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1+1等於幾,聽到這個問題,不用經過大腦思考,我們就可以說出答案2。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我們常人看來簡單的不得了,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的1+1=2,在數學家們看來,那是比古時候那些人過蜀道還要艱難的遭遇。

那麼這個1+1=2究竟難到何種程度,讓這些數學家們嘔心瀝血這麼多年,卻依舊沒有證明出來?

“1+1=2”究竟有多難

“1+1=2”這個讓無數數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等式,普通人只是把它當作一道小學數學題,然而就是這道小學數學題,卻總讓人說不清道不明,摸不著一點線索。

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在某一天偶然的發現了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公式簡稱(1+1=2)。為了證實自己這個猜想是存在的,哥德巴赫絞盡腦汁,但是無奈實力有限,最後啥也沒有證不出來。

後來沒有辦法了,他只好去聯繫數學家歐拉,歐拉是函數符號的創立者,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

面對這樣的數學大家,哥德巴赫是將希望完全寄託在了歐拉這裡。先不說受人所託,歐拉自己愛數學如痴,看到自己沒見過的數學難題,一股腦就栽進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並在此路上一去,就再也沒有回頭。

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但令人非常遺憾的是,歐拉殫精竭慮,苦思冥想,一直到自己生命的盡頭,也沒有證明出來這個猜想。

兩位聰明絕頂的大數學家都失敗了,可見(1+1=2)是難道了極致。但人的求知慾是無窮的,越難就越想去解開它。

數百年來,世界上無數數學家前仆後繼,耗盡畢生心血,想要證明出1+1=2這個猜想,但他們大都無功而返,只有少數數學家得出了一些與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沾點邊的結論。

沒有想到的還在後面,就像越研究越複雜一樣,哥德巴赫思想人盡皆知,想要解開它的人越來越多,但至今沒有人做到這件事。

哥德巴赫猜想也被傳得神乎其技,變成世界級難題。但我想,每個愛數學的人內心應該都渴望解開哥德巴赫猜想吧!

1+2=3

為了解開哥德巴赫猜想,數學家們可謂是夜以繼日,堅持不懈的研究。

1966年,我們國家的陳景潤先生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證出“1+2=3”。這個發現震驚了整個數學界。

看到這兒,大家肯定疑惑了,不就是證明了“1+2=3”這個等式嗎,有這麼厲害嗎,又不是證明了“1+1=2”?這不是吹牛,這麼多年來,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個答案,陳先生證明出來了。

“1+2=3”有多牛呢?其實在陳先生之前,已經有無數數學家拼盡畢生所學去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但得出的結論不盡如人意。

1932年,英國數學家埃斯特曼證明的是“6 + 6”。

1937年,來自意大利的蕾西也只是先後證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作為世界強權大國蘇聯的數學家布赫夕太勃,證明到的數字,也只是“5 + 5”;此後布赫夕太勃不放棄,到了1940年,才進一步的證明到“4 + 4”。

1956年,來自中國的王元證加入哥德巴赫猜想大證明,不過也只是走到了“3 + 4”、“3 + 3”、“2 + 3”。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再進了一步,不過也是才到“1 + 5”。

1965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再出出山,他和小維諾格拉多夫,以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在近代,數學家們花費了無數的時間,得出了這些結論,卻沒有人可以證明“1+1=2”,哪怕只是一人。這個時候,近三百年來,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1+2=3”一經發表,就“登上了熱搜”。

對於數學家來說,“1+2=3”不僅僅只是一篇文章,還是讓數學界看到解開哥德巴赫曙光的指路燈,這怎麼能讓人不興奮啊!

可見陳景潤先生的這個答案真的是異常重要啊。這樣說,凡是想要摸清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都不能繞過“1+2=3”這個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下進行。同時,這也意味著“1+1=2”依然沒有被證明出來。

數學原點

陳景潤先生通過多年的思考努力,在研究前人方案的基礎上,最終證明出了,至今為止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

這說明要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需要更多的人和時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數學家們像前人和陳景潤一樣堅持不懈,相信解開哥德巴赫猜想只是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