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式悲剧不断重现,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随着李星星、陶崇园、房思琪的悲剧不断重现,这终于也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我们怎么去理解下位者因为恐惧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沉默?这被迫的顺从难道就意味着同意和接受?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11期

文 | 谭香山 编辑 | 杨静茹

全文约1290,细读大约需要4分钟

李星星式悲剧不断重现,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2018年12月7日,台北,钮承泽在警局应讯后离开

图/人民视觉

2018年12月5日,台湾导演钮承泽被曝性侵《跑马》剧组成员,以强制性交罪起诉。据报道,钮承泽对警方辩称二人“正在往男女朋友关系发展”,自己仅仅是“错误解读了信号”,才做出此等行为,并试图以七位数巨额赔偿与受害人达成庭外和解。

这似乎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抗辩,毕竟在很多人看来,男女交往是另外一套符号,含羞不语可能意味着默许,轻柔的推搡可能意味着欲迎还拒,女性往往不在性行为中采取主动,那默许大致就意味着期许。何况他们都是成年人,难道还不能拒绝不成?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时常震惊于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的不可沟通感,并逐渐意识到同样的情景在不同的人眼中是多么的不同。而到后来,这甚至不完全是一个性别问题,而成为一种权力关系的复现。在类似钮承泽事件的关系中,上位者的男性感到的是一种鼓励般的沉默:他邀请女助理和其他剧组成员一起来到他家时,她没有拒绝;当他要求和她单独相处时,她没有表示反抗;而最后当他将对方推倒在沙发上时,对方言语上的不同意也仿佛变成了游戏的一部分。于是当他发现对方控告他性侵时,上位者往往愤怒、不解,甚至莫名其妙。对于下位者的女性而言,这整个情景就是一种蚕食性的逼迫。她面对的是一个步步紧逼的“老板”,而拒绝他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负担。在他邀请全剧组人员去家中喝酒时,她的拒绝会被视作不随和;当他让其他人都离开时,她的警惕会被视作过度敏感和不识好歹。每一个行为都是一次服从的试探,而拒绝的代价同样惨重。在这种情况下,下位者甚至会因为自己的拒绝配合感到不安,以至于主动做出一定的补偿和退让。于是,直到他扒开她的衣服,她并不真正有说出“不”的机会,而那时候一切都太晚了。

2020年4月14日,钮承泽因强制性交罪名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

我时常想到许多类似的事。2019年的4月,刘强东强奸案监控视频和各方说法流出,很多人无法理解女生为何将刘带回住处,斥责她的态度过于恭敬和顺,不满她说辞反复。2017年4月,林奕含自杀,她的小说中也有无数这样的场景:一个女孩被步步紧逼,以至于在任何一个阶段,她都失去了说“不”的声音。而我们面对的一直是这样一种教育——教女孩不要坐黑车,不走夜路,提防陌生人,却从未教过女孩在面对一个看似彬彬有礼的上级、前辈、长辈或权威时该如何说不。教男孩如何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锲而不舍,如何构建一个以“我”为中心的世界。这样的双方相遇时,一方从未考虑过对方有没有能力真正表达拒绝,一方震惊于对方的自我中心和共情缺失。

监护人和子女,师长和学生,上级和下属,在这些权利结构中,这样的情境屡见不鲜。而现在,随着李星星、陶崇园、房思琪的悲剧不断重现,这终于也成为一个道德问题:我们怎么去理解下位者因为恐惧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沉默?这被迫的顺从难道就意味着同意和接受?

李星星式悲剧不断重现,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李星星式悲剧不断重现,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中国人物类媒体的领导者

提供有格调、有智力的人物读本

记录我们的命运 ·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

李星星式悲剧不断重现,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往期精选

●终极一战:与死神抢人

●寻子十五年 “梅姨”拐卖案中的父亲申军良

●疫情时期百步亭:突然进入始料未及的生活

●温州 一座重疫之城的自救与挑战

●“重组”金银潭:疫情暴风眼的秘密

李星星式悲剧不断重现,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李星星式悲剧不断重现,如何理解权力结构中的“性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