有成建制的大規模殲滅蘇軍,導致蘇聯軍隊保留了建制。蘇軍後撤之後,利用有利地形建立防禦,並且得到充分休整,最終讓北方集群頓步在列寧格勒城下。好幾十萬大軍圍困列寧格勒三年,寸步難行,白白的消耗力量。

雖然在三大集群中,北方集群是實力最弱的,但是依然擁有2個集團軍和1個裝甲集團軍,20個步兵師、3個摩托化師和3個坦克師,兵力80萬人。如果德軍在收復波羅的海三國之後,在北線轉入防禦狀態,有效利用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的抵抗力量牽制蘇軍。這麼一來,德軍就能將第三裝甲集團軍甚至再加幾個步兵軍至少30萬兵力抽調出來。這幾十萬生力軍可以調撥給中央集群,填補古德里安南下造成的兵力空虛,莫斯科戰役就能提前一個月,在9月份打響。

南方基輔戰役,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橫掃烏克蘭,全殲蘇聯西南方面軍80多萬人,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圍殲戰役。這個勝利極大的激勵了德國人,同時也給蘇聯士氣以巨大的打擊,蘇軍上到元帥下到士兵都人心惶惶。以9,10月份蘇聯那個驚弓之鳥的狀態,莫斯科面對200萬德軍的碾壓,堅持不了太久的。

如果當時是個中國將領(不說毛主席,十大帥或十大將找一個來就可以)來指揮全局,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中國文化講究一箇中庸之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兵力不充足的情況下,不能面面俱到的。所以,三個戰略方向應該分清主次,必要時甚至要放棄次要方向。所以,北方集群的目的,能控制波羅的海沿岸即可,沒必要強攻列寧格勒。希特勒想贏個大滿貫,三個方向都主攻,結果就是都沒抓住。

我東嶽巍巍汶水幽幽,歡迎評論關注!


東嶽巍巍汶水幽幽


如果巴巴羅薩計劃成功了,蘇聯被納粹德國吞併了,必將使德軍和日軍合流,然後德軍會配合日寇攻擊中國。所幸由於希特勒的輕敵,戰略主攻方向決心不定,以及對嚴寒氣候的忽視,巴巴羅薩計劃最終失敗了!這是因為希特勒,在制訂巴巴羅薩計劃時有漏洞,並因此帶來了無法挽回的錯誤!

首先:為什麼說希特勒輕敵呢?因為雖然蘇聯很強大,但卻被斯大林的大清洗,給搞得元氣大傷!當時蘇聯軍方的高級將領,大多都被清洗掉了,新提拔的將領存在著嚴重的經驗不足!這使希特勒認為,蘇軍的戰鬥力量已經下降,而德軍則可趁此機會利用閃擊戰迅速打垮蘇軍,佂服整個蘇聯!

希特勒的估計不能說毫無道理,而且在侵蘇戰爭初期,德軍的推進速度也很驚人!在發起閃擊戰不久,德軍便兵分三路,分為左、中、右三個集團軍群,分別向蘇軍發起凌厲攻勢!其中央集團軍群,已經迅速推進到了莫斯科城下。其他兩路德軍,也都取得了圍殲蘇軍幾十萬人的大勝!

然而,希特勒卻低估了蘇聯人民誓死保衛祖國的決心和勇氣,以及由此而爆發出的旺盛鬥志!因此才導致了,當德軍越是深入蘇聯,就越會遭遇到蘇聯軍民的殊死抵抗!正是蘇聯軍民誓死不屈的戰鬥意志,使得德軍把一場計劃中的,速戰速決的閃擊戰,硬生生的打成了艱難的消耗戰!

其次,希特勒對主攻方向猶豫不決!竟然在德軍已經迫近莫斯科城的情況下,沒有集中全力發動攻擊!而是將裝甲集群調去攻擊其他地區,試圖奪取那裡的糧食和石油!後來當希特勒醒悟過來,再要集中力量攻擊莫斯科時已經來不及了!因為蘇聯軍民,早已利用德軍攻勢減緩的機會,加強了莫斯科的防禦體系!

由此,才造成了德軍把已經取得的優勢丟掉了!此後雖然戰爭主動權仍然暫時掌握在德軍之手,但是德軍卻已經成了強弩之未!當其閃擊戰破產之後,便決定了德國將被拖入到難巨而殘酷的消耗戰之中!而消耗戰對德軍來說註定是滅頂之災,因為蘇聯除了具有完備的軍工生產體系,而且在物質資源以及人口資源上,都要強於德國。況且,蘇聯還能從英國和美國獲得大量的裝備和物資補給!

最後,希特勒過於迷信閃擊戰是無堅不摧的!因此,德軍是在沒有充分考慮到蘇聯境內的交通情況,以及惡劣的冬季氣候,帶來的不利影響下,便匆匆忙忙地對蘇聯開戰了!因此,許多德軍部隊不僅沒有準備冬季裝備,包括棉衣、油料等等。而且還沒有預料到蘇聯境內的,極其糟糕的道路交通條件!當時的蘇聯大多數道路都非常原始,往往在雨季時爛成泥潭,使德軍的車輛很難迅速推進!

而到了冬天,由於希特勒沒有準備與蘇聯打消耗戰,所以也沒有給德國部隊準備好過冬物資。結果導致許多德軍坦克,在蘇聯的冰天雪地裡趴窩!而那些德軍士兵,也因為凍傷而戰鬥力銳減!因此,我們不能不說,德軍之所以一敗莫斯科,二敗斯大林格勒,三敗列寧格勒,天氣對蘇聯的幫助作用是極大的!

上述三個原因,包括了希特勒的輕敵,也包括了希特勒對戰略主攻方向的猶豫,還包括了嚴寒的冬季天氣對德軍的影響,以及雨季對蘇聯道路造成的破壞。這些都是希特勒在制訂巴巴羅薩計劃時,本應考慮在內但卻被忽視的失誤之處!

其實希特勒也並非不知,蘇聯是個龐然大物!蘇聯是無法輕易戰勝的!然而,賭博成性的希特勒卻錯估了形勢,由於斯大林的政策失誤,導致了蘇軍被自我削弱。因此,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將會驟降,蘇軍的戰鬥意志也將會發生動搖!

法西斯分子還認為,一旦利用閃擊戰給蘇聯製造慘重損失,蘇聯人將有可能起推翻斯大林。而屆時,蘇聯上下將會一片混亂,德軍將會取得一舉滅亡蘇聯的戰果!但是,嚴竣的現實,給了戰爭賭徒希特勒以沉重的打擊——蘇聯軍民誓死不屈保衛祖國,終於扳回了敗局並逐漸反守為攻。不僅打退了法西斯分子的瘋狂進攻,而且最終還攻入德國,埋葬了希特勒和他的納粹德國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