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是“藏畫之鄉”

同仁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是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地處“九曲黃河第一彎”,距省會西寧市約181公里,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青海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是“藏畫之鄉”

同仁在歷史上是遊牧地區。漢朝時期,同仁北部成為漢朝屯田之地。唐中宗時這裡作為金城公主的湯沐邑,賜於吐蕃。宋代是角羅蕃政權的勢力範圍。元明兩代,始以縣境保安為觸角,有中央屯軍的伸入,形成以隆務寺為中心的青海最大的藏傳佛教政教合一統治體系,一直延續到清代。

青海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是“藏畫之鄉”

唐卡

同仁在藏語稱為“熱貢”,意為金色的谷地。熱貢藝術是以藏傳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繪畫造型藝術再現,是多種藝術形式的統稱。其審美觀念、原材料使用、傳承習慣均獨具特色,在藏傳佛教、民間美術、建築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青海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是“藏畫之鄉”

酥油花

熱貢藝術產生於13世紀的青海黃南藏族地區,並隨著隆務寺的興盛而發展。產生在這裡熱貢藝術除唐卡以外,堆繡、泥塑、壁畫、雕刻等藏藝製作都具有很高水平。熱貢藝術的主要創作群體分佈在同仁縣的五屯村、年都乎村、尕沙日村、郭瑪日村等村落,又自成體系,其中五屯村以繪畫為主,兼事雕塑和堆繡;年都乎村以堆繡為主,兼事雕塑、唐卡和壁畫創作;尕沙日和郭瑪日村以唐卡和壁畫創作為主。數百年來這些村中的男子十有八九都傳承著從宗教寺院傳入到民間的佛教繪塑藝術,幾乎家家有畫師,戶戶畫唐卡,群體技藝之精湛,歎為觀止。因此,這裡不僅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也是著名的“藏畫之鄉”。

青海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是“藏畫之鄉”

堆繡

同仁縣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集區,各民族在這裡融合,交相輝映,民族文化多元多彩。熱貢六月會是藏族、土族群眾中盛行的大型祭祀活動,集儀式、慶典、歌舞、民間小戲表演為一體,已流傳1400多年,每年農曆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之間舉行,舉辦活動的村莊有五十多個,具有藝術學、宗教學、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土族於菟舞流傳於同仁縣年都乎村,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於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舉行,名為於菟的舞者上身繪上虎豹圖案沿村進行表演,包含念平安經、人神共娛、祛疫逐邪等儀式。

青海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是“藏畫之鄉”

同仁縣歷史悠久,不僅是重要的戰略要衝,也是青海省藏族文化留存比較完整的地區。境內元明時期修建的古城堡,如保安古城、鐵城山要塞、年都乎古寨、郭麻日古城等,至今還有較為完整的遺蹟。同仁縣府所在地的隆務鎮,具有700多年曆史的隆務寺和已有240多年曆史的隆務老城,是展現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有“西域勝景”之稱。以隆務寺為代表的藏傳佛教寺院有36座,其中隆務寺及附屬吾屯上寺、吾屯下寺、年都乎寺、郭麼日寺5處寺院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