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文旅觀察|“旅遊洞穴”裡的一部城市發展史

“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2019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介紹說。

而這對於不斷髮力新舊動能轉換、尋找新增長點的山東來說,無異於一個更加積極的信號——2020年是山東文旅融合第二年,如何利用文旅融合產生的增長力服務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將成為山東省及16地市的新命題。

山東文旅觀察|“旅遊洞穴”裡的一部城市發展史

大山裡的天然溶洞與文旅品牌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起步早、發展快的城市如重慶、成都、青島等,早已將文旅產業作為城市品牌中的靚麗元素,從這一角度來說,文旅產業之於這類城市,是“錦上添花”式的賦能。

但還有一類城市,它們率先以強有力的文旅品牌,為城市發展提供了“雪中送炭”的經濟增長力。

山東臨沂沂水縣,著名的革命老區,“紅嫂故里”,沂蒙精神發祥地之一。“紅色”早已成為這座縣城最為鮮亮的底色,相應的,“紅色旅遊”也成為沂水縣乃至整座臨沂市最具知名度的文旅項目之一。

而另外一項,就是沂水縣的“旅遊洞穴”。

山東文旅觀察|“旅遊洞穴”裡的一部城市發展史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06年,或許是可考證的“旅遊洞穴”首次進入全國文旅產業討論範圍的時間。根據《齊魯晚報》此前的報道,2006年“五一黃金週”期間,省道沂邳路的嚴重堵塞引發了一場關於“沂水旅遊現象”的討論。

以文旅產業的發展帶動一隅經濟轉型崛起,是“沂水旅遊現象”的核心。

沂水縣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沂水接待遊客共27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4億元,而沂水縣這一年的GDP數據為139.6億元。擁有天然地下畫廊項目的院東頭鄉因旅遊業的發展,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同年8月13日至14日,由張善久帶領的龍岡旅遊集團地下大峽谷旅遊區引發的“沂水旅遊現象”暨臨沂旅遊發展研討會在沂水縣召開,這也是龍岡旅遊集團首次進入“公眾視野”。

回溯張善久與龍岡旅遊集團的歷史,幾乎與沂水縣旅遊業的發展同頻共振——1999年,張善久抓住山東省旅遊業發展黃金期的風口,創立了沂水縣第一家旅行社——沂蒙山旅行社,這也成為沂水縣旅遊業的開端。2000年,張善久投資開發了世界罕見的螢火蟲水洞景區、打造擁有溶洞漂流的地下大峽谷旅遊區,並於2004年創建龍岡旅遊集團。

這也再次印證了城市與品牌的共生共長理論,品牌之於城市的反哺力是強勁的,尤其對於沂水縣這一高山之上以農耕業為主的城市來說,文旅品牌的出現,正在改變整座城市的經濟大格局。

回到最初的問題,旅遊業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什麼?

2014年6月12日,沂水縣被中國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成為山東省首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根據沂水縣統計數字,2019年沂水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0.3:38.5:51.2,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16.79億元,增長8.1%。

在脫貧攻堅戰中,沂水縣也以旅遊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並將旅遊扶貧工作作為鄉村旅遊工作的首位。沂水縣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該縣5個國家、省級旅遊扶貧村村集體均增收3.5萬元,450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增收660元;7個市級旅遊扶貧村村集體均增收1.9萬元,12個重點旅遊扶貧村實現全面脫貧。

而這座城市孕育出的文旅品牌現在又如何了?

