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剛剛過去的世界讀書日,讓讀書這件事在這兩天又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雖然,當天還有接二連三的瓜等著群眾們吃,但作為閱讀的節日,小編也只能在此為之挽尊一下。

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4月20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在線發佈了第17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用數據說明了過去一年國民閱讀情況。


小編簡單粗暴地來直接給大家說一下調查結果,那就是:

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的3.32本減少了10本。


暫且不論這個調研的樣本量的選取及規模,以上這個數據足以讓小編這個出版業從業者哭暈在廁所,第10001次湧起想要轉行的念頭!


不過,小編依然相信,喜歡讀書的人還是有的,尤其還有一部分潛在的讀者,他們因為不知道如何對讀書這件事下手,所以光是在如何選書、怎麼讀書這些問題上糾結,就浪費了好多時間。


小編身邊就有很多小夥伴對閱讀有著很高的熱情,但面對浩如煙海的圖書,往往無所適從,不知到底讀什麼書才好?


一方面迫切地想要通過閱讀來充實自己,另一方面又因為缺乏自主的閱讀經驗,往往在選書、讀書這件事上很迷茫,沒有方向。所以,有很多小夥伴也會來找小編推薦閱讀書目。


這說明其實很多人還是非常認可讀書這種行為,只不過被卡在了門檻上。閱讀的好處毋庸置疑,但丁說過,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而閱讀,就是培養知識和美德品性最好的方式。再加一句,也是最經濟實惠的方式。


那麼今天,小編就根據自己讀書、做書的經驗,來跟不知道讀什麼書的小夥伴們分享下如何選書、讀書的問題吧。


1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不管做什麼事情大抵都是有動機的,那這個動機就是你的目標。


一般來說,讀書不外乎為了提升自己,例如學習技能、收穫新知、提升思辨力、備戰考試,為今後的個人發展積蓄力量。還有一種就是純粹出於興趣去讀喜歡的作品,可以是為了陶冶情操,順便提升下個人素質水平,也可以單純地就是消遣一下。


因此,根據不同的目的,就可以按圖索驥地去尋找你想讀的書是在哪個領域了。


如果是為了提升自己,肯定是因為對當下自己的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比如覺得自己在職場上的溝通能力有待加強,那就可以去找溝通方面的圖書來讀;覺得自己在原生家庭方面有些問題,那就可以去找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一類的書來讀。


那如果你純粹是出於興趣,那就隨便選了,你想讀啥就讀啥,小編不會攔你的!


記得讀高中時,小編的一位老師就建議,在30歲之前讀書要讀雜,別管什麼書,都拿來讀一讀,開卷有益嘛。確實,書讀多了,自己有了點體悟,就會漸漸形成自己的一套選書、讀書方法。所以如果現在感到迷茫的讀友們,先別想那麼多,可以為了興趣,有啥書先讀起來再說。


2 如何選書?


當下圖書出版的速度越來越快,平均每年有約20萬種新書出版,但其中好書的比例可能連1%都不到。


小編在有限的做書經歷中,見過最快的圖書出版時間是1個月,意即出版社在拿到書稿後,在1個月內走完三審三校、排版、封面設計、印刷等所有流程,這速度真的算是很快了,因為正常的流程,最快都要3個月。


不過,這也有一定的原因。一方面確實是因為熱點轉瞬即逝,不加快速度的話,等到幾個月後圖書出版,熱點可能就已經過去了,書就成了明日黃花,這是出版業較之互聯網的劣勢;另一方面,圖書本來是對社會知識的一個沉澱,不同於一般的刷屏文章,往往圖書的內容都是經過作者系統性地思考、提煉、檢驗,有的更是經過自身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才落筆成書,而這也是出版業較之互聯網的優勢。


但往往經過出版商的包裝,讀者可能很難知道一本書到底是淬鍊的精華,還是迎合市場的廢紙。從根本上說,這是出版工業化、圖書商品化帶來的結果。這種現象的存在,實際上是在讀者和好書之間挖了一道鴻溝,從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許多讀者對閱讀的熱愛。所以選書尤其要看出版品牌和作者口碑。


當你確定好了自己的讀書目標時,就可以著手開始選書了。就拿小編來做個例子吧。


小編在經歷過一通亂讀——通過道聽途書、收集各類閱讀書單、榜單來讀書——後,漸漸發現,很多書能帶給小編的唯一收穫就是:這書不配讀者浪費時間去閱讀。但確實有的書值得多讀幾遍,你會發現因為不同的人生階段,經歷的不同,讓你對書會有不同的理解。


