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溯源——黃姓祖根在信陽潢川

 黃姓,這個具有輝煌歷史的大家族,發祥早,根源深。多少年來,海內外的黃姓兒女追根溯源,不斷旅赴到潢川這個古老神奇的地方尋根拜祖。潢川古代為豫東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七、八千年前這兒就開始了農業生產,春秋為黃國,秦漢為弋陽郡,唐代設光州,民國二年撤州改縣。在這片黃土地上,曾書寫下了歷經夏、商、週三大王朝長達1400餘年的黃國曆史。據傳說,夏代,一個以黃鳥為圖騰的部落叫“黃夷”,由華夏東部遊牧而發展遷徙到江淮地區定居:生產活動中心便在今河南省東南部一帶。佐禹治水英雄伯益(另一說法為陸終)是這個“黃夷”地區的傳奇首領,其後受封於黃,由此誕生了黃國。當時黃國為諸侯國之一,楚國稱霸,黃國不服,既積極與江淮流域的江、道、柏、弦乃至隨國結盟,又和中原北部的齊、宋、鄭、衛、魯等修好,充分利用自己處於“黃淮”和“江淮”之間的軍事要塞、交通樞紐的地域優勢,團結周邊的國家力量,在相當階段與楚抗衡,創造了輝煌歷史。

公元前648年,楚滅黃。但自黃國誕生那天起,便誕生的“以國為氏”的黃姓。縱觀歷史文獻,姓氏文化典籍、黃氏宗親譜牒,自古至今有三點根本共識:一是黃姓發源時間是始於夏朝初年,是贏姓子爵受封於黃,建立黃國。二是形成原因,黃人“以國為氏”有了黃國便誕生了黃姓。三是黃姓發祥地就在黃國,黃國即在今信陽潢川。

黃國故城位於潢川縣城西六公里處,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國屬當時有一定勢力的諸侯國,其轄區東至今固始,南到光山,北臨淮河,西部延伸到羅山、信陽一帶。黃國定都於今潢川的隆古鄉一帶,是因這裡地居江淮要塞,為豫東南各諸侯國的交通樞紐。古城遺址呈長方形,城內面積約2.8平方公里,城牆用黃土夯築而成。現存有三處城門豁口,牆厚、門闊、路基硬,可見當年城門的巍峨、都城的雄風。在原黃國境內發掘出土的一大批黃國青銅器、玉器,件件美奐絕倫,分別為國家、省、市區、縣博物館所珍藏,僅青銅器就達74件之多。其中,4件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郭沫若先生所著《兩週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巳收錄且撰文考證。

黃國的建立植下了黃姓的根。公元前648年實際上成為黃姓歷史上一個特別的里程碑。“以國為氏”的黃國遺民發生了第一次大分流:遷居河南中部的,發展為後來的著名淮陽黃氏;南徙湖北地區的,後因黃氏族人的繁榮、鼎威而得名,就有了湖北的黃岡、黃陂、黃安、黃石、黃梅,成為後來名冠天下的江夏黃氏;為楚“浮諸江南,以實海濱”的黃國遺民,以頑強的生命力,發展為南疆少數民族中的黃氏望族。尤其是苦戀故土守家園的黃國遺民,更是飲恨圖存,隨著黃歇的崛起,硬是迎來了家族中興的一天。黃歇是古黃國遺民的後代。黃歇委身仕楚為相25年,封春申君,“戰國四君子之一”,位極顯赫,帶來黃氏家族中興。他的封地初在黃國故地淮北12縣,後移至江蘇蘇州一帶,黃姓得以在東吳地區發展,長江支流黃浦江,又稱申江,上海簡稱申,這些名稱都與當年的春申君黃歇有關。探求不同歷史時期,經滄桑歲月先後形成的淮陽、江夏、金華、邵武等著名黃氏望族的源與流,尋出其變遷軌跡,便可發現他們之間千絲萬縷的支脈聯繫,是源於一脈,根枝相連。淮陽黃氏的代表人物漢相黃霸,源出黃歇的脈系,被後世黃氏尊為江夏大始祖的黃香,是黃歇的第十五代嫡傳裔孫。稱盛於宋元時代的金華黃氏,其始祖黃苾,是黃香的第十代孫。江夏黃氏之後,形成黃姓歷史上一個堪與金華黃氏同樣輝煌巨族──福建邵武黃氏,也是江夏黃氏的分支。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是炎黃子孫一代代共同寫出來的。興旺發達的黃氏宗族,英才輩出,歷代湧現出一批批很有建樹的名人。西漢名相黃霸、東漢孝道楷模黃香、三國名將黃忠、黃蓋,到後晉的開拓家黃峭山、北宋文豪黃庭堅、南宋思想家黃震;從元代紡織家黃道婆、明代碩儒黃綰.清代史學家黃宗羲,到近代民國第二開國元勳黃興,以及海外的黃氏名人等等。他們在每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領域、行業,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為了推動歷史的進步,為了同一個地球上的文明繁榮,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