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胖精選|無法拜訪客戶,銷售團隊渙散,怎麼辦?


羅胖精選|無法拜訪客戶,銷售團隊渙散,怎麼辦?


銷售等業務部門,是公司的發動機。疫情直接導致銷售工作無法展開,對公司帶來的就是真金白銀的損失。這裡我們不討論“線下業務轉到線上”,我們就單純討論一個場景:你的銷售團隊,現在就是沒法見到客戶了;甚至,客戶自己也歇業了,做不了生意了,那麼,這段時間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我看來,是“面對損失,該怎麼辦。”

我給你一個解決問題的總方針,叫做“逆風時先爭取活下來,風來之前確保在場,風起時還有人陪你一起玩”。

我想,這些天你也許已經看了不少關於03年非典的回顧。阿里、京東、攜程等等巨頭,都是在逆境下成功活下來,並且抓住了線下轉線上、旅遊業報復性反彈等等危機中的轉機,最後成功上位的。

具體怎麼做呢?我總結了十六個字,叫做“接受損失、保護夥伴、尋找窪地,鍛鍊隊伍”。

首先,接受損失,儘快止損。這個時候,一定不是擴大生產、加大投入的時候。我特別能理解企業家現在的心情,我自己在做一個生鮮電商創業的時候,公司雖然小,但也養了300多號配送員,100多位辦公室員工。每天天一亮,一分錢利潤還沒有進來,十幾萬的成本就已經出去了。

很多企業家希望馬上回本,但是,現在真的不是擴張、再投入的最佳時機。一方面,新的機會還暫時沒有浮出水面,另一方面,你的產業上下游,也還沒有完全消化這次危機,你自己孤軍奮戰,跑的太遠,容易消耗元氣。

相反,這個時候,跑贏同行是真理,打擊對你的行業是公平的,關鍵是看誰先恢復。“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好地打出去”。先把一切不必要的開支砍掉。儘快調配貨物,減少走貨慢的渠道庫存。舉個例子,目前大量年輕客群滯留在家鄉,顯然目前三四線消費力要強於北上廣。但是,疫情一結束,大量勞動力返程,你是否能夠讓貨物跟上人流?應收賬款能不能比別人快一個星期收回來?等等。

總之,快速出貨,減少庫存,回籠資金;虧,或者賺,都是暫時的,現金流才是你的命根子。

對於銷售團隊的管理,不必要的出差、團建,能夠減少的就減少。凍結招聘編制,團隊有人離開先不急著補進,以前有的末位淘汰制度仍然繼續堅持做,要讓好的人留下,不合適的人儘快離開。這時候輕裝上陣是最重要的。

對於銷售從業者,道理也是一樣,先把家庭裡不必要的開支控制好,能減少的減掉。對於中國的銷售從業者,我們習慣了過去幾十年高歌猛進,尤其是銷售這個職業,只要做得好,拿高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久而久之,很多銷售養成了拼命賺錢、拼命花錢的惡性循環,還美其名曰培養自己的“飢餓感”,到頭來家裡什麼都沒存下。你要做好半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收入持續在低位的心理準備和財力準備。

其次是保護夥伴。夥伴包括你的生意夥伴和團隊夥伴。

有幾個概念我拉齊一下和你的認知。銷售的工作可以按照To B和To C的性質,分成“賣進”和“賣出”;To B,把貨物或服務,“賣進”給你的客戶;To C,你的客戶,再把貨物或服務,“賣出”給顧客。針對客戶的To B是“賣進型”,也是我今天“怎麼辦”主要講的對象;但是,遇上疫情,第一波遭受打擊的,往往是最前線的“賣出型”。

這個時候,你要調整你的團隊的工作重心,從賣進更多的貨給你的下游客戶,變成幫助你的下游客戶,賣出更多的貨給終端顧客。幫你的客戶把貨儘快賣出去,就是對你的夥伴的最大保護。

比如,如果你是超市的供應商,這時候,你的客戶屯的貨品已經囤了兩個月了,趕幫快他設計促銷、清倉甩賣、快速出貨。比如,動用你的銷售團隊力量,通過關係和物業建立聯繫,把年貨送到小區門口、菜場附近等進行出清,搞一些“提前交物業費送年貨”,發一些“業主紅包”等等;再比如,如果你是經銷商,聯合其它經銷商,積極向上遊廠家呼籲給渠道退貨(尤其是保質期短的食品類)、申請讓廠家把渠道里的相關商品捐給災區“去庫存”、找大型廠礦企業工會福利作為員工福利團購等等。

記住,一定要快、快、快,只要疫情一過去,立刻行動。不要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因為這個時候,市場是處於飢餓狀態的,一旦市場恢復,同行們都在迅速出貨,慢的就徹底沒機會了。這些工作,甚至不能等到疫情完全結束後,現在你就要行動起來。而且,這個時候,要全員銷售。不要再分什麼後勤崗位、支持性崗位,全公司,所有員工,都必須上陣!

