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這是詩聖杜甫《夔州詩十絕》裡的詩句,說的就是"三峽之巔"。4月24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從重慶市奉節縣獲悉,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遊客將在海拔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的地方欣賞瞿塘峽兩岸如詩如畫的風景,那將是一件心曠神怡的事。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夔門雄踞長江三峽瞿塘峽之口,為三峽西大門,南有白鹽山,北有赤甲山,拔地而起,雙峰欲合。如門半開,故稱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的美稱,與“劍門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並稱巴蜀四大名勝。

"三峽之巔”,海拔1388米,是長江三峽的至高點。奉節又名夔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這裡在6萬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6000多年前,境內人民就與三峽地區、鄂西南和湘北地區人民一起共同創造出聞名全國的大溪文化。三峽之巔,註定與音樂之間有不解之繚,這裡有4000多年前的“樂正夔”,將哪些自然界的聲音和人類勞動的聲音進行了藝術化,成就了廟堂雅樂,這裡也成為了中國音樂的發源地之一。

那麼即將對遊客開放的三峽之巔景區有那些看點呢?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三峽之巔,不僅是物理形態的最高處,還應是景觀形態的最美處、文化層面的至善處、精神層面的至上處。奉節以此景區為切入點,領爆全域旅遊, 打造新三峽旅遊的第一目的地。"據奉節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三峽之巔”不僅是一個旅遊品牌,更是一個精神文化的精品。在這裡可以觀賞到有200萬年曆史的夔門古象化石,驚歎奉節的古老與神奇;也可以親臨“夔關”,或者登上赤甲樓炮臺遺址,敞開思路想象古戰場“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殘酷;登上三峽之巔,體會一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邁氣概。據該負責人介紹,登一次“三峽之巔”,如同觀賞了一部奉節的風雲歷史,賞讀了一卷詩城的史詩。"中國最美在長江,長江最美在三峽,三峽最美在奉節,奉節最美在三峽之巔。"該負責人如是說。

據瞭解,三峽之巔景區全程剛好十公里,遊覽景點十七處。順山勢而建的新步道——危石鳥道,雖驚不險,浪漫又刺激。一路上山奇水美,風光無限。

新聞多一點:"三峽之巔"景區重點景點介紹

天音神道

天音神道,原是一條隱藏在赤甲山山脊中的一條古道。現被建設成了一條直通三峽之巔的遊客觀光道路,全程488米,寬2.5米。道路兩旁,設有各類與音樂文化元素相關的小品景觀與遊客互動體驗。

傳說是音祖“夔”在三峽之巔進行音樂創作時走過的道路。後來,詩聖杜甫也慕名登三峽之巔,在天音神道上觀看瞿塘峽和白帝城,靈感迸發,不但寫下了天下第一律詩《登高》,也作下了“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塵接素秋”的詩句。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磬石坡

在赤甲山上,有一道山坡,坡上佈滿了千奇百態的石頭,這些石頭外在形狀都像磬石一樣,山風呼嘯而過,這些石頭會發出美妙的音樂,得名磬石坡。

傳說,夔在創造八音的時候,原本沒有打算創造“石音”,而是想創造“水音”,但因為水難以掌控,更別說是用到音樂上了。夔失敗之餘,心情沮喪,路過磬石坡,見到坡上一股山泉,又想到了“水音”的難題,便駐足沉思。

夔在坡上站了一天一夜,因為山上的石頭古怪,山中風雨經過這裡,被這裡的石頭一“加工”,變成了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夔心中驚喜,又花了月餘時光,終於創立了“石音”,就是指石頭髮出的聲音。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夔門古象館

三峽之巔旅程的起點。夔門古象化石於1990年9月,在奉節縣白帝鄉瞿塘三隊,被開挖蓄水池的村民偶然發現,在白帝城博物館的及時搶救保護下,該古象化石被完整發掘出土。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測定,為一具距今約200萬年的類象劍齒象化石,作為特定的個體,該老年類象劍齒象化石被命名為"夔門古象"。世界知名學者、中國古人類學泰斗,九十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賈蘭坡教授,親筆為中國第一個展示長鼻動物的專館--夔門古象館題寫了館名。

迄今為止,夔門古象是目前類象劍齒象唯一出土完整的骨架,為研究類象劍齒象以及三峽庫區的環境和氣候變化,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鎖江鐵柱

