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堯李氏
現在農村各家各戶還在存儲糧食嗎?家裡還有甕嗎?
在北方地區,這些年來,小麥的商品化率明顯提高,除了部分年齡大一些的農民還會存一定比例的糧食,作為備荒備災的“儲備糧”,大多農民都是選擇要麼收穫下來之後直接出售,要麼找個合適的時間直接全部出售。然後家庭用的口糧,如麵粉、麵條、饅頭等也是直接去購買。
從北方農村的儲糧條件來看,隨著住房條件的改善,很多農民會把收穫後沒有出售需要存一段時間的糧食放在樓上或一個單獨的房間,但前些年所謂的糧囤儲糧,還是不多見。更多的是蛇皮袋存儲,方便再整曬或出售。
南方地區是水稻主產區,鑑於加工工藝的不同,很多農民還保留著留口糧的習慣。在新稻穀收穫之後,留下足夠家人吃的口糧之後,剩下的出售。這個比例根據家庭的人口、是否外出打工等等綜合考慮。
時至目前,國內外糧食危機的風險,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而變得微妙了起來。雖然國內的口糧品種庫存充足,進口量比較少,但在大疫大災之年,國人的傳統備荒心態再次被調動了起來,城裡的居民最近不少出現了去買米買面屯糧的情況,很多大爺大媽們都憂心忡忡的怕缺糧;農村的人們也在議論要不要屯糧不賣,當然相對來說要更有底氣一些,畢竟地裡只要長著莊稼,農村人的心裡就比較安穩。
糧小咖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改變,交通運輸四通八達,生活用品琳琅滿目,取消了以前存貯積累的理念。並且由於糧食生產使用化肥,私人存貯難度較大,受潮易生蟲,多數人不存糧,既是有存也不多。相信有黨的正確領導,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人民有能力戰勝一切困難,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李爾勳1
這個問題讓人感覺挺親切的,因為從農村出來的人都對糧食有一種特有的感覺,我就是有這種感覺的其中一員,下面通過幾點來說說有哪些人還在存糧和在家使用甕的人吧。
先說說以前人們存糧的原因
多年前,人們種植的糧食產量低,很多人每年除了交公糧,剩下的部分糧食就作為日常的生活用,平時可以用糧食換購一些生活、農用物品,也可以說那時的糧食除了吃,其他的功能還是很多的。那麼剩下的糧食,一般是農戶家有自己建設的小房子當做糧倉,這種小房子大多是地基高一些,室內室外做好通風、防潮措施,但是有一點卻無法徹底防範,那就是令人討厭的老鼠,常常是在糧食裡築巢、啃食,破壞一部分糧食。也有人在院子裡用大甕存糧,把大甕用磚墊高,把糧食倒進去,翁口用大板蓋住,防潮、防水也放老鼠,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方式是把高粱杆編起來,圍成2米來高、直徑1米半的圓筒狀,把玉米放進去,這是交公糧後的全部盈餘,也是一家人未來一年裡的粗糧,和養殖牛羊雞鴨要用的部分飼料之一。
現在的農村現實情況
近幾年農業機械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很多小麥、玉米在地裡熟透後,用聯合收割機從收、秸稈還田到裝袋運走都是一氣呵成的,也有的是由麵粉加工廠直接進入地塊收割,最後過地磅直接運進麵粉及工廠,最後給村民們一個存糧的小本,到時到麵粉廠直接領面就可以了,簡單、方便。而有一部分玉米在剛長飽滿玉米粒還沒有完全熟的時候,就被賣給了養牛場作為清楚飼料,這個更加直接。最後剩餘的部分玉米和小麥會被農民拉回家,玉米存放在新型的玉米容器裡,小麥則要做好防潮,還是有部分人選擇防潮效果比較好的甕存放,但是現在的人家裡除了大量的存放玉米之外,對小麥的存放是很有限的。因為現在的農戶家即便是搞養殖,也不會直接喂麥粒和玉米粒了,取而代之的是現成的飼草和飼料。
結語
現在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和現代農業進程的不斷推廣,很多農民已經不存糧了,或者只是少量存放,具體的用途也是由原來的“家有存糧心不慌”的心結,轉向了少量的存放,其實也是有一定的心結,而對於現在很多農戶存放玉米的原因是麵粉廠使用小麥與玉米相比,使用的玉米還是太少了,所以,村民們基本是等價格好了,會把存下來的玉米大批量賣掉。然而,用甕大量粗糧的人家已經基本不見了。很多人家把甕放在院子裡、衚衕口上,或種上花草、或當做院子裡的裝飾品,但不管它們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都是與主人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