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s等軟件修過的圖還算是攝影作品嗎?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愛生活的小書僮


當然算作品了,不過得看你發佈的用途,如果是一張紀實的圖片,或者是新聞圖片,以追求最大可能還原現場為目的拍攝的照片,如果進行了違背事實的後期修飾可能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這樣的照片應該可以說稱不上作品,如果只是簡單的曝光調整,倒也問題不大。

那麼再說回更多大家拍攝的創意圖片,風光也好,人像也罷,後期總是不可避免地, 甚至說後期也是你創作的一項內容之一,我想你問這樣的問題一定是對膠片時代的作品有一定的推崇,認為其沒有經過修飾,還拍的很到位,那才能稱之為作品,而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即使是膠片時代,後期也是不可避免的,那時候的暗房,也就是再膠片沖洗放大的過程中,就可以進行現在的一些ps上的操作,整體或者局部調整曝光,這都是常規操作,膠片時代甚至就有合成照片的能力。

而現代的PS軟件等,只不過是將過去的物理化學處理膠片的手段數字化,用來處理現在的數碼底片,而這些軟件現在也被稱為數碼暗房,不過是比過去有了相對更多的手段,本質上卻沒有變化,甚至你可以認為這些軟件的發明,是一種進步。

軟件也好暗房也罷,都只是不同時代的技術手段,是否能成為攝影作品,關鍵還是看這個攝影師本人的想法與如何使用這些技術,這才是根本。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些幫助!


沉默影匠


用ps修圖,在攝影中是常有的事。但是,修過的圖並不能說不是攝影作品。

在日常拍攝中,經常會遇到意外情況,尤其是在抓拍的時候,不速不客突然闖進你的鏡頭。小闖小遺憾,大闖大遺憾,等你再回過神來,想重拍,可能的幾率幾乎為零。有人說,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並非毫無道理。

當你抓拍的照片被不速之客影響不大的時候,往往就需要用ps修一下片子,這並沒有改變攝影作品的本意,怎能不算攝影作品呢?

另外,本人在工作期間,也經常拍攝新聞照片,在抓拍時也用到過上述辦法處理照片,很正常。

另外,在拍攝實踐中,再好的攝影師,也不一定拍出百分之百的滿意作品。光線、色彩,見仁見智。"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你認為片子好,出錢人不看好,你也得修!

當然,用ps修片也要講究個“度”,大幅度地修圖,甚至惡搞性修圖,的確改變了攝影作品的本定,那就不是攝影作品了。比如,M國領導被P上了狗身子等等,不多說了,大家都明白。

所以說,ps修圖,要看你修到什麼程度,是否要改變圖片本意。如果改變了本意,實則無意義。




小丫5988


在數碼攝影時代,愛好的攝影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與攝影相關的爭論越來越多。比如喜歡玩器材的拍攝者、喜歡玩後期的拍攝者等,尤其是在攝影中的後期處理這個問題,其爭議性相對較大。

運用後期處理軟件處理過的攝影作品,還算攝影作品嗎?

其實針對攝影中後期處理這個問題應該從多方面去討論,不能絕對的說某種說法是錯誤的或者是正確的。比如拍攝的題材內容不同,對後期處理的要求不同;拍攝者表現的要求不同,對後期處理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等等。

在此,我們只從後期處理程度上去討論,我們的攝影作品應該做後期處理,以及後期處理後,還算不算攝影作品。


對於後期處理,我一直主張適當後期處理,做到錦上添花。如果說對我們的攝影作品做過度的後期處理,比如運用PS等後期處理軟件,對攝影作品任意添加或嫁接畫面元素,在色彩色調上任意調整,等等,這些情況都是屬於過度後期處理。


過度後期處理的攝影作品,個人覺得不是攝影表現的範疇,更屬於圖像創造的範疇。在這種情況下,過度後期處理的攝影作品,就失去了攝影的意義,當然,也不算攝影作品。


適當的後期處理,會讓我們的攝影作品錦上添花。比如說對畫面進行適當的裁剪,對色彩的色相、飽和度、明暗度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後期處理,來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之處,使得我們的作品,更能表達拍攝者的想法。


總之,攝影作品與後期的的關係,主要在於是否恰當後期處理,如果過度後期處理,就不算攝影作品,屬於創意圖像的範疇,當然,也失去了攝影的意義。


(文章中的照片均由佳能6D+24—105鏡頭拍攝)


腦攝狼圖事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