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明朝的經濟誰更強?

職場瑪維


宋朝更強。

明朝中期面臨嚴重的倭寇進犯,海外貿易大受影響,而宋朝的海外貿易昌盛。

從幾個方面來看看宋朝當時的經濟情況:

01

國內生產總值

自從趙匡胤、趙匡義兄弟結束五代十國的動亂局面,國家基本實現統一,面對外敵入侵,宋朝就是稱臣納貢也是死活不打仗。國內形勢的穩定,再加上推廣占城稻,致使人口迅速增長,宋朝時,人口已達到2千萬戶,1億多人。這麼大的人口基數是宋朝經濟發達的基礎。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造就了宋朝經濟的騰飛。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幾乎每個朝代的基本國策都是“重農抑商”,但只有一個朝代例外,那就是宋朝。宋朝雖然沒有法律上規定“農商平等”,但是從當時政府的政策來看,國家並不限制老百姓經商。

由於政策的解放,宋朝各行各業都領跑全球。農業、手工業、金融業、海外貿易等全面繁榮,宋朝的經濟也坐上“高鐵”,平均GDP增速大約為5%,這可是斷斷續續持續了二百多年啊。現在中國改革開放才四十年,GDP都世界第二了。

宋朝時,GDP佔全球60%,人均GDP為2280美元。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最高達到1.6億貫,即便南宋丟失半壁江山,國庫財政收入竟也高達1億貫。

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當時的兌換比例,一貫大約摺合一兩銀子來算,明朝財政部的年稅收為四百萬兩,後來為了抵禦後金增加了遼餉,其實也就多收了二百萬兩,還把國家給弄滅亡了。即便是到了清朝的康乾盛世,也只不過達到了5000萬貫,而清朝的疆域和人口都是宋朝的2-3倍。但相比宋朝動輒上億的稅收,後世難以企及,連望其項背都做不到。

02

宋朝的工資水平

先說國家公務員。宋朝的官俸制度其實是很混亂,除了基本工資外,公務員的補貼也很多,綜合收入高的嚇人。

就拿北宋首都開封市市長包青天同志為例,他的主要工資在《宋史·職官志》有所體現:每月糧三十石,月發“公使錢”一千五百貫、“添支錢”一百貫。除此之外,包公還有龍圖閣直學士的頭銜,這個額外享受朝廷無償劃撥的職務耕地二十頃,一年收入二千石。把這些東西全部折算成銅錢的話,包公每年的收入大約在二萬貫。這在現在相當於多少錢呢?也許你不信,相當於人民幣一千多萬,完爆現在那些企業高管。

如果你覺得包公官太大,那咱換個官小的,就拿一個縣長說。宋朝一個縣令的月收入是80兩白銀,摺合人民幣超過十萬元。再換個官小的,就說《水滸傳》中的宋江,宋押司當時是縣城公安局經偵隊隊長兼任稅務局局長,一個月的綜合收入約為20多兩白銀,摺合人民幣差不多2萬元。即便今天,這樣的收入也讓人羨慕。

再說老百姓的收入。其實,老百姓的收入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大家現在也只能在一幅《清明上河圖》來看當時宋朝老百姓生活的富足。

不過在《水滸傳》中,我們卻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例如,清河縣的武大郎是在縣城裡賣炊餅的最低級商販,類似於現在大街上擺攤賣小吃的的人。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大郎住的可是縣城CBD的獨棟三層複式別墅,目測他至少月入過萬。賣炊餅的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03

宋朝的物價水平

很多人都說宋朝人民掙得多,花的也多,這一點確實有所體現,但相比於當時的工資水平這絕對不過分。

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一旦米也就是六七百貫,一兩銀子的話可以買兩石米,一石米按照宋石約90斤,一兩銀子摺合現在約1200塊,這個物價放到現在也不過分。