2010年,龍岡旅遊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山東省首家境外上市旅遊企業。2017年1月,集團旗下的山東龍岡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成為國內首家掛牌上市的溶洞旅遊企業。

山東文旅觀察|“旅遊洞穴”裡的一部城市發展史

圖片來源:攝圖網

走出大山的文旅品牌與它的“山洞傳奇”

有趣的是,2010年成功境外上市的龍岡旅遊集團又被稱作“全國旅遊洞穴第一股”。對龍岡來說,天然溶洞是其發跡的根基,亦是其“山洞傳奇”的底色。

根據螢火蟲水洞·地下大峽谷官方網站介紹,山東地下大峽谷旅遊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內風貌獨特呈峽谷態勢,鐘乳石形態各異;螢火蟲水洞旅遊區內有一處特大型地下暗湖岩溶洞穴,該溶洞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以大量鍾乳、奇石及螢火蟲景觀見長。

毫無疑問,天然溶洞是絕佳的自然旅遊資源,但對龍岡及沂水縣來說,如何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著意增加創造性文旅項目,將成為這座城市旅遊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山東地下大峽谷旅遊區內,有一處長達6100餘米的暗河,龍岡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漂流項目,挖掘溶洞的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段長達1000餘米的溶洞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證為 “最長的溶洞漂流”。

而這一創新性文旅項目,也被視作地下地質奇觀溶洞旅遊品牌升級的結果,為龍岡一舉樹立了“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的市場品牌。

2008年7月25日-27日,首屆中國沂水地下河漂流節成功開辦,這一兩年一次的節慶活動,也成為沂水縣旅遊業的一張新名片。

至此,講述“洞穴文化”成為龍岡旅遊集團文旅項目的主旋律,而龍岡,也正在試圖讓這“洞穴的故事”走出大山,將“沂水旅遊現象”變成“沂水旅遊模式”,複製到全國各地。

在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背景下,龍岡旅遊集團聯合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惟鼎大千投資管理集團發起了母基金50億元的精品旅遊產業基金,基金獲批後,在母基金直投的同時設立多個子基金,使資金總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將緊緊圍繞山東“鄉村振興”戰略、“經略海洋”戰略,全力投資發展鄉村旅遊領域及海洋旅遊領域的重點項目。

據介紹,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龍岡集團計劃用至少50億元在山東各地投資開發不少於20個的田園旅遊綜合體項目,涵蓋特色農產品、花卉景觀、青少年喜愛的趣味性、體驗性項目,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的綜合體項目,並投資多個標準高、特色鮮明的鄉村養老養生、鄉村民俗演藝、特色民宿、教育培訓等精品鄉村旅遊示範基地。

而圍繞“經略海洋”戰略,龍岡集團計劃用50億元以上投資、培育海島度假養生、郵輪旅遊、海洋運動旅遊等一系列具有“海洋+”特色的海洋旅遊項目;同時投資多個旅遊產業鏈中的相關項目,如旅遊電商、旅遊商品、創意及創客機構等,使每個旅遊項目更精緻,更別緻,旅遊業態更豐富。

此外,龍岡集團也計劃在全國範圍內甄選100箇中心城市,打造熱點旅遊目的地,而核心,正是已經形成模版的“山洞傳奇”。

所謂“山洞傳奇”,是以龍岡現有資源樣板與洞穴文化相結合的標準化洞穴綜合體旅遊景區,在複製成功景區模板的同時進行提煉和優化,是國內旅遊行業首個標準化的城市內洞穴主題景區。

項目採用平地建設、人工建造,包括“螢火蟲水洞”“地心兩萬裡”“洞穴昆蟲部落” “夢幻漂流”“ 雪域冰洞”五大部分,以獨特的螢火蟲、蝴蝶等生物資源和溶洞地質條件為依託,輔助聲、光、電等手段,將旅遊與科普有機融合,真實地還原了生物的生活場景和洞穴內的生態環境,豐富體驗者的感官。

山東文旅觀察|“旅遊洞穴”裡的一部城市發展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介紹,龍岡集團的項目將以山東為主,覆蓋廣西、貴州、重慶、浙江等地並逐步向其他省市及東南亞地區擴張,計劃用5年時間,人工洞穴及自然洞穴數量超過100個;同時將繼續著力改革,以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拓展新領域,在改造傳統景區同時,以智慧旅遊為方向,並實現旅遊產業的國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