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雨花石的形成與命名!

三峽雨花石的形成與命名!

“雨花石”是天然彩色瑪瑙,瑪瑙在古代就被歸為寶石一族,因其天生麗質,色彩斑斕,玲瓏剔透,紋理奇巧,形象生動,被稱之為“石中皇后”。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為主,其中紅色成分為鐵離子和亞鐵離子。雨花石石質為瑪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見於河床、河流階地的沉積物之中,雨花石又分為細石和粗石兩類,細石以瑪瑙為主,石質細膩,顏色豔麗,磨圓度高,晶瑩可愛;粗石質地較粗,以石英或變質岩為主,價值較低。美麗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現各種山水、人物、鳥獸、樹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聯翩,思緒入石,非常漂亮。由於雨花石種類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學成分極為複雜。以瑪瑙礫石為例,它來源於原生瑪瑙。一般認為,原生瑪瑙是由岩漿的殘餘熱液形成的。這種熱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紋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狀不同,或成瑪瑙球,或成瑪瑙脈。經過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瑪瑙脫落而出,再經過山洪衝擊,流水搬運,磨成卵石。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在礫石層中的雨花瑪瑙石。

三峽雨花石的形成與命名!

“雨花石的形成經歷了原生形成、次生搬運和沉積礫石層這三個階段,這樣才有瞭如今可供觀賞的雨花石。”

雨花石以其紋奇、色豔的自然美著稱於世。它的圈狀花紋是二氧化硅膠液圍繞火山岩空隙、空腔,由內壁開始,從外向內多層次逐層沉澱而成。在其生長過程中,常常發生帶色離子和化合物的週期擴散。原生瑪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它們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紅者為鐵,藍者為銅,紫者為錳,黃色半透明為二氧化硅膠體石髓,翡翠色含綠色礦物等等;由於這些色素離子溶入二氧化硅熱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現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使雨花石極其豔麗秀美。

“雨花石”是南京石友對瑪瑙質彩石的一種稱謂,沿襲千年,據傳說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雲光法師在南京南郊講經說法,感動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為石,故稱雨花石。講經處遂更名雨花臺。成語“天花亂墜”正由此傳說而來。

三峽雨花石的形成與命名!

前些年,三峽地區藏石家將當地的瑪瑙、花石、玉石與南京雨花石比較,發現這些花瑪瑙與南京雨花石完全一樣,於是取名三峽雨花石。

三峽雨花石以個大、色豔、抽象而著稱於世,三峽雨花石的定名,對三峽地區瑪瑙質彩石的推廣起到了巨大作用,首先統一過去五花八門的叫法,讓這些彩色瑪瑙歸類於雨花石一族,成為奇石的一大品種;其次,方便了文字表述和宣傳,借名楊名,使人一目瞭解,再次,推動了三峽雨花石市場的初步形成,為三峽雨花石立於中國雨花石之林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吸引了全國各地雨花石愛好者到三峽淘寶。

三峽雨花石的形成與命名!

“三峽雨花石”在宜昌三峽本地有諸多稱號,枝江人稱瑪瑙,夷陵人稱瑪泥光,猇亭人稱玉石,也有稱五彩石、花石頭......。

亮點一:渾然天成,鬼斧神工

宜昌瑪瑙石所含礦精成份達10種以上,因礦物成份的濃淡多寡不同,而出現繽紛的顏色變化。呈混合色或單色,而混合色一般都是各種顏色相互交叉,石上組成的花卉、景象等圖案,內在極其豐厚。

三峽雨花石的形成與命名!

亮點二:自然之美人天交流

雨花石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一塊絕妙的奇石,就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藏石和賞石是一種領悟,是一種回憶,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理解,是文明、和諧社會人們的一種特殊的精神需求。賞石是一種與大自然交流、對話的心理活動。當我們讀懂“天書”的信,自己收到了大自然發出的信息,奇石就成為我們最真誠的朋友。

亮點三:宜昌雨花,歷史悠久

我國是東方文明古國,對自然美的認識覺醒最早。賞石文化起於中國,源遠流長。黃帝以墨石制圭(古帝禮儀玉器)傳禹;周武王滅商得佩玉億餘件;孔子常佩玉避禍;戰國時期為爭一塊和氏璧釀成戰亂;而和氏璧,就是產於宜昌一帶的珍貴玉類的雨花石。宋·杜綰《雲林石譜》瑪瑙石:“峽州宜都縣產瑪瑙石,外多沙泥積漬,凡擊去粗表,紋理迴旋如刷絲,間有人物鳥獸雲氣之狀。土人往往求售,博易於市……”說的就是宋朝的宜昌,雨花石就已經商品化了。

三峽雨花石的形成與命名!

雨花石生成艱難,收藏亦非易事。它不僅是財力、眼力、毅力和緣分的結合,收藏過程本身,也是對藏石人綜合的考驗。

人有多深,石有多深;石品反映人品,人品決定石品。只有人石合一,才是藏石者最高的境界!就收藏的艱辛而言,恐怕也只有藏石人自己方能體味了。

雨花石得一常品易,得一珍品難,得一精品、絕品,更是難上加難!“一噸黃砂四兩石,百噸石中無一珍”,由此可見一斑。

在此作者還是建議各位石友、愛好者們理性玩石,多多學習交流,精益求精!

——中華快評

2020年4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