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桿中醫說”之思考

“培養鐵桿中醫以振興中醫”是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多年所倡導的,其對“鐵桿中醫”作了如下的詮釋:“立足於中華文化深厚的基礎之上,既善於繼承又勇於創新的人才。他們是有深厚的中醫理論,熟練掌握辨證論治,能運用中醫各種治療方法為病人解除疾苦的醫生;他們是有科學的頭腦,有廣博的知識,能與21世紀最新的科學技術相結合以創新發展中醫藥學的優秀人才,乃鐵桿中醫也。”

“鐵桿中醫”首先需要的是一個“鐵”字,那就是對中醫的理論體系、對中醫的事業有鐵一般堅定不移的信念。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實屬難之又難。多年來中醫所經歷的風風雨雨歷程告訴我們,中醫在所謂的“科學化”面前遭受到質疑,從而受到了歧視、打擊和排擠。不解決好“中醫是否科學”的認識,“鐵桿中醫”的“鐵”的信念就樹立不起來。

中醫是否科學?首先要搞清什麼是科學?筆者認為:“科學”在認知層面就是“求真”。前些年,廣州中醫藥大學學生中就有這樣的言論:“現在已經是信息時代,科技大爆炸的年代,還要我們學兩千多年前的內經,這不是歷史的倒退嗎?”事實上,現代所謂科學的研究方法與手段,有時還未能揭開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奧秘,從這一角度來看,前人的科技成果是過時了、落後了,還是超前了?即便把病治好了,但沒有所謂的科學數據支持,也是“不科學”。對此,鄧鐵濤常打趣說:“用研究有線電話的方法去研究無線移動電話能行嗎?”還說:“中醫在很多方面並不是落後了,而是超前了。”

那怎樣才能求得真知?怎樣才能檢驗出真理?只有實踐。馬列主義的認識觀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靠實驗室和統計學。這些只是“求真”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並非鑑別真理的標準。所以,中醫的科學性只有用“療效”來說話,中醫經歷近百餘年的風風雨雨而不倒,也正是有療效,能救人於疾苦之中。既然中醫是科學的,但它的理論又不是在實驗室中產生的,那它是怎麼來的?中醫的理論,就是數千年來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醫療實踐中,不斷運用哲學的觀點指導提煉出來的,又不斷回到實踐中去加以修正,螺旋式的上升中產生形成的。現代不是有學者提出人類的認識論中有一種“黑箱論”嗎?鄧鐵濤認為,中醫的認識論有點像“黑箱論”,而對黑箱,不需要打開,而是通過信息的輸入與反饋多次交換,便能探知黑箱內部的變化規律,這就解釋了中醫學為什麼沒有依靠解剖學和實驗研究也能建立起來。

“鐵桿中醫”除了對中醫的理論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外,還要有過硬的醫療技能,要善於和敢於去治療一些疑難危重之病證。這就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提高。不少中醫診療技術面臨著失傳的厄運,這就需要我們好好地去傳承,傳承工作做好了,創新發展才有根基,才有底氣。

說到傳承,就離不開向前人學習,如何學?鄧鐵濤提倡:一是學習古籍文獻,以四大經典為根,各家學說為本;二是向名老中醫學習;三是民間採風。這三者中,較為難辦的是第一條,由於古籍文獻年代久遠,文字深奧難懂,又加之古今疾病譜的改變,易令人生疑。

傳承的目的是為求發展,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落實到臨床醫療上。只有突破疑難重症的治療,解救大眾於疾苦之中,中醫學的傳承與發展才有其存在的意義。所以鄧鐵濤說“臨床實踐是生命線”。只有敢於實踐,勇於實踐和善於實踐,才能從實踐中求傳承,求發展。在這方面,他是我們的表率。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面對洶湧而至的全球未見過的新疫證,積極參與臨床會診,指導臨床診治,並呼籲讓中醫上馬聯合西醫抗擊“非典”。其結果是中醫藥在治療“非典”疫證的戰鬥中大顯神威,讓世人刮目相看,就連世衛組織都給予充分肯定。如今,鄧老已96歲高齡,仍在為振興中醫事業而忘我工作。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她的振興需要千萬鐵桿中醫的傳承與創新,她應該在世界文明之林中佔有一席之地,為人類的健康繼續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