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秉燭侃歷史


更多農業養殖知識和種子技術,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三農知識。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是農村裡的一部分,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文化,對於說在農村裡,很多的人都會說上幾句俗語,可見俗語在農民心裡也是根深蒂固的位置了,農村的俗語有的是反映天氣的問題,有的俗語是教人做事,還有的俗語就是反映了當前的人情世故,畢竟在農村裡大家都是講人情的地方,就比如這句俗語“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對於在農村裡以前的時候都是大家共用一口井,畢竟吃水的時候都是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水也是生命的源頭,後來生活好了,家家戶戶都開始用起了壓水井,但是有的村裡的水井雖說已經沒人再用了,那麼還有的古井在村裡還是有源源不斷的水流,像在農村裡,一口井如果要是乾旱了,那麼對於以前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事情,井榦了也是有衰敗的意思,那麼對於水源不斷的井就是有著好的寓意,井所在的位置上就是一個好的位置,那麼井水不斷,井旁邊的槐樹也是會生長的比較旺,這個就是井深槐樹粗的意思了。
但是對於像現在大家的生活好了,要比以前的話,那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農村這幾年發展的也是不錯,很多的農民家裡都蓋上了樓,買了汽車,但是很多的農民這幾年都是喜歡外出打工賺錢和做生意,要說這人一旦有了錢,那麼生活的本質就可能發生變化,這幾年在農村裡有很多的農民賺了錢,然後可能就會去城市裡發展,對於目前的社會也是有句俗語比較貼切的說明目前的這些情況。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也是當下比較寫實的俗語,所以說對於農村的俗語也是說明了很多現象,就像這句街闊人義疏,就是說明了現在生活好了,可能感情和親情就變得比較淡了,這也是當下比較說明人和人之間的人情世故變得很疏遠了。對於有的俗語大家還是要慢慢的品,細細的品才能知道一些俗語的意思。

三農堂廣訊


井深土厚樹粗,街闊人疏情薄。很有道理,意思也易明,形象的比喻,說理透徹,潤心潤肺,入腦入心,淺顯形象易懂。井深土必厚,土厚水潤樹才高大;街闊人必疏,人疏不近情義就又淡又薄。


我生於農村,長大活在街市,目睹了變遷,真是如此。自小我吃井水,井邊就有大樹,村寨路小巷狹,鄰里互相往來密切,情真意深長。看看舊時市鎮街道,也是路狹街窄的,那時的生意人情都見火紅而深密,看看現在樓高路闊了,一切都感稀疏冷落的,人與人之間少走動了,人情也變淡薄不親了。

現在人口大量擁入城鎮,農村變得荒涼了。城鎮擴大了,高樓無數,路闊街大,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了,但行人少見,總有冷落稀疏之感。同住一幢樓的,來自四鄉八鎮,樓上樓下不相識不相問,還互相防備著,更別說有什麼人情往來與親切感了。人老了,總念舊時。街闊人義疏這現象必須重視,更應找出對策而有改變才是,不然,對社會發展,對人類進步並非是好的。



樹德漢碩


關於俗語“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它的意思是在一個深井邊,由於地下水多,樹能長的高大根子粗;在繁華的街道,看著匆匆忙忙,但人們卻互不往來,人與人之間感情清淡。

這句俗語來自明朝朱國禎的《湧幢小品》“對上雅語”:“王沂公曾,青州人。宋真宗問雲:‘卿鄉里諺雲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何也?沂公對曰:‘井深槐樹粗,土厚水深也;街闊人義疏,家給人足也。真宗善其對。”

從這句俗語來看,其實是很有一些道理的。深井邊,地下水豐富,很適合樹木生長。因此,凡生長在井邊的樹,水分多,樹容易高大根粗。

在繁華市井街道,人們互不往來,只是匆匆相見,一面之交。所以人們並沒有什麼感情和交情。

其實,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是告訴我們,人生活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愛護,只有保護好,建設好,大家的才能有好的生活,就象樹生長在水分充分的井邊一樣,根深葉茂。

同時現在人們生活的好了,條件也優越了,但是人和人之間的聯繫不多了,少了,使人們的友情或親情也淡薄了,這不好,以後,應加強聯繫,相互關愛,保持好人們之間的友情和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