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資訊 | 酷啦CooLA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作者簡介

凱文·林奇 Kevin Lynch ,1918年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一個富裕家庭,父母是來自美國的第二代愛爾蘭居民。林奇曾就讀於美國當時一流的學校——法蘭西斯·派克中學。1984年去世,是美國傑出的城市規劃專家。代表著作有:《總體設計》、《城市意象》、《城市形態》等。他花費了5年時間研究人們在穿梭於城市中時,如何對城市空間信息進行解讀和組織,從而於1960年出版了他對現代規劃最有影響的著作《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目錄

第一章:環境的意象

1.可讀性

2.營造意象

3.結構與個性

4.可意向性

第二章:三個城市

1.波士頓

2.澤西城

3.洛杉磯

4.共同主題

第三章:城市意象及其元素

1.道路

2.邊界

3.區域

4.節點

5.標誌物

6.元素的相互關係

7.變化的意象

8.意象特徵

第四章:城市形態

1.設計線路

2.其他元素的設計

3.形態特徵

4.整體的感知

5.大都市形態

6.設計過程

第五章:新的尺度

附錄


正文

環境意象

凱文·林奇認為環境意象是觀察者與所處環境雙向作用的結果,他在書中通過研究城市在市民心中的印象,分析美國城市的視覺品質,主要著眼於城市景觀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讀性”,以及容易認知城市各部分並形成一個凝聚形態的特性。他驚喜於曼哈頓城市結構的秩序,也承認波士頓彎曲道路的神秘與離奇。他說:“一個可讀的城市,他的街區,標誌或是道路,應該容易認明,進而組成一個完整的形態”。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人在城市中識別方向)

意向的聚合可以通過長時間的接觸熟悉之後建立起對環境的意象,或是一個 新的環境符合觀察者頭腦中已形成的模式,作為環境的操控者,城市規劃師渴望提供供眾多人使用的環境,因此研究“公眾意象”忽略個體差異,對城市意象中物質形態的內容歸納為五種元素—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誌物,這五個要素在城市研究領域有重大的意義。

環境意象由“個性、結構和意蘊”三部分組成。首先必備的是事物的個性,即與其周圍事物的可區別性和作為獨立個體的可識別性;其次環境和觀察者之間存在一定關係;最後,這個事物必須為觀察者實用的或是情感上的意蘊。一個意向要在生活空間內充當

導向作用,它應具備以下特點,首先它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個體能在一定範圍的環境內工作,且必須是可讀的;其次它應該具有安全性,擁有附加的措施以適應不同的變化;最後,它還有一部分意象傳授給別的個體

“可意向性”即有形物體中蘊含的,對於觀察者都有可能喚起強烈意象的特性。如形狀、顏色、佈局或是更高意義上的“可見性”,物體不只是被看見,而是清晰、強烈的被感知。在這一特殊意義上作者認為,一個高度可意象的城市應該看起來適宜、獨特而不尋常,應該能夠吸引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和參與。蘇贊·蘭格認為建築是“一切被創造的可見的環境”。

三個城市

作者為驗證提出的觀點和方法對三個城市中心區進行分析,他們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新澤西州的澤西城、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

波士頓,研究地點為馬薩諸塞大街以裡中央半島部分。該地區歷史悠久,富有歐洲風情,在美國城市中十分特殊。它包括大都市區的商業中心和幾個高密度的居住區,其中有貧民窟,也有高級住宅。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波士頓城市鳥瞰)

1.幾乎所有被訪者認為這一部分的波士頓道路曲折迷惑,非常與眾不同

2.許多人強調他是一個古老的、歷史悠久的地方,城市髒亂,到處都是破敗的房子和摻插得新建築。狹窄的車道堵滿了人和車,沒有停車空間與寬闊的主路形成鮮明的對比。缺乏開放和休閒空間,大面積的區域功能混雜,具有標誌特徵的是沿河的窗戶、鐵花欄杆還有褐色沙石的建築立面。

