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響器展臺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說到老北京“響器”1935年齊如山著《故都市樂圖考》這本書中對北京小商販使用的40種響器進行了詳細說明。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一年四季,在老北京多如牛毛的衚衕裡和老天橋等繁華的集市上,常常飄蕩著各種貨郎的“吆喝”和各種響器匯成的叫賣聲,只靠響器招攬主顧的,如:行醫的、剃頭的、鋦碗的、鞝鞋的、賣撣子的、劁豬的、修腳的和粘扇子的成為“八不語”,其實靠響器吆喝的不止這八種。

如:賣布的大搖鼓、剪子磨刀的“卦連”、耍猴藝人用的銅鑼等等還有很多,構成了衚衕裡和集市上老北京人的生活交響曲。現在北京城除剪子磨刀使用鐵拍板的有時可見,使用其它“響器”的遊商基本絕跡。介紹幾種“響器”給大家。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理髮匠用的簧“喚頭”

簧又稱喚頭俗名稜子,宋代就有,製作方法與古代樂器簧極為相似。清代曾被作為樂器記載,上個世紀30年代,“喚頭”從滿洲流入內地。在老北京的衚衕裡常見到剃頭匠手裡拿的“喚頭”擔著挑子一頭是小火爐、火盆另一頭是放剃頭工具的木箱,剃頭挑子一頭熱。”就是這麼來的,剃頭匠裡拿的“喚頭”不時發出“嗡嗡”的聲響,顧客聞聲來剃頭,十分方便,裝剃頭工具的木箱正好成為顧客的座位。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鼗“貨郎鼗”

鼗俗語“貨郎鼗”又叫貨郎鼓,賣百貨的商販挑著擔子或推車使用的響器,沿街叫賣的包括:鞋拔子、梳子、牙刷、簪子頭油、胭脂、毛巾等。 “貨郎鼗”使用已有2000多年,在樂器中從不使用,依靠商販“貨郎鼗”流傳至上個世紀50年代。“貨郎鼗”上方天加了雲鑼,組合出的音響非常動聽。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鐵拍板“卦連”

鐵拍板磨剪磨刀的人使用的響器,俗名“卦連”也有稱為“驚閨”。唐書《禮樂志》裡就有記載,作為樂器逐漸不被使用,作為響器一直傳到今天。磨剪子磨刀可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行當。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刀子剪子是不可缺少之物。新買的刀剪使用久了,難免出些小毛病,如鈍了、不合口了,必須磨一磨修一修才好用,因此就有了磨剪磨刀匠。現在衚衕裡磨剪子磨刀的越來越少了。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大鼗“大搖鼓”

大鼗俗名“大搖鼓”賣布和賣木炭的商販使用的響器。 宋《陳暘樂書》中對大鼗的用途及外形和聲音都有描述。上世紀20年代,北京一般人家冬季取暖多用“鍋灰木白爐子”,用炭生火。北京西山農民,砍伐山柴燒成炭,再以低價批發給賣炭的。賣炭的商販肩挑兩個裝木炭的荊條筐,不遠數十里到城裡販賣,邊走邊吆喝:“約零炭來!”同時還搖晃大搖鼓,發出“砰砰”的聲音。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虎撐子(鐲子)

賣藥小販使用的響器。來源於西藏,僧人叫它引魂鈴又叫鐲子鈴鐺。民國時期,四川雲貴等地,辦喪事唸經使用它。北京人叫虎撐子或“鐲子”因像婦女所帶手鐲。此鈴是以帶有圓孔的銅片翻卷打成的圓環,比鐲子略小,環內裝幾位鐵製小圓珠,外面留有一條縫,也有鐵製虎撐子。賣藥小販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伸入鈴中間的孔內,手臂搖動,小圓珠發出一連串的鈴聲,隨走隨搖。賣藥者身背藥箱,肩搭褡褳,右手舉一幌子,左手搖鈴。聽到鈴聲或看到幌子,就知道賣藥的來了。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賣油、愛窩窩、江米涼糕、甑爾糕等食品的響器,俗名梆子。其形式與佛家小木魚相似,大梆子用於更夫打更,過去京城夜裡鐘樓敲了定更禁止行人走路,晚上7時以後,手敲梆子的更夫就出來,邊敲邊喊:“平安無事嘍。”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老北京遊商使用的“響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