三峽之巔"的山形,就像一個坐立的桃子,所以奉節人又叫它桃子山。桃子山對面的山崖,就是我們十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瞿塘峽的"險",自古成了兵家利用或爭奪的關卡,名叫“鐵鎖關”,也稱“鐵索關”。最早在唐天佑元年(904年),蜀守將張武在此作鐵絙,設關卡。直到清朝,夔門鐵鎖關成為長江上游歷代最大的商稅關卡,謂之“夔關”。兩根鎖江鐵柱,是南宋夔州守將徐宗武於景定五年(1264年)設置。宋景定年間,北方蒙古忽必烈欲取蜀地。危急之中,夔州守將徐宗武在夔門白帝城東江邊石盤上立鐵柱兩根,對面江南岸鑿孔,設攔江鎖七條,以防蒙古軍船由夔門衝下。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赤甲樓

此樓修建於1995年,因位於赤甲山下而得名,是奉節三大名樓之一(另有:七星樓,望江樓)。赤甲樓貼山臨江,是觀賞夔門雄姿的好去處。遊此樓,不要忽略三個要素:詩詞文化,炮臺和屌猴。“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詩句早已告訴我們,這裡自古就是猿猴的家園。你身上攜帶的瓜子花生,甚至手機的熒光,都會招惹這些可愛的小傢伙靠近你。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入峽坡

走出赤甲樓,前面的斜坡叫“入峽坡”,這裡曾有販賣鹽茶的馬幫的吆喝,有輾轉川渝兩地客商的身影,更驚現過英勇善戰的楊家將。而今,馬蹄聲遠去,只有滿坡的猿猴,還在嬉鬧攀援。

這段斜坡,由於特殊的地質原因,土質稀薄,植被稀疏。這普通的山坡,卻有不普通的歷史文化積澱。宋嘉祐四年,蘇軾守母喪畢,九月,與弟蘇轍侍父蘇洵自蜀回京,冬日舟經三峽,在進入瞿塘峽處的聖母泉時,向神祈求賜福之後,準備入峽東行。因江水險惡,無法順利通行。父子三人滯留在北岸的斜坡上。瞿塘天險,讓蘇軾驚歎,便落筆賦詩。父親蘇洵年邁,問此為何地?蘇軾正寫到:“入峽初無路,連山忽似龕。”便順口答道:入峽坡。入峽坡由此得名。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丹青崖

1998年,一群著名畫家,受國家重託,來夔門採風,完成第五套10元人民幣的繪製。就在此處搭建畫臺,頂著日曬雨淋,經幾月的艱辛,完成了重託。第五套10元人民幣,在1999年,順利發行。此後,此處就叫丹青崖了。畫家們之所以要把畫臺搭在此處,說明此地是觀賞夔門大觀的最佳角度。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青雲梯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這是李白的詩句。李白登天姥山,憑藉的是這架夢裡的青雲梯,而他25歲登赤甲山,卻是靠一架真正的青雲梯。當年,李白行舟至此,瞿塘的險峻,赤甲的巍峨,令他駐足。他要登上赤甲山,一覽三峽美景。百姓硬是在懸崖絕壁上鑿成了一架陡梯,讓他青雲直上三峽之巔,寫下了“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的壯闊詩句。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彩雲臺

這是三峽之巔最大的觀景平臺。站在“彩雲臺”,就會聯想到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站在平臺上,可以環視四周,每個角度都會讓遊客驚喜陶醉,每一個季節,都是一幅幅不同風格的絕美圖畫。春天裡,山花爛漫,夏天,綠意抒懷,秋天,滿山紅葉似彩霞,冬天呢,遙望山巔白雪皚皚,俯瞰長江沉靜碧透。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鏈接:

線路一(步行):古象館——鎖江鐵柱——赤甲樓——入峽坡——硝洞——桃花洞——丹青崖——青雲梯——彩雲臺——橈夫子溝——白龍入江——66道拐——入雲石——青山人家——公孫崖——卡門——三峽之巔。

線路二(驅車):奉節縣城——高速在草堂互通下道——工業園區——太白橋——坪上村——瞿塘村——縴夫坳——石廟村——店子坪——三峽之巔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 譚柯 實習生 嶽慧

奉節三峽之巔景區5月1日對外開放:去1388米的長江三峽最高處,換個角度賞瞿塘兩岸絕美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