3.擁有各具特色的地區,在中心區的大多數地方,僅通過周圍的一般特徵就能夠知道所處的位置。

如果波士頓地區能夠擁有清晰的結構和各異的特色,那麼它的生動性還會大大加強。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波士頓城市線描圖)

澤西城,位於紐瓦克和紐約市之間,是這兩個城市的邊緣地帶,幾乎沒有自身的功能中心,整個城市被佩利塞得巖壁切斷,由不同種族和階層的住宅區組成。十字交叉的鐵路線和高架快速線,是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路過的地方而不是能夠居住的地方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澤西城鳥瞰圖)

1.澤西城是一個缺乏特徵的城市,它的地圖幾乎是空白的。不協調、完全混亂的道路系統加重了空間的無序和結構的不均勻。澤西城不是一個整體,沒有中心,由許多居住區組成,沒什麼特別的。

2.雖然被訪者已經在這裡居住多年,但是沒有人能夠對城市由一個近乎全面的瞭解。他們勾畫的地圖經常是片段的,有大片的空白,更多的侷限於自己居住的區域。

在澤西城這種難以辨認的環境中,需要藉助的不僅僅是使用功能,而更多依賴的是功能的漸變,或是結構變化的相對狀態。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澤西城線描圖)

洛杉磯,位於大都市區的中心地帶,和波士頓完全不同,呈現的是另外一種景象。與波士頓和澤西城相比,我們在洛杉磯的研究區域只包括中心商業區和它的邊緣。被訪者對這一地區的熟悉並不是因為居住在此,而是因為他們在這一地區的某家辦公室或商店工作。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洛杉磯鳥瞰圖)

1.洛杉磯的中心區充滿了意蘊功能活動,到處都是大型而且獨特的建築,它擁有一個基本的形態就是近乎規則的道路網

2.頻繁的改建抹去了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識別特徵,而元素自身,儘管它們一遍遍的修飾,試圖表現華麗,但在表面上它們常常缺乏特徵

3.除了第六、第七和第一大街,很難區分一個又一個編號的街道,混淆十分嚴重,但幾乎沒有被訪者在其中迷失方向。

這裡的人們對古舊事物的情感依附似乎比守舊的波士頓還要強烈。不過洛杉磯的意象中似乎十分缺乏波士頓中心那種可識別特徵、穩定性和令人愉快的意蘊。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洛杉磯線描圖)

三個不同的城市,人們卻有些共同的意象特徵:

1.城市的景觀特徵,植被或是水面,經常會被欣喜地關注和談論;

2.人們不斷談論到社會的經濟階層不同而反映出的不同區域;

3.物質景觀體現時間推移的象徵方式,事實上人們經常描述城市景觀中形成對比的事物,比如空間的對比、地位的對比、功能的對比,以及相對的年代、清潔度或是地形的比較,元素及其特徵正是在這種整體的環境中變得清晰明瞭。

意象元素

似乎任何一個城市,都存在一個由許多人意象複合而成的公眾意向或者說是一系列的公共意象。我們對城市意象中物質形態研究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五種元素——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誌物。

道路是觀察者習慣、偶然或是潛在的移動通道,對許多人來說,它是意象中的主導元素。有時道路的重要性主要歸結為其結構原因,如果主要道路缺乏個性,或容易互相混淆,那麼就很難形成城市的整體意象。道路只要可識別,就一定具有連續性,此外,道路還應有方向性,通過一些特徵在某一方向上累積的規律漸變,沿線的兩個方向能夠容易區分。道路具有方向性之後,下一步就應該具有可度量性,使人們能夠確定自己在整個行程中的位置。通過限定空間視野,或是在顯著位置設置出色的建築物,形成方向的突然轉變,將會增加視覺的清晰度。當我們考慮一條以上的道路時,道路的交叉點就變得十分突出,因為這是人們必須作出決定的點。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日落大道)

邊界是除道路之外的線性要素,但觀察者並沒有把它與道路同等使用或對待,它是兩個部分的邊界線,是連續過程中的線形中斷。許多邊界是凝聚的縫合線,而不是隔離的屏障。邊界經常同時也是道路,於是占主導地位的是其交通意象,這種元素通常被畫成是道路,只是同時具有邊界的特性。邊界有時也可能和道路一樣具有方向性,不過大多數邊界不具備這一特性。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洛杉磯聖莫妮卡海灘)

