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怎樣一個人?且看看他自己怎麼說

孔子是怎樣一個人?且看看他自己怎麼說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孔子說:“我十五歲時有志於鑽研學問,三十歲時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四十歲時開始不惑於事,五十歲時清楚自己應當肩負的使命,六十歲時能夠從容面對各種言論,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逾越規矩。”

2.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的天才,而是喜愛傳統文化,靠勤勉學習而得到知識的人。‘’

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譯:孔子說:“十戶人家裡面,一定會有一個像我一樣講忠信的人,但都不如我喜愛學習。”

4.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譯:孔子說:“我曾一整天不吃東西,一整夜不睡覺,用來苦思,沒什麼效果,不如踏實地去學習。”

5.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譯:孔子說:“也許有不懂而胡編亂造的人,我不是這樣的人。多聽,選擇有益的去學習並收納進自己的思想體系;多看並記住以做經驗參考;在不斷地學習積累中增長學識。”

6.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譯:孔子說:“傳述先賢的智慧心得而不加以創造,本著傳承的信念和對傳統文化的喜愛,私下裡我常常把自己比做殷代的老彭。”

7.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孔子說:“默默地揣摩、領會學過的知識並記住它,不斷地去學習而不感到厭煩,教誨別人而不倦怠,這些我都做到了多少呢?”

8.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譯:孔子說:“凡是帶著見面禮來誠心向我求學的,我沒有不盡心教誨的。”

9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譯:葉公向子路打聽孔子,子路沒回答。孔子說:“你怎麼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都忘記了吃飯,快樂得忘記了憂愁,連自己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10.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譯:孔子說:“求取財富如果合乎道義,即使像為人執鞭這樣的下等差事,我也會去做。如果不合乎道義,我還是做我喜歡的事吧。”

1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譯:孔子說:“吃粗食喝清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就在其中了。用不合乎道義取得的富貴和權勢,對於我來說像浮雲一樣。”

12.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譯:孔子說:“就學問來說,我和別人也差不多。但身體力行成為一名君子,我還沒有做到。”

13.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叩其兩端而竭:表現的動作是從一端到另一端敲擊而沒有遺漏。

譯:孔子說:“我是無所不知的人嗎?不是的。有學識淺的人來向我請教事情,我本來是對那件事情一無所知的;我是針對那件事一步一步地進行提問,並加以詳細分析,而達到幫助他解決問題的目的。”

14.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譯:孔子說:“若說達到了聖與仁的境界,那我怎麼敢當?但是向著那個方向努力而不懈怠,盡心教誨別人而不厭倦這兩個方面,還可以這樣說。”

15.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譯:太宰問子貢:‘’你的老師是聖人嗎?怎麼會擁有那麼多的才能?‘’子貢說:‘’固然是上天想要他成為一個聖人,所以才讓他擁有那麼多才能。‘’孔子說“太宰他了解我嗎?我年少時貧賤,所以多學了一些粗淺的技藝。在上位的君子會學習這麼多技藝嗎?不會的。”

16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譯:孔子說:“在外盡心盡責侍奉公卿,在內無微不至敬愛父母兄長,治喪不敢不盡力,喝酒不貪杯誤事;這些我都做到了多少呢?”

17.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孔子對子貢說:“賜啊,你以為我是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並且把它們牢記心間的人嗎?”子貢回答:“是啊,難到不是嗎?”孔子說:“不是的,我的學問是有一個根本的思想在貫穿始終。”

18.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譯:一個高個子和一個壯漢在田裡並排而耕,孔子一行路過,派子路去打聽渡口在哪裡。高個子問:“那個駕車的人是誰?”子路說:“是孔丘。”問:“是魯國那個孔丘嗎?”答:“是啊。”高個子說:“那他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啊!”子路又問壯漢。壯漢問:“你是哪一位?”答:“我是仲由。”問:“是魯國孔丘的弟子嗎?”回答:“是啊。”壯漢說:“現在的世道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樣,流到哪裡都是一樣的,誰能改變呢?你與其跟隨孔丘這樣的避人之士,還不如學做像我們這樣的避世之士啊?”說完接著耕田。子路回去把這些話告訴了孔子,夫子悵然說道:“鳥和獸不是一類的不會在一起,我和這些人也不是一類的,但誰又跟我是一類的呢?如果天下有道,我孔丘也就不會想改變他了。”

19.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譯::孔子說:“沒人懂我啊!”子貢問:“為什麼說沒人懂您呢?”孔子說:“不會去埋怨天,也不會去責怪人;下學人事而上達天命,能懂我的大概只有老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