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總說以前江裡魚多山上動物多,可是他們為什麼還捱餓呢?

jiaoyangdier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那農村還有“麥忙假”、“秋忙假”,小孩子們就撒歡了。

(田間小水溝裡也有魚蝦)

那時候農村還沒有什麼收割機,基本上靠人力,收莊稼就那幾天,所以老師們也要忙。孩子們放假,能幫些小忙,比如送飯、拾麥穗、推車……但是大多數時間,都是撒歡。

於是,抓蝦摸魚逮螞蚱,深有體會。

以前那些野生的魚蝦動物多不多呢?特別多。比如說魚蝦,小河溝、水渠裡,幾個小屁孩玩兩個小時,一人手上拎四五隻螃蟹十來只蝦,絕對沒問題。夏天抓青蛙(那時候還不違法),田間地頭水溝裡到處都是,不到半天就能抓大半桶……

什麼刺蝟、蛇、麻雀、野雞、野兔,那時候都很常見。


但是想靠這個填飽肚子?怎麼可能。

野味再多也只是配菜,不管飽的,還是大米飯大饅頭扛餓;野味再多也不夠抓的,夏天晚上抓“知了猴”,幾乎是全村出動,那場面很誇張的,要是抓魚抓蝦也這樣,很快就抓絕了。

冰箱還不普及的年代,野味不好儲存,就算能抓很多,吃不了幾天還是要捱餓;隨便抓一點當配菜到還無所謂,真要是想填飽肚子,那就要花時間花力氣,得不償失的……

人類社會為什麼要從狩獵轉變為農業?很簡單,農產品更高產、更穩定、限制條件更少。


可能受到了藝術作品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狩獵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實際上,沒有狩獵經驗的人,就算讓你住在滿是動物的大山腳下,你也可能活活餓死。

比如很多人認為非洲野生動物滿地跑,那些靠狩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很輕鬆。有一部紀錄片,說了非洲南部一支布須曼族人狩獵的情況。他們的狩獵高手為了捕獵羚羊,常常要花費數小時追逐獵物,最後把羚羊“活活累死”。世世代代捕獵的部落,都這麼費勁,沒經驗的人可想而知了。

農業文明都是充分利用土地和水源,早已經遠離野生動物較多的區域。真要是饑荒的時候,想靠捕獵填飽肚子,那就需要先找到“獵場”——不是到處都有山,也不是每座山裡野生動物都很多,更何況你還不會抓。

至於說那些河溝水渠裡的魚蝦,真要是饑荒年代,早就被吃完了。

最後放兩張非洲某地捕魚的場面,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七追風


老人們總說以前江裡魚多山上動物多,可為什麼他們還捱餓呢?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清"以前"是指的什麼時候,這個界線要以建國前還是建國後劃分。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0

一、新中國成立前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狀況

就建前國前,在封建制度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中,江河湖泊、森林都屬於特權階層所有,況且魚和動物不是你想抓想打就能抓能打的。即便能抓能打也需要專業人員才能抓到打到,不是誰都能抓能打的。先拿魚來說,那時的魚是特別多,也僅僅是相對而言。魚在水裡遊,沒有一定的經驗想捉到幾條也並非易事。何況即使捉到幾條也無非使全家人飽食一頓而已。

再拿動物來說,幾十個人再加上一群獵狗,在山上奔跑一天,能抓到打到一隻野獸就算很幸運了。然而,幾十個人加上十幾條狗要平分所得獵物,一個人所分到的最多夠全家人吃一頓就不錯了。

凡此種種,這些很難捕到的魚和動物,即是有得吃和"他們還捱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魚和動物是不能當飯吃的。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都是以糧食為主,要想填飽肚子,讓自己沒有飢餓之感,還是隻能靠糧食!

二、解放後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狀況

儘管解放後,人民當家作主了,魚和動物是誰都可以抓,可以打的。但是仍然需要專業人員才能捕獲得到。

當時,生產力低下,科技遠遠不及今天發達,農民仍處於刀耕火種的時代。

記得八十年代前,水稻畝產500斤就算高產了。那時儘管農民們辛辛苦苦廣種頗收,面朝黃士背朝天。國家仍然很窮,還要還蘇聯的債,秋收後交完公糧、統購也就叫剩無幾了。

帝國主義對年幼的新中國虎視眈眈,國家正處於"備戰備荒"的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沒有明顯地提高,魚和動物自然不可能天天當飯吃。也沒有那麼多的魚和動物夠全國人民天天吃。

大約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立義"的總路線。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到來,糧食成了重中之重。部分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浮誇虛報,瞞上欺卜下的風氣存在。浮誇風達到了畝產萬斤的程度。一邊浮誇虛報,一邊是公糧、統購必須完成,成為了一條法定任務。在這種情況下,怎麼不捱餓呢?

三、艱難的歲月已經過去

自從改革開放後,國人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科技的發達,中國人民不但能吃飽,並且能吃好。這一切都是改革開放給國人帶來的紅利。

實在應該感謝鄧公的偉大功績!

我倒覺得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實在是太年青了,沒有經歷過六十年代的苦日子,更沒有聽說過解放前中國的狀況,所以提出這樣使老一輩看了發笑的問題。

建議多讀點有關書籍,多看看描寫解放前和有關六、七十年代生活的影視劇,才能得到理解。


高樓避愁


老人們總說以前江裡魚多山上動物多,可是他們為什麼還捱餓呢?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50後的老人,50年代那時候,我看動物都到家裡來偷雞吃,我看到都害怕動物,沒有人敢打動物吃。夏天下雷暴雨,大花魚都到我家門口,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魚游來游去,我用手抓不住,主要是那時候沒有魚網和魚具,我小時候經常捱餓,吃不飽穿不暖,主要是不會種田,沒有肥料和農藥,莊稼長不起來,再加上是荒草田和鹽減地,無法長糧食,我小時候就是開荒種地,長的糧食不夠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