再舉個例子。水滸傳在第十五回說梁山集團副總經理吳用去找阮家兄弟打劫生辰綱的時候,吳用給了阮小七一兩銀子,他買了20斤五香醬牛肉,1瓶好酒,兩隻燒雞。這些東西放到現在來說,光20斤熟牛肉就要將近1000塊錢人民幣。

04

宋朝的退休金制度

在中國古代,退休金制度並沒有今天這麼完善,古代“公務員”的退休待遇也有所不同:比如明代官員待遇較低,流行“裸退”;唐朝五品以上退休高官可以領取半俸,功臣元勳經皇帝特批可領全俸;宋朝對官員的待遇最為優厚,有功之臣和高官一律給予全俸,另有名目繁多的賞賜,為歷朝之最。

宋朝剛開始並沒有規定具體的退休歲數,不過後來由於冗官冗將的增多,老一批的官員還沒下去,新的人才就應經到崗了。朝廷為了精簡機構,從經濟上誘導在職官員儘快退休,於是退休金制度終於在官場上得到普及。

到宋仁宗時期,朝廷乾脆強制規定:凡是文武官員年滿七十歲以後,一定要主動向朝廷申請退休,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朝廷就按其在職標準全額髮放退休金,並允許他們的後代免試做官。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宋朝的官員一言不合就敢辭職,辭了職也有至少有一半工資,幹到七十歲辭職的就能領全額的退休金。

看了這幾條可能大家都想穿越到宋朝時期了,實在太富有了。就連西方史學家們也自嘲說:“汴京一個城門吏的收入超過當時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王”。其實這話也不無道理,中世紀的歐洲一個小城邦甚至一個小莊園就相當於一個國家了,在歐洲當時的環境來講,他的收入可能還真比不過北宋的一個看大門的。

不過從另一方面說,雖然宋朝很富有但是卻並不強大。與明朝以四百萬兩白銀的稅收就敢吊打所有周邊國家相比,宋朝太“文縐縐”了,只知道掙錢。你有錢了,周邊那些“窮光蛋”就會眼紅,老想過來打劫,甚至把你佔領。

因此,強大的經濟實力必須要匹配相對應的軍事力量,否則攢那麼多錢,早晚會被周圍那些懷有虎狼之心的人搶走。


跪射俑


宋朝包括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的“北宋”和北宋滅亡後,趙構於應天府建立的“南宋”。從統治區域上看,兩宋都不能稱之為統一的中央王朝,而是民族政權並立時期。先有遼與西夏與北宋對峙,後有金與西夏與南宋對峙。

由於兩宋都奉行“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得兩宋時期對於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敗多勝少。不但沒有收復“十代十國”時期,後晉割讓給遼的“幽雲十六州”還接連喪城失地、割地賠款。甚至於公元的1127年,金兵南下攻入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北宋的徽、欽二帝,使北宋亡國,史稱“靖康之恥”。成為後世漢人心中難忘忘卻的傷痛。

至南宋時,南宋更是與金簽訂了《紹興和議》。內容有: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南宋是歷史上為數不多漢族中原王朝向少數民族政權稱臣的政權。

反觀明朝,建立之初就將蒙古勢力逐至漠北,從統治疆域來看,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的中原王朝。雖然,明朝的歷史上也出現了蒙古勢力南下的“土木堡之變”,但總體上明朝對蒙古勢力的處於打壓的態勢。後來,蒙古勢力分裂為韃靼和瓦剌,部分被明朝收服。

從經濟層面分析。兩宋時,在與少數民族政權達成“和議”的情況下,政府鼓勵對外貿易積極發展經濟。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表現了都城東京汴梁的繁華。“南海一號”也反映了南宋對外貿易的興盛。

而明朝,鄭和二十八年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更充分展示出明朝國力的強盛。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得出,明朝無論從政治、軍事還是從經濟、貿易對比,都要勝於兩宋的結論。

一家之言,敬請多多指正!


布衣聊歷史


宋朝經濟繁榮,明代多出昏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