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每天快遞量已超2億件,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南都訊 快遞如何進村?老舊居民小區沒有智能快件箱怎麼辦?4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等對上述問題進行回應。

快遞物流如何進村?

國家郵政局:力爭3年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疫情下農產品直播帶貨脫銷模式興起,但目前快遞直投到村的比例只有35%。如何通過快遞物流推動農產品“走出來”?

在4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邊作棟回應南都稱,國家郵政局已於近期啟動快遞進村工程,力爭用三年的時間推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據邊作棟介紹,現在全國已經有96.6%的鄉鎮設立了快遞服務網點。今年一季度,即使受到了疫情影響,農村地區收投的快件量依然超過了3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過2000億元。

但現在農村的快遞服務還存在著服務成本偏高、村級覆蓋率偏低、服務不到位等一些問題。為此,國家郵政局已經於近期啟動了“快遞進村”工程,目標是力爭用三年時間推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同時還提出了六種快遞進村的方式,包括快遞企業在農村自設網點、快遞企業抱團共建網點、快遞企業與郵政企業合作、快遞企業與農村客運班車客運站合作、快遞企業與供銷社和電商平臺合作、快遞企業與第三方獨立平臺合作,目的是通過畫大同心圓,構建形成一個共建共生的農村快遞物流生態圈。

老舊居民小區還沒有智能快件箱咋解決?

國家郵政局:推動智能快件箱進社區、機關、校園、商廈、農村等

“無人配送目前來看主要包括智能快件箱、無人機、無人車等形式,是郵政快遞末端服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邊作棟說。

據他介紹,無人機目前主要應用於山區和海島的快件投遞,但本次疫情期間,像湖北武漢的快遞企業使用無人機把醫療防控物資成功地降落到了武漢的金銀潭醫院。這也說明在這種交通限行,封閉管理的情況下,無人機有自己的優勢,而且對於避免交叉感染也有獨特的作用。但無人車目前仍處於在校園、小區進行試點的階段。

而智能快件箱是比較成熟的,他透露,近年來全國已經建成的智能快件箱已經有40.6萬組,基本上全國主要的城市都已經有智能快件箱投入使用。按照統計,通過智能快件箱來投遞的快件佔快件總數的10%。這個應用比例已經比較高,但是仍有很多老舊居民小區還沒有設立智能快件箱。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郵政局正計劃在近期出臺支持智能快件箱建設的指導意見,重點就是明確智能快件箱作為公共服務設施的屬性,同時積極推動智能快件箱實現六進,即進社區、進機關、進校園、進商廈、進農村、進交通樞紐場站,發揮好智能快件箱獨特的優勢。

“智能快件箱只是末端投遞的方式之一,上門投遞、智能快件箱投遞和服務站投遞這些形式都將互相補充,以滿足用戶的這種差異化的需求。” 邊作棟說。

對於一些網友反映的未經用戶同意就將快件投入到智能快件箱的行為,邊作棟指出,在去年出臺實施的部門規章《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中已經有明確規定。對未經用戶同意擅自將快件投入智能快件箱等不規範行為,用戶可以進行投訴或者舉報,郵政管理部門也將依法予以查處。

如何推動電商和快遞物流協同發展?

國家郵政局:每天快遞量已超2億件,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網購+快遞”成為百姓生活標配,如何推動電商和快遞物流的協同發展?在新聞發佈會上,邊作棟介紹,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的發展是‘風助火勢、火助風威’,兩者的發展是互相促進、緊密聯繫的。

據他透露,目前快遞業所支撐的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已經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說明快遞與電商的協同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

邊作棟表示,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快遞更是充當了滿足百姓生活必需品網購需求和支撐電商復工復產的重要角色。現在每天快遞量已經超過2億件,已經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但他也坦言,電商與快遞物流的協同發展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服務農村電商發展、快遞包裝治理、數據互聯互通等問題。

下一步,國家郵政局著眼於當前復工復產以及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的需要,將面向“三個市場”,就是農村市場、製造業市場、國際市場,推進快遞進村、快遞進場和快遞出海的“兩進一出”工程。

為打通電商配送的難點堵點,重點推進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倉遞一體化這三個新業態的發展,通俗的講就是“三個遞”,即箱遞、站遞和倉遞,來適應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需要。

此外,針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出現的一些難點和堵點問題。還將完善末端管理機制,解決好快遞員進小區和封閉小區智能快件箱建設的問題;完善數據互聯共享機制,滿足電商正逐漸出現的庫存前置、智能分倉等新模式的需要;完善農村保障機制,加強政府對農村快遞服務的保障,推動快遞的下鄉和進村能夠落到實處。

疫情期間信息消費有哪些變化?

工信部:一季度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39.3%

疫情期間信息消費有哪些變化?在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表示,2020年一季度,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39.3%,今年3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9.5GB,為近12月以來的最高點。

據瞭解,近年來,信息消費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已廣泛滲透到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娛樂等各個層面,實現了由信息本身的消費向“信息+消費”,由線上為主的消費轉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局面,拓展了人民群眾的數字生活新空間。

李穎表示,疫情期間,在線醫療、網絡教育、生鮮配送、新零售等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信息消費的便利,為對沖疫情影響、推動經濟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面對企業的音視頻會議、遠程辦公、在線文檔協同、雲端存儲等服務,有力的促進了各地企業實現復工復產,數據流量的消費直觀反映了信息消費的快速增長。

2020年一季度,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同比增長39.3%,今年3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9.5GB,為近12月以來的最高點。

下一階段,工信部將從加速提升產業供給能力,進一步擴大信息消費的覆蓋範圍,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等方面,從供給和需求側協同發力,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同時,從供給側方面配合商務部一起把“雙品網購節”做好,重點推薦好的解決方案,推出產品優質,提高企業服務能力。

如何推動企業線上線下融合?

商務部:第127屆廣交會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最新典範

近年來,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電子商務持續創新,各種新的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不斷湧現。商務部電子商務司副司長蔡裕東表示,第127屆廣交會要在線上舉辦,也是線上線下融合的一個最新典範。

據他介紹,在疫情期間,多家電商龍頭企業都推出了遠程辦公的數字化工具,幫助大量的線下企業復工復產,大型的商超連鎖加強了與線上平臺的合作,打通了線上線下全渠道的營銷。線上線下融合成為眾多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重要手段。

蔡裕東稱,商務部非常重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開啟了數字商務建設,著力提高商務領域包括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發展水平。

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開展數字商務企業創建,培育一批能夠提供數字化服務的企業和創新應用的企業。二是打造各類創新載體,深入開展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發揮基地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主體培育、品牌打造、模式推廣。三是加強政企聯動,既發揮政府的作用同時也發揮市場的作用,引導電商平臺豐富數字化的服務內容和產品,加強與中小微企業的供需對接,為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賦能。四是通過培訓提高全社會數字化人才的儲備,同時加強產學研的聯動,為數字化轉型不斷地提供智力支撐。

採寫:南都記者吳單 潘珊菊 發自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