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頭條真是一個社會大學,上週提交了第一節課作業,關於“在路上”主題,我寫了一個景區的遊覽過程,雖然字數達到1000字,格式、配圖也都OK,但是沒有通過,老師的評語是

“內容簡單羅列,缺少詳細分析和論述”,我看了後茅塞頓開,是啊,我寫的就是一篇流水賬啊,後來重新又寫了一篇再次提交,這樣第一節課才通過了,感謝老師的提點。

進入正題。

今天是頭條公開課的第二節課,作業是關於“奇妙假期”,分享旅途故事。是啊,作為一個愛好旅遊的人,腦海裡有很多旅程,這裡我就選其中一個我覺得最“奇妙”的分享給大家,因為那次旅行讓我沒得到以往旅遊的放鬆,反而更沉重,同時又讓我在歷史長河遨遊一番,一飽眼福不是很奇妙嗎?

相對於自然景觀,我更喜歡歷史遺蹟,所以那次旅行選擇了南京。

那個時候還在上海讀大學,所以去南京很方便,一張高鐵票,1個多小時就到了。就在我剛下火車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歷史氣息,這還沒到城裡呢,這歷史氣息也太重了吧?接著我發現,好多有名的景區就是地鐵站,特別方便。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從下馬坊到中山陵地圖

因為我同學在南京農大,他建議我先去和她匯合,而紫金山就在農業大學對面,所以我們首選紫金山。我們從下馬坊出發,往山裡走,一直走到梅花山景區,那個時候梅花開的特別好,很漂亮,接著看到一個歷史遺蹟,是三國吳大帝孫權的陵墓。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雖然看到吳大帝的陵墓只是一個小型墓冢,不見碑表,僅存一個石碑,一座石橋,但是看到這就想到三國時代的叱吒風雲,孫權與劉備建立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的情景,三國鼎立的基礎離不開他。個人感受:不過,聽說孫權是否真的葬於此,還是一個疑問。我個人覺得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我又對三國人物進行了一次深入的瞭解,退一步講,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忘記,歷史疑雲留給考古專家,我們老百姓只要去好好紀念它,把有價值的東西傳承給後代即可。

在南京民間還流傳說,明太祖建造孝陵時,下令遷移這一帶墓冢,寺廟時曾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就讓他給我守門吧”。這樣在建孝陵時,僅將孫權陵前的石麒麟遷往別處,孫陵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故此在建明孝陵時蔣陵沒有被破壞,而明孝陵的神道繞過孫陵崗,後僅存一小型墓冢,不見碑表。

明孝陵就在不遠處,明孝陵是明朝朱元璋的陵墓,一下子把我從三國拉到回了明朝,走在通往明孝陵的神道上,兩旁的石獸特別莊嚴威武,石刻藝術之高可見一斑,明孝陵寢主體建築自正門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門、碑殿、方城、寶頂等。聽說明孝陵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不禁感嘆,老朱真的挺會選陵墓的。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明孝陵石刻

中山陵也在鐘山上,孫中山先生葬於此,從山底到山頂共392個臺階,一層一層爬上去,累的一塌糊塗,上氣不接下氣,不過到達終點的時候,真的很有成就感。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中山陵

我個人覺得非常值,這不就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嗎?與剛看到的明孝陵截然不同,我發現中山陵建築不是純粹中國風,它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中西合璧,顯得非常莊嚴又簡樸,別創新格,真的大開眼界。山頂俯視紫金山全貌,很有感覺,這不單純是對自然景觀的讚歎,更多的是對建築設計的尊敬,對這段歷史的銘記,體會先人們創業的艱辛。所以,我們要時刻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中山陵

一座只有400多米的山讓我從三國到明朝又到民國,整個過程又累又艱辛,不過太值了,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真的是一飽眼福了。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雞鳴寺

一天下來只爬了一座山已經很有緊迫感,這才只是南京的一個景點啊,第二天我們去了玄武湖,去了雞鳴寺,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了進一步體會。爬上了玄武湖邊的明城牆,對明朝歷史又多了一份真切的感受。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明城牆

進入了總統府,又去了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對民國的各種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東南大學

後來又去了紀念館,我就不詳細說了,只是對那段歷史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南京奇妙時空旅行:從三國到民國,遨遊歷史長河

總統府

總結:整個南京之行很奇妙,和我之前去過的地方完全不一樣,旅行結果讓我不是放鬆,而是心情比較沉悶,帶給我的更多是思考,是精神糧食,因為看到的都是歷史,景點離不開一段難忘的歷史,歷史又穿插在景點之內,這是南京最大的特色,從三國到民國,猶如時光機器,來回穿梭,應接不暇。

當然南京的歷史不僅於此,這只是冰山一角,我的南京之行也只是走馬觀花,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好好去體會。引用朱自清的一段文字

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豔跡。

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記。通過歷史,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從前人的事蹟總結經驗教訓,對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對我們的孩子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旅行,不單純是眼睛的旅行,更多的是心靈的滿足,知識的獲取,經驗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