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時間,就學怎麼擰螺絲 ,你的孩子願意幹嗎

一週時間,就學怎麼擰螺絲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大,不少農民逐漸轉化為城裡人,隨之而來的是子女的教育問題。眼下的形式是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處在夾縫中的難題。有人認為:他們是農民的後代,卻不會種地;他們是城裡人,卻缺少在城裡立足的基本技能;他們是學生,卻不願意學習技術;他們是孩子,一心只想著享受;他們是未成年人,卻缺乏對自己人生的正確規劃……。

因為這些的原因,很多孩子的未來處在了很不確定的動盪中。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一週時間,就學怎麼擰螺絲 ,你的孩子願意幹嗎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作為家長沒有把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自己的生存、生活結合起來綜合考量。由於這部分家長文化程度低,迫於生活的壓力忙於生計,無暇、也沒有能力對孩子的教育有更多的幫助,儘管他們對子女的教育可能有更高的簡單訴求(比如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但教育更是過程性的,沒有過程就不可能有結果。

其次是由於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造成了這部分孩子與城市孩子在人文素養、適應能力、生活視野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短時間內是難以彌補的。表現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上,就是他們與城市孩子有著比較顯著的差異。

三是這些孩子來到城市後,由於自控能力較差,又缺乏家長的有效指導和監控,造成了這部分孩子在對待生活上的隨意化、無目的化。 四是由於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更為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學,缺乏對孩子未來職業的規劃指導,即使有學校對這部分孩子進行了職業規劃指導,有些家長也不同意讓自己的孩子進入職業院校學習,他們一直的夢想仍是讓自己的孩子考個好大學,儘管這個夢想可能只是夢想。


一週時間,就學怎麼擰螺絲 ,你的孩子願意幹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這是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的明確規劃,總理在今年的兩會上談到職業教育的問題時動情地說:“中國製造”的差距主要是職業人才的差距。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轉方式、調結構的戰略舉措。由於中國職業教育發展不夠充分,使中國製造、中國裝備質量還存在許多缺陷,與發達國家的高中端產品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中國製造’的差距主要是職業人才的差距。”總理說,“製造產品主要靠職業人才,但我們製造業從業人員中,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比例,與發達國家的比例差距還很大。” “機器都沒他做得好。” 李克強談起十幾年前的一個事例:他去歐洲考察參觀一家企業時,見到一位技術工人,用手澆灌出來的金屬棒,“一個氣泡都沒有”。

“機器都沒他做得好!”總理至今講起來仍然讚不絕口。他當時詢問企業負責人,這位技術工人的工資大約多少?企業負責人告訴他:“年薪超過20 萬歐元,比我的工資還要高。” “我們最缺乏的正是這樣的高級技工。”總理說。 基於以上的情景和當下中國製造業現實,我們的教育要做必要的、深刻的思考。


一週時間,就學怎麼擰螺絲 ,你的孩子願意幹嗎

我省製造業的龍頭企業中國重汽,2009年與德國曼公司啟動全面戰略合作關係,現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重汽這一成績的取得卻委實不易。合作前三年,中國重汽先後向德國曼公司派遣了12批總計220人次的學習團隊,曼公司則先後向中國派遣了20批技術質量管理團隊。其中幾批工人到曼公司生產線培訓時,第一週什麼都沒幹,德方就教你怎麼擰螺絲。“曼公司給我最大感受就是質量控制更加流程化,精度和標準體現了國際水平。”中國重汽質量部副部長王福文表示。

沒有通過同樣的交流,僅僅滿足於技術層面要求,交流後理解透就會把活幹到位。“比如為什麼要把螺絲擰緊?為什麼要塗專用的防松膠?像一些產品原本推出週期是半年或一年,現在可能要按步驟打磨3年才能量產。” 一週什麼都不幹,就學擰螺絲?看似簡單的技術活擰螺絲德國人都要求我們的熟練技術工人要堅持練一週,這體現的德國人嚴謹、細緻,對技術的精益求精精神,更是一種職業精神、職業理念。沒有這樣的職業理念我們要想成為製造業強國是不可能的。

再反觀我們的教育,對孩子強調的所謂學習有這種職業理念追求嗎? 一週時間,就學怎麼擰螺絲 ,你的孩子願意幹嗎?你願意自己的孩子一週就學怎麼你螺絲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