總之,這時候不要逼著下游讓他再進一批你的貨。他的貨不賣掉,你的貨是不可能壓進去的。

在災害面前,正是你給你的客戶情感賬戶裡存錢的大好時機。

08年南方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雪災,我當時在寶潔。那一年有一個客戶給我們公司寫了一封感謝信。客戶說:“當時大雪把公路都封了,很多供應商都聯繫不到人。只有你們寶潔的銷售經理,步行了兩小時到我的辦公室,和我一起設計幾周後的新春郵報。我非常感動,後來雪化了,我全公司第一個推的就是你們寶潔的產品!”當然,現在的情況和挑戰的確是變了,不過,你眼中是不是真的把客戶放在第一這個道理卻沒有變。

當然,夥伴還包括你自己的員工。裁掉大半個銷售團隊,固然也是一種做法,但是缺點是,留下的人,容易心寒,而且如果生意恢復,你再招人,這些新手也來不及培養;咬著牙全額髮工資,好處是團隊軍心穩定,缺點是很肯能公司熬不過三個月就垮了,所有人還是得失業。

我的建議是,保留基本工資,但推遲獎金髮放,高管降薪,同時你要和團隊做好溝通。一方面,銷售本來就是拿績效工資,低底薪,高提成,無可厚非;另一方面,推遲獎金髮放,能夠幫助公司和兄弟們一起克服困難,公司垮了就什麼都沒了。當然,這些動作的關鍵,在於要和團隊們溝通到位,如果確實短期有困難的員工,不能留下,那麼,好聚好散,將來有好機會再合作,畢竟大家都有家要養。留下的員工,大家團結一心,等到公司緩過勁了,你儘快把拖欠的獎金髮掉。

在災害面前,也是你給你的團隊情感賬戶裡存錢的大好時機。

我建議你成立有高管在內的防控小組,隨時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而你作為團隊負責人,請儘可能多地讓你的員工看到你(的視頻),聽到你的聲音。

03年非典的時候,阿里全員在家辦公,馬雲和COO關明生拿著通訊錄,給全員挨個打電話,關心員工的生活情況。試想,如果這時候老闆不聞不問下屬,或者,打來電話,只是催銷量,那麼,坐在員工身邊的家屬,聽到了,你想想是什麼感受。

第三,尋找窪地。

就像股票,波動,就意味著機會;大的社會變故,更是孕育著未被滿足的消費者的行為。對於銷售,你要有這樣的敏感度。比如,肉眼可見的機會就是,健康醫療行業、在線學習、在線娛樂、O2O送菜等,會迎來新的一波增長。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微觀的每位銷售人員,從一個夕陽產業,轉到朝陽產業,都是讓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機會太多,我這裡不一一列舉,反而,我要給你舉一個發現了窪地,卻因為忽略的消費者需求而白白錯過的例子。03年非典之後,寶潔知名品牌舒膚佳推出了洗手液。你這麼一回想,肯定覺得,這還不是天上白掉下來的生意?結果還真不是。

當時的舒膚佳洗手液,設計的外包裝,過於接近沐浴露,很多消費者壓根就沒意識到這是洗手液。而且由於瓶體設計的過高,噴嘴一按就會把瓶子帶倒。所以無論是購物體驗還是消費體驗,都不是很理想。這款產品很快就下線了,舒膚佳洗手液真正成功,要等到2010年,推出了泡沫洗手液。

所以,不要簡單地以為,銷售機會就像1+1=2那麼簡單,本質還是要抓住用戶的需求和體驗。

第四,鍛鍊隊伍。

曾經有位商業老前輩和我分享過他的經營哲學“環境好的時候發展生意,環境差的時候鍛鍊隊伍”。我聽了非常認同。外部環境不可能永遠好,過去的幾十年其實是非常態,有春天有冬天才是自然界的正常情況。生意也是這樣,比拼的關鍵不在於環境差的時候,而在於,環境好的時候,你還活著,而且,有團隊幫你達成目標。

那麼,怎麼鍛鍊銷售隊伍呢。我有三個方向的思路給你。

第一,培訓。以往生意好,大家都忙在業務上,現在忽然閒下來了,業務可能一時半會也恢復不了。這時候,讓業務骨幹們把工作經驗萃取出來,在團隊進行角色扮演、錄製培訓視頻等等,磨刀不誤砍柴工。等到生意重新忙起來的時候,你的團隊可以重裝上陣。

第二,用戶分析和檔案整理。既然沒法直接接觸生意了,那麼,不凡慢下來,聽聽顧客、客戶對你們的評價,做一些遠程的拜訪,聽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一些不是那麼關鍵的崗位同事,就安排他們在家辦公,幫忙銷售人員一起整理一下客戶檔案,為你下一階段發力,做一些知識上的儲備。

第三,通過(電話或者視頻)面試,進行人才撿漏

。我前面說了,招聘編制凍結,但並不代表你不繼續物色人才。大動盪下,有些人才會從原有的公司離開,可能這些人是你以前想都不可能想的。不一定讓對方馬上入職,來了他也做不了什麼事。但是,你和他們保持緊密的聯繫。一旦你熬過了疫情初期,力量足夠了,就可以把他們簽下來。

總之,方法總比困難多,積蓄力量,希望你能夠迅速東山再起!

內容來自羅胖精選湯君健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