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改为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你的父亲如何反应?

1926年2月18日,《给孩子们书》中他写到:

“寄过两回钱,共一千五百元,想已收。日内打算再汇二千元。大约思成和庄庄本年费用总够了。思永转学后谅来总须补助些,需用多少,即告我。徽音(因)本年需若干,亦告我,当一齐筹来。

徽音(因)怎么样?我前月有很长的信去开解他,我盼望他能领会我的意思。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思成、徽音(因)性情皆近狷急,我深怕他们受此刺激后,于身体上、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响。他们总要努力镇摄自己,免令老人耽心才好。”

你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改为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你的父亲如何反应?

写此信时,他正在德国医院接受膀胱治疗,备受痛苦。

但他依然惦记着国外留学的孩子们(包括林徽因)。

此封信提及孩子们的学费问题,包括林徽因的学费,是把徽因当作自己孩子一般看待了。

他原先的计划是:孩子们长成结婚后先跟着他在家里住上几年,不急于出去成立小家庭,“等到生计完全自立后,再实行创造新家庭”。

但林徽因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他想到梁思成归国后要迎养徽因的母亲,需要马上自立门户,因此谋生问题得仔细考量,不能纯以兴趣。所以他在《给孩子们的书》中写道:

“思成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音(因)之母,立刻便须自立门户。这便困难多了,所以生计问题,刻不容缓。

你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改为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你的父亲如何反应?

却是思成学课怕要稍为变更。本来想思忠学工程,将来和他合作。现在忠忠既走别的路,他所学单纯是美术建筑,回来是否适于谋生,怕是一问题。

“我的计划,本来你们姐妹弟兄个个结婚后都跟着我在家里三几年,等到生计完全自立后,再实行创造新家庭,但现在情形,思成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音(因)之母,立刻便须自立门户。这便困难多了,所以生计问题,刻不容缓。我从前希望他学都市设计,只怕缓不济急。他毕业后转学建筑工程何如?我对专门学科情形不熟,思成可细细审度,回我一信。”

你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改为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你的父亲如何反应?

这是一封有温度的信件,从信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父亲满满的爱。这本是一封劝戒梁思成的话,但是出发点都是对林徽因的关爱,读来令人感动。可见,梁启超对于孩子的爱溢于言表。梁思成舍都市设计选建筑工程,这么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父亲没有一丝迁怒,而是担心他未来的成家立业大事,分析他即将面临的困难,细致入微,建议思成细细审度。

我们最初认识梁启超是在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少年中国说》和高中历史中的戊戌变法、公车上书事件。其他的了解甚少,近几年湖南电视台和很多的演讲比赛都已少年中国说为主题,为什么中国少年说火了。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少年之责任。在追根溯源中,我开始重新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认识梁启超,原来他才是中国最伟大的父亲。以前背诵《中国少年说》觉得文章很有气势,其中的意思没有真正理解。现在才知道这不仅是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期望,更是做为仁人志士对中国少年,中国未来的责任、期待和信念。

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

你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改为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你的父亲如何反应?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梁启超非常细致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懂得因材施教,对每位子女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梁启超对孩子的爱,深远浓厚。

他希望梁思庄学生物专业,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生物算是一个相对少有人研究的领域。

但梁思庄尝试之后,觉得没什么兴趣,梁启超知道了,很后悔,觉得自己引导有错误,赶紧又写了一封信过去,给思庄说: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梁思庄后来改学了冷门的图书馆学,考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你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改为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你的父亲如何反应?

梁启超和孩子们的关系亲近,和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给孩子们写信时,却是温柔、啰嗦、流水账,称呼也全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老beby”“达达”“忠忠”等,发自内心的亲昵。

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做事尽职尽责。

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家庭环境开明,尊重孩子。

“父母双亲一向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我们,认为我们的看法跟他们一样有价值。”“总是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很少给我们指指点点地提意见——除非我们要求他们提供建议”。

如何与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养育孩子,是我们每一位父母都要毕生修行的课。

你将一个有前途的专业改为找不到工作的专业,你的父亲如何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