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文/MarvinNCC

兩年前,日本一檔綜藝的節目組來到中國,探訪了山東菏澤一個小鎮。

在鏡頭裡,日本民眾看到中國工人,正在那個簡陋的廠子裡埋頭工作。但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這些工人正在製造的是即將運往日本的棺材。

在那集節目的最後,工人們還衝著鏡頭喊道:希望日本的大家,都來買我們做的棺材。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日本節目組走進菏澤棺材小鎮,截圖自秒拍


中國新聞網報道,日本市場90%的棺材都出自這個小鎮。對於這個事實國內群眾同樣很晚才瞭解到。

今年年中,菏澤老闆招女婿的新聞被《齊魯晚報》報道,並很快在網絡上刷屏了——要求本科學歷,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專業,英語、日語流利,婚後可繼承家裡總價值近700萬的8家棺材店……

如此誘惑的條件,網友們紛紛挖掘起這個小鎮的故事,並逐漸展開一張中國棺材出口地圖。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菏澤老闆徵女婿,圖片來自齊魯晚報


老齡化社會助推臨終產業

有英國媒體今年12月17日報道,日本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老"的國家之一。該國65歲人口占比達到了28%。

年邁人群佔比過高,也導致日本人口自然死亡率,僅次於該國癌症和心臟病死亡率。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2018年該國死亡人數達到136.9萬人,創出二戰後最高水平;自然人口減少量達到44.8萬人,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自然死亡成日本第三大死因,圖片來自搜狐


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也使得日本真正的主力消費群體與大部分財富擁有者不匹配。之前,有節目採訪一位日本85歲的老人有多少存款。這位老人回答是"2億日元",這摺合人民幣大約為1200萬元。

這並非個例,在日本社會絕大多數的存款都掌握在老人手中。這個國家,可以說越年輕越沒錢。東京都政府曾發佈報告稱,日本家庭金融資產大約1800萬億日元,其中近70%的資產都在60歲以上的人群手中。

日本衛生勞動福利部,之後更是提供了一張的人均儲蓄圖。其中顯示,日本60-69歲居民人均儲蓄為1340萬日元,是日本社會可支配財產最多的群體。49歲及以下人群,往往是人均負債大於人均儲蓄。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日本老人比年輕人有錢,圖片來自職得


這樣的老齡化和社會財富集中度,使得殯葬業務更具空間。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曾報道,在日本會展界,常會舉辦一些上千人參與的葬禮展銷會。這被當地人稱之為臨終產業展(ENDEX),每年能夠帶來50億美元的產業規模。

根據日本消費協會的統計,一個日本人逝世,打理身後事需要的成本平均可達 12 萬人民幣,基礎的火葬儀式大約需要2萬人民幣。

殯葬服務公司是最大的獲利者,在日本東京,上市公司鎌倉新書的年收入已超過25億日元。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鎌倉新書最新財報,截圖自官網


棺材市場的中國機會

在臨終產業鏈中,棺材市場尤為火熱。

以國內市場為例,人民網曾於去年報道西北最大棺材交易市場場面壯觀,最貴一副上萬元。這個行業也可謂暴利。今年11月,湖南衡陽"棺材霸"團伙判刑3年半,則是出於為壟斷當地市場棺材生意,恐嚇周邊10公里市場不得賣相應產品。

在具體的加倍率方面,棺材生意可以達到近20倍。在澳大利亞市場,一個成本僅70澳幣的火化型"紙板棺材",殯儀館則可以賣出1300澳幣的價格。

日本人對棺材的討論較為開放。老人生前會自己挑選喜歡的棺材,大多顏色比較淺,比如粉色、天藍、深藍、黃色等。從日本電影《入殮師》中就能看出,這個國家對於殯葬儀式尤為注重。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入殮師》劇照


即使日本有"木棺"和"布棺"之分,但基礎材料都是木質結構。只不過,後者需要加蓋一層布而已。由於葬禮儀式結束後,棺材要跟隨死者一起火化,這就要求這種木質材料輕便、易燃。

泡桐木則是不二之選。

2006年之前,日本棺材生產商便是在貿易商手中拿泡桐。這些泡桐從中國西安等地出發,在山東菏澤等地進行簡單加工,製成桐木拼板後再運往日本。

但隨著日本年度死亡率增長,本土棺材製造企業產能不足。有媒體報道,2006年之後,日本棺材單價從3000-4000人民幣,一度被抬升至7000-8000人民幣。

菏澤的拼板加工商們看到了機會。當地生產商田林煥介紹,中國有穩定的木材和廉價的工人,做出來的棺材肯定比日本人的便宜。尤其是原料泡桐樹,在曹縣隨處可見。界面新聞報道,2018年曹縣泡桐總株數300萬株,年採伐桐木4萬多方。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路邊的泡桐樹,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當年,田林煥按著日本棺材設計圖樣,試驗近100次耗時2個月,終於做出了一模一樣的棺材。次月,他就向日本賣出了300多口棺材。