在被爛書吊打之後,小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棄五花八門的推薦書單,進而梳理出自己專屬的閱讀框架。而豆瓣是個好東西,可以幫助你進行梳理。


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以上就是小編給自己梳理出來的閱讀框架,把自己的閱讀需求分為了19個類別,這些類別就涵蓋了技能提升和陶冶情操兩大類,例如經管類、閱讀技能類、寫作技能類、心智模式類、理財類等,都是實打實的技能訓練。而像外國文學類、中國文學類、信仰類、人物傳記類等就是用來陶冶情操的。


有了這個框架,你可以在發現想讀的書時,就把它加到相應的類別裡面,這樣就方便自己暫時不知道要讀什麼的時候,可以按圖索驥從中選一些書來讀。這種方法適合長期的閱讀。


當然,如果你有很強的問題意識,迫切地想要解決當下的某些需求,想要通過閱讀快速地掌握某個領域知識的全貌,那就要有針對性地閱讀了。


還是拿小編為例吧,小編剛剛入出版這行的時候,對做書一知半解,迫切地想要儘快適應角色,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於是,去看看出版業資深人士是怎麼解讀這個行業,就成為小編快速瞭解出版行業的利器。於是,小編扒遍了各大網站,根據出版社和作者兩大原則,篩選出了3本出版業資深從業人士所寫的圖書,分別是:


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老貓學出版》,陳穎青,浙江大學出版社

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編輯力:從創意、策劃到人機關係》,【日】鳶尾賢也,浙江人民出版社

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如何提高編輯力:一位資深總編的來信》, 周浩正,金城出版社

以上這些圖書的出版社都是正兒八經做書的出版社,作者也均為出版界的資深人士,其中一位還是日本出版界的,眾所周知,日本出版業是相當繁榮的(雖然讀下來,發現可能跟中國出版業還是有所差別)。


在這3本書裡,作者傾囊相授了出版業的苦與樂,實實在在地敲醒了對這個行業還抱著理想情懷、想要靠愛發電的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也讓小編在工作中檢驗、實踐了書中的理念,更有的放矢地關注行業固有的弊端,例如干不過互聯網、很可能涼涼,然後去思考如何工作中加入新元素,來避免這些痼疾。


3 書讀完就忘,怎麼破?


讀小說是圖爽,爽完一陣子,就忘得一乾二淨。這沒什麼,畢竟讀書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消遣、為了爽,罪疚感什麼的,萬萬使不得。


但是!


對於需要在職場中、在生活中slay全場的成年人,讀書畢竟依然還是一件性價比最高的提升自我、改善現狀的方式。如果讀書時,僅僅是讀完一遍,就丟在一邊,也未將書中理念付諸行動,那其實和沒讀過這本書一樣,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當在讀書時看到一個深有同感、深受啟發的觀點時,當即拍腿喊著“哇,真牛B啊”,然後轉頭就忘了,這樣的閱讀對自己的幫助其實非常有限。


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在此,小編十分推薦拆書幫的讀書方法——“便籤學習法”。這個方法將閱讀分為R(read,閱讀片段)、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話重述知識)、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和A2(以後我怎麼運用)。


那小編在這個方法的基礎上做出了自己的實踐,形成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小編讀書時會做讀書筆記,筆記的內容主要包括每日讀書精要摘選(R)、每日讀書個人收穫(I),當讀完一本書的時候,會來做個總結,提煉這本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本書給出的解決方法和答案是什麼(I),最後記錄下自己可以在生活中運用書中的理念(A1+A2)。


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書,看完這篇你就懂啦!

以上,是小編剛開始運用這個方法進行的一個讀書筆記。當然啦,閒下來,經常翻閱這些讀書筆記,檢驗自己的實踐成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喔!


不管是學以致用的書,還是陶冶情操的書,都可以拿這個方法來檢驗自己的讀書成果,並幫助自己改善現狀。


4 結語


在充斥著碎片化信息和生存壓力急劇上升的時代,靜下來讀書是一件奢侈的事。選書時的信息收集,讀書時的辯證思考,閱讀後的交流分享,認真閱讀所要求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時間和精力。


然後小編始終相信,在閱讀時創造的高強度心流,給我們在浮躁世界中創造了一片寧靜之地,讓我們的心靈暫時有棲息之地,充滿電,然後再出發。


當然這篇文章只是粗淺地說明了一下如何選書、讀書,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