區域是觀察者能夠想象進入的相對大一些的城市範圍,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徵。波士頓的一些採訪表明,區域是城市意象的基本元素。決定區域物質特徵的是其主題的連續性,它可能包括多種多樣的組成部分,比如紋理、空間、形式、細部、標誌、建築形式、材料、樣式、裝飾、色彩...等等。通常典型特徵作為一個特徵組被意象和識別,也就是主題單元。而要創造一個強烈的意象,必須對線索進行一定的強化。同時,社會意義(社會階層)對構造區域也十分重要。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印度焦特普爾)

節點是在城市中觀察者可以進入的戰略性焦點,典型的如道路連接點或某些特徵的集中點。當我們從更廣闊的層面上考慮時整個城市自身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節點。另一種主題集中的節點也經常出現,如洛杉磯的珀欣廣場。節點及時連接點也是聚焦點,同時,強大的物質形式對識別一個節點並非絕對重要,然而一旦空間有了形態,其給人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更加難忘。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洛杉磯珀欣廣場)

標誌物是觀察者的外部觀察參考點,有可能是在尺度上變化多端的簡單物質元素。由於標誌物是從一大堆可能元素中挑選出來的,因此其關鍵的物質特性具有單一性,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性,或是在整個環境中令人難忘。使元素成為標誌物,空間所起的作用重大。通常有兩種方式,其一,使元素在許多地點都能夠被看;其二,是通過與鄰近元素退讓或高度等的變化,建立起局部的對比。成為標誌物的地方元素的數量,不僅取決於觀察者對周圍環境的熟悉程度,也依賴元素自身的條件。聲音和氣味雖然不能形成標誌物,但它們有時可以強化有形標誌物的意象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波士頓扎基姆邦克山紀念大橋)

上述分析的元素類型都不會孤立存在,區域由節點組成,由邊界限定範圍,通過道路在其間穿行,並四處散佈一些標誌物,元素之間有規律的互相重疊穿插。不同元素組之間可能會互相強化,互相呼應,從而提高各自的影響力;也可能相互矛盾,甚至相互破壞。意象是一個連續的領域,某個元素髮生的一定變化可能會影響到其它所有的元素。

可以通過意象的結構特性,對意象進一步區分。在意象組織精度增長的連續統一體中存在四個階段:

1.各元素獨立自由存在,各部分之間沒有組織和相互聯繫。

2.結構在意象中佔據了一定地位,各部分之間根據大致的方向,或是相對的距離發生的一些粗淺的關聯,但總體上仍然缺乏聯繫。

3.也許在大多數情況下結構是靈活的,各部分之間以鬆散可變的方式相關聯,系鬆散而有彈性。

4.隨著連繫的不斷增加,結構也就變得有了剛性,各部分在各部分上都有了緊密的聯繫,所有變化都發生在內部。

城市形態

城市在不斷髮展,其經濟、文化、政治的歷史也在不斷地交錯變化,造就了佛羅倫薩的鮮明特色,即使縱觀全世界,這種特徵鮮明的城市仍然相當少。可意象的村莊或是城市區域眾多,但能夠呈現出一種連貫的強烈意象的城市在全世界恐怕也不超過二三十個。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意大利佛羅倫薩)

城市設計的線索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進行歸納:特異性、形態簡單性、連續性、統治性、連接清晰、方向性差異、視覺範疇、運動的意識、時間序列、名稱和意蘊。

特異性:或稱作圖底分明,是指界線鮮明(比如城市發展的突然終止)、封閉(比如個圍合的廣場);表面、形狀、密度、複雜性、體量、功能、空間位置的相互對比,相對比的可能是即時可見的環境,也可能是觀察者的經驗。