田林煥的企業叫德弘。目前,日本市場25%以上的棺材,都來自這家企業,他每年向日本出口30多萬口棺材。

今年5月,《電商在線》曾報道一位87歲日本老人山本涼子的逝世。

在他的個人電腦裡,這位老人已經早早安排自己的身後事。據稱,山本涼子從7年前就開始處理這一切,包括遺產分配、保險結清單、水電手續等。

在這份安排中,山本涼子標註了自己對棺材的需求,一定要是"帶有櫻花的粉色棺材"。而那口棺材,正好就是德弘製造。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德弘製造的棺材,圖片來自電商在線


日本大地震與菏澤棺材

說句實在話,棺材就是發死人財。德弘甚至整個菏澤棺材產業的崛起,可以歸結於日本人口死亡的增長。

2011年,日本9.0級大地震。根據日本警察廳的數據,這直接造成15895人遇難,1115人下落不明。在這個過程中,囿於避難條件和核輻射等問題,間接造成了3647人死亡。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日本大地震一幕,圖片來自上觀


這一年,德弘棺材出口總量是往年的4倍。此後,德弘年均出口量從4-5萬口,增長到了30-40萬口。

到現在,德弘已經在日本形成品牌效應。據田林煥介紹,有的消費者到店裡選棺材時,還會特意問有沒有德弘的。

德弘等棺材品牌的國外的火熱,也帶動了菏澤曹縣的產業發展。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德弘所在的莊寨鎮擁有木材加工企業2569家,林木個體加工戶5000戶,是全國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創匯基地,桐木製品出口量佔全國同類產品的70%。

而莊寨鎮所在的菏澤曹縣,木製品工廠超過了10000萬家,他們大多入駐了阿里1688平臺,進行跨境電子商務貿易。

這些企業吸引了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有當地人表示,同鄉去山東省省會城市濟南務工,一般也就3000-4000元/月,而回家就業保底5000元。而更多90後男生,在熟練掌握製造程序後,月收入超過8000甚至1萬元。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工人在手工雕刻棺材裝飾,圖片來自搜狐


在以棺材為代表的跨境電商發展中,曹縣共有中國"淘寶鎮"9個,中國"淘寶村"74個,分別佔全國的1/28、1/26,農村電商網絡年銷售額100億元。

山東廣播電臺報道,該縣網店5萬餘個,各類電商村級服務站1000餘家,電商園區6處,從業人員5萬餘人,帶動近15萬人就業,不少過去的貧困戶已過上了小康生活。


但日本棺材生意只有30年了

對於日本大地震造福論,多數人都覺得這是"不人道"的。但在中日友好平等的經濟貿易領域,供求關係也本就是市場行為。

更何況,這樣的市場行為可以預見的持續時間並不長久,大約30年。

上述界面新聞的報道顯示,日本65歲以上人群從1970年的729.1萬人,增長到了2017年的3417.6萬人,佔總人口27%。按日本2018死亡率10.1‰計算,當地市場棺材產業還有30年左右的興盛期。

30年後,日本市場棺材需求量逐步下滑後,菏澤棺材產業何去何從?

可能是回到中國市場。國家統計局顯示,早在200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就達到了7%,這個比例是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而到2018年,我國人口中有11.9%都是65歲及以上人群。

30年後的中國,老齡化程度可能將與現在的日本相似。

從人口學的角度而言,中國要保持這種穩定的人口,需要平均每對夫婦生育2.1個孩子。但這幾乎不可能——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估算,目前全球平均生育率是2.5,發達國家為1.7。然而2019年中國總和生育率預計將低於1.5,比以低生育率著稱的歐盟還低。

日本死人生意的社會分工,九成棺材來自山東,人均花費12萬元

中國曆年綜合生育率,截圖自快易理財網


只是,中國的殯葬不比於日本。《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七條顯示,禁止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出售棺材等土葬用品。而根據目前倡導火葬的形勢,未來幾十年國內火葬的地域將會越來越多。

中國棺材市場無疑會被進一步擠壓。

棺材終將不是可持續的產業鏈環節。在菏澤,德弘這樣的大型企業已經開始向上下游延伸,進行殯葬全系列服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8年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單具遺體平均消費約為20000元。而到2024年,我國殯葬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170億元,年均增長8%。

在這個毛利高達88%(國盛證券)的臨終產業中,菏澤佔據了喪葬用品環節的供應鏈優勢。以產業聚集效應向上下游拓展,菏澤那些頗具特色的棺材小鎮紅利不斷。


人性即市場

在《入殮師》中,小林父親說:"死亡就是一道門,它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階段。"入殮師是守門人,而棺材便是那道門。

而作為人一輩子買的最後一樣東西,它或許由最親近的人來決定——誰不想買好一點呢?這是人性,也是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