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祥媽媽:你要毀了我兒子?別讓母愛成為傷害,親情要把握界限

最近,最大的瓜莫過於羅志祥了,自從前女友周揚青一封洋洋灑灑的分手信,小豬一下子被推上風口浪尖,風頭直蓋青島的“鮑毓明案”。

作為曾經的“亞洲舞王”,羅志祥與周杰倫、王力宏和林俊杰被媒體稱為“華語樂壇新四大天王”。不僅屢次獲得唱片銷售冠軍,還成功轉型主持人、演員、戲劇等,被稱為全方位藝人。儘管在被曝光後,他多次致歉承認錯誤,但是網友仍舊不買賬。

而今天,羅志祥媽媽的一句:感情的事情應該私下處理,不應該公開撕破臉。羅媽媽還稱自己把周揚青當女兒看,沒想到她卻想毀了兒子,再一次把自己和兒子羅志祥推上了熱搜榜。

羅志祥媽媽:你要毀了我兒子?別讓母愛成為傷害,親情要把握界限


而羅志祥媽媽一發聲就指責周揚青的言論,也讓大家感慨:羅志祥的今天,均得益於他媽媽的超級開放的感情觀。因為,羅母曾在節目中笑言:做兒子的交往對象,要有足夠強的心臟才行。

也有網友感慨:周揚青把九年的青春給了你們,一句對不起沒有,還指責它毀了兒子!

真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孩子的一言一行,離不開父母的家庭教育。

一、羅志祥和媽媽親吻,沒有界限感的母愛多可怕

在羅志祥的訪談中,我們得知在他十幾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媽媽相依為命。但是,在綜藝節目中,一二十歲的羅志祥仍然時不時和媽媽嘴對嘴地親吻。甚至,在兒子下班到家後,媽媽居然衣著暴露在偎依在兒子懷裡,被兒子在社交平臺上調侃:這樣合適嗎?

羅志祥媽媽:你要毀了我兒子?別讓母愛成為傷害,親情要把握界限


明知道不合適,二三十歲的兒子仍然和媽媽舉止親密,絲毫不顧及外人的感受和對孩子的傷害。媽媽對兒子的過度寵溺和親密,不僅讓孩子沒有界限感,還會傷害了孩子一生。

孩子隨我們而來,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也會逐漸長大,和我們分離,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我們父母不能把握界限,在孩子四五歲後,不懂得避嫌,給孩子個人空間,就會傷害孩子,讓親情變質。

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曾說:懂得分離的愛才是“真愛”,因為父母必須主動與孩子分離,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人格成長,並讓他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羅志祥媽媽:你要毀了我兒子?別讓母愛成為傷害,親情要把握界限


越界的母愛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性別意識,還會有戀母情結,時時以媽媽的話為準則,影響夫妻關係。更嚴重的,孩子在越界的親情中,就會淡化性別意識,認為男女沒有差別,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或者致他人的隱私於不顧,肆意妄為。

二、李嘉欣與8歲兒子共浴,錯位的家庭關係實則傷害孩子

前段時間,“最美港姐”曬出和8歲兒子共浴的照片讓人大跌眼鏡。8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意識,李嘉欣居然不避嫌,和兒子共浴,表面上看是親密,實則是孩子成長的砒霜。

羅志祥媽媽:你要毀了我兒子?別讓母愛成為傷害,親情要把握界限


而翻看李嘉欣的社交平臺,她似乎把與兒子的親密行為看做是愛的表現,還嘴對嘴親吻,絲毫不覺得越界。不僅帶兒子去公園郊遊時,她和兒子過度親暱,甚至去澳洲旅遊時,也曬出和兒子在泳池中親吻的照片。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不僅會讓孩子過度沉溺在嬰孩的安全感模式中,還會阻礙孩子的心智的發展。而當媽媽的安全感寄託在兒子身上,就會造成家庭成員的錯位。兒子站在了爸爸的位子上,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出現戀母情結。或者媽媽把兒子當做自己的精神寄託,出現戀子情結。

如同海靈格在《家庭系統排列》書中所講:每個人在家庭系統中都有自己的心靈空間,當我們關係錯位,家庭矛盾就會湧現。


羅志祥媽媽:你要毀了我兒子?別讓母愛成為傷害,親情要把握界限


正常的家庭關係中,父母愛孩子,孩子接受父母積極的情感回應和照顧是大自然的規律。但是當媽媽安全感不足,丈夫不在身邊幫助媽媽修復安全感,就會讓兒子代替爸爸的位置,從而在家庭系統排列中,伴侶的角色被孩子代替,出現畸形的親子關係。

如同羅志祥,爸爸去世後,媽媽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精神伴侶,舉止親密,從而出現了越界的愛,讓孩子的心智發展受阻,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感和分寸感。

三、尊重“親密界限”,給孩子真正的愛

作家周國平老師曾經說過:愛,可以親密,但不能無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科學育兒,希望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照顧,也打破了過去含蓄的愛的表達,提倡勇敢、直白的愛。“我愛你”,擁抱孩子,親吻孩子不再是禁區,成為我們對孩子愛的表達。

但過猶不及,部分父母誤以為愛孩子就要時刻親吻孩子,舉止親密,不和孩子分床睡,我的孩子我做主。殊不知,過度的親暱正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阻礙了孩子心智的發展。

羅志祥媽媽:你要毀了我兒子?別讓母愛成為傷害,親情要把握界限


在孩子小時候,孩子確實需要我們無條件的愛和積極地回應、愛撫以及情感回應,來幫助他們獲得安全感和價值感,從而獲得自信。

但是,孩子在兩三歲後有了自我意識,四五歲後有了性別意識,我們就需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性別意識,孩子才會逐漸從這些自我意識中萌生界限感和分寸感,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所以,我們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讓孩子儘快脫離我們,成為一個獨立的生命。

1、孩子4歲之後,儘量開始分房睡覺

性教育專家胡萍老師在《善解童貞》書中講道:孩子獨立睡覺,有利於順應孩子獨立意識的發展,有利於幫助孩子擺脫戀母或者戀父情結,有利於幫助父母擺脫戀子情結。


2、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父母應適當地給孩子空間

孩子在3歲之後,開始有了性別意識,父母應該儘量避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3、幫助孩子建立身體界限,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和隱私

在孩子4歲後,我們可以通過閱讀繪本或書籍方式,幫助孩子認識身體的器官,引導孩子尊重自己的身體的界限和他人的界限,加強孩子對身體隱私的教育,學會保護自己。

寫在最後

父母和孩子是世上最親密的人,但是沒有界限感的親密只會成為孩子的慢性毒藥,侵蝕孩子的五臟六腑,讓孩子自食惡果。如羅志祥在大紅大紫時身敗名裂,如狄鶯的兒子孫安佐口出狂言要炸了學校,最後被警方逮捕。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最好的愛是適度地付出,得體地退出,而非讓越界的母愛毀了孩子!

如同哲學家弗洛姆所說:母愛的真正本質是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最終目的是為了孩子與自己分離。


所以,作為父母,您們準備好得體地退出了嗎?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