形態簡單性:指可見形態在幾何意義上的清晰性和簡單性,各組成部分的侷限性(比如一個格網系統、舉行或是穹頂的清晰形態。

連續性:指邊界或表面的連續(比如街道、天際線或是退讓線);各部分的相鄰(比如一組建築),有節奏的間隔重複(比如不斷出現的街角);表面、形狀或是功能的相似、類比或協調(比如使用相同的建築材料,開間 窗扇的重複,市場功能的相似,以且共同標誌的使用等等)。

統治性:指某一部分在規模、密度或重要性上超出其它部分而佔據統治地位,由此我們看到的整體將是一個基本特徵,附帶與之相關聯的組群(比如在“哈佛廣場”地區)。

連接清晰:指連接點和銜接處的高度可見性(比如在一個主要交叉口,或是海濱)、清楚的關係和相互聯繫(比如一個建築與其選址之間,或是一個地鐵車站與其上部的街道之間)

方向性差異:是指參照物的不對稱、漸變和放射狀的特徵,能夠區別元素的兩個端頭(比如一條上山、遠離大海、通向市中心的路),兩個側邊(比如面臨公園的建築),或是兩個主要方向(可以通過太陽的方位,或是南北大道與東西街寬度的不同)。

視覺範疇:指能夠在事實上或是象徵性地增大視線範圍滲透性

的特徵。

運動的意識:是指觀察者通過視覺和運動知覺,感受到自身真實或潛在的運動的特性。

時間序列:指通過時間變遷感知的序列,不僅包括簡單的項與項之間的連接,即某個元素與前後兩個元素簡單的交織,而且包括那些確實是及時建造而因此具有韻律特性的序列(比如標誌物能強化形態,最終形成一個高潮點)。

名稱和意蘊:指那些能夠提高元素可意象性的無形特徵

上述所有這些特性並非孤立地發生作用,如果只有一種特性單獨存在,或是特性相互牴觸,最終的意象就會被弱化,需要付出努力來進行識別和組織。

大城市具有多重的意象,比如在日夜、冬夏、遠近、動靜的不同條件 下,或在有意無意之中,形態的處理應該具有一定的

連貫性。主要的標誌 物、區域節點和道路在各種不同的狀態下均應該可以識別,仍然是客觀狀態而不是抽象意義上的識別 。雖然複雜的現代城市需要連續性,但它也通過單體特徵的對比和個性提供給人們很多的享受。在環境發生鉅變時,應保留特定的標誌物或節點,將區域特徵的主題單元貫穿到新的結構中去,對道路進行再利用或是暫時保留下來。

一個大都市區域的整體可意象性,井不等於其中每一個點的意象強度都相同,而是應該具有主導的輪廓和相應更寬廣的背景、關鍵點以及連接組織。

新的尺度

我們在第一章指出了感知城市的特點,即可讀性,營造意象,結構與個性和可意象性。因此,環境意象的生動性與連貫性是享有和使用城市的決定性條件。

儘管在今天大尺度的可意象環境非常稀少,但依然離不開它,它也指出了新型設計的途徑。但有一點很明確,即在一座城市或大都市的形態不會展示一些巨大、分層的秩序,因為它要適應數以萬計市民的感知習慣。它必須鼓勵它的觀眾來探索這個世界。其實我們對環境的需要不僅僅是其結構良好,而且它還應該充滿

詩意和象徵性。由於生活的緊張和密集的各類人群,大城市充滿了象徵性的細節,是一個傳奇式的場所。正如弗拉那根所說,它是“充滿令我們困惑的景觀”。

結語

本書到此也就結束了,凱文·林奇在數十年前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新的評價城市形態的方法,首次提出了通過視覺感知城市物質形態的理論,是對大尺度城市設計領域的一個重大貢獻。文章的最後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城市是人創造的,城市給人最精彩的感覺應該是起源於藝術,發展於需求”

本期的輕讀到此也就結束了,下期我們將帶來另一本關於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的書籍來自丹麥建築師揚·蓋爾的《交往與空間》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本文編排由酷啦CooLA團隊收集整理,版權歸酷啦CooLA所有。

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

請及時和我們聯繫,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聯繫電話:18038083763;郵箱[email protected]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書籍產品# 一本不容錯過的書——《城市意象》(美)凱文·林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