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廚房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菜單確認、原材料準備、菜餚烹製、裝盤檢查……上午7點半,位於蘇州工業園區東港新村的婁葑街道“居家養老愛心廚房”裡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11點不到,住在涇園北、揚東路、金益、通園路等社區的老人們就吃上了一頓熱氣騰騰且營養均衡的“愛心餐”。

  為解決轄區高齡、失能、獨居老人“吃飯難”問題,婁葑街道探索推行“居家養老愛心廚房”公益性非盈利助餐項目,既減少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們在買洗燒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也為老人吃飯難、營養不均衡等問題提供了精準化助餐服務。今年1月,街道愛心助餐服務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惠及第一批20個社區的32位老人。

愛心廚房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精準服務彰顯“婁葑特色”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隨著老齡化的推進,每天按時吃上一頓午餐成為了一些老人要面對的難題,在婁葑街道也存在著這種情況。“街道23萬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老人已達4萬餘人,其中有不少是殘疾、失能、獨居老人家庭。”婁葑街道工作人員介紹,為讓“銀髮族”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安中感受獲得感、幸福感,街道廣泛徵集民意,精準摸排轄區老人助餐需求,“居家養老愛心廚房”應運而生。

  “居家養老愛心廚房”匯聚“政府+企業+社工”三方愛心,是蘇城首個由政府主辦、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服務對象在家中就能享受營養可口飯菜的純公益性項目。每餐一大葷、一小葷、一素、一湯加一飯,餐標是12元,經補助後,老人只需承擔一小部分費用。

愛心廚房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新鮮食材保證“用餐品質”

  一頓美味愛心餐,食材的品質尤為重要。婁葑街道經過幾番考核,最終選擇了位於郊區的現代化大棚基地。“我們的基地採用現代化的種植、採摘、儲存方式,為老人每天供應的蔬菜都有嚴格的品質要求,菜品也是適合老人吃的新鮮時蔬,營養豐富。”每天親自挑選蔬菜,把控品質已成為基地負責人張曉東如今的日常工作。而這日復一日的細心,換來的是食材以最完美的狀態迎接第二天的運輸。

  走進愛心廚房,乾淨整潔的環境、制度化的流程都讓這裡顯得格外“放心”。事實上,為保證用餐品質,婁葑街道還特地聘請了高級廚師進行烹調,吳斌就是其中一員。從2000年步入廚師崗位至今,憑藉20年的工作經驗,吳斌熟知“色香味”俱全的背後,“安全營養”“方便進食”對於老人的重要性。“食材既要合理切配,保證老人的咀嚼能力能吃,又要適量的調味,保證營養好吃。”

愛心廚房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愛心接力打通“最後一公里”

  4月24日,正值住在蘇安新村的徐奶奶的90歲生日。“居家養老愛心廚房”得知此事後,專門製作了一碗長壽麵。“謝謝你們,你們太有心了。”吃完麵,徐奶奶不停對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愛心廚房守護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從愛心廚房到蘇安新村,如何順利接力,讓老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營養可口的美味佳餚?這背後是政府、企業、社工的無縫對接。“我們以‘3+’愛心接力助餐模式為特色。”“居家養老愛心廚房”負責人介紹,愛心餐在廚房製作好後,先由愛心企業順豐速運接力到各個社區,再由社區黨員、社工和志願者接力完成“最後一公里”。

  “愛心製作‘吃不厭的愛心餐’,打造婁葑老人們的‘百年老店’,是我們“居家養老愛心廚房”的終極目標。”婁葑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街道還要繼續打造“愛心助醫”、“愛心應急”等“愛心”系列民生服務項目,為婁葑老人提供緊貼需求的居家養老延伸服務,構建婁葑特色新時代多元化養老之路。


編輯 楊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