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系列篇之二十九

281: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指美联储第二次量化宽松之后,政策工具掣肘,于是开启了不影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扭转操作,即卖掉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推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以变相地营造宽松政策的预期。


282:诺威格定律(Norvig law):谷歌研究院院长诺威格提出, “当公司的市场占有率50% ,市场占有率无法再翻番了”。 这句人人都懂的大白话却道出许多大公司兴衰的根源:在一个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必须不断开拓新财源,才能长盛不衰。有效的开拓途径包括“扩展”现有业务和转型。


283:费孝通之问(the question of Fairbank):美国“中国通”费正清透过《美国与中国》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费正清之问”:“一个西方人对于全部中国历史所要问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是,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


284:桑弘羊之问(the question of Sang):汉昭帝年间,儒生贤良与武帝经济改革的推手、御史大夫桑弘羊举行辩论,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贤良们对桑大加挞伐,抨击武帝的各种经济政策,随后桑弘羊反问:“如果不执行国营化政策,战争的开支从哪里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哪里得?地方割据的景象如何化解?”贤良门无解,今人亦无解。


285:杰塞尔悖论(Jessel paradox):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动荡的世界》一书中分析过去十年美国房价飙升的原因时,写道,当他还是十多岁少年时,当时著名喜剧演员乔治杰塞尔讲了一个故事:一位疑心较重的投资者不太情愿地参与股市投资。他先买入少量交易量很少的低信用公司股票,惊讶地发现价格立刻从10美元涨到11美元。这样一来,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位聪明的投资者,于是继续买入。最终,他一个人的出价把那只股票推到了每股30美元的高价,然后决定套现离场。他给经纪人打电话,要求卖出股票,对方犹豫片刻后反问道:“卖给谁呢?”


286:制度漂移(institutions drift):指原本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可能一样,但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两者渐行渐远,会产生分化,导致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如南北朝鲜。该概念由阿西莫格鲁与罗宾逊于2012年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中提出,此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制度变迁中的偶然因素的作用。


287:康曼达契约(commenda):早期的有限合伙的雏形。契约规定:一方合伙人(坐商)将商品、金钱、船舶等转交于另一方合伙人(行商)经营。承担资金风险的合伙人通常获得3/4的利润,但仅以其投资为限承担风险责任;从事航行的合伙人则管理双方投入的全部财产,独立从事航海贸易,获得1/4的利润,并承担无限责任。


288:顶尖效应(top effect):指由于系统内个别效率较高的组织的出现,对其他效率较低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构成了破坏或抑制的作用。由于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顶尖效应普遍存在,可部分解释“富国恒富,穷国恒穷”。因为自由贸易将迅速摧毁发展中国家尚处幼稚阶段的生产力——已经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系列篇之二十九


289: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又称惯性效应,由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指股票的收益率有延续原来的运动方向的趋势,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在未来获得的收益率仍会高于过去收益率较低的股票。基于此,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过去收益率高的股票、卖出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而获利。


290:阿拉巴马悖论(Alabama paradox):指增加议席也可能反而导致某些丧失议席,是一种以“相对公平”为标准的份额分配法中的悖论。最早发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众议院的席位按照各州的人口占比来分配,采用最大余额法计算,当一次人口普查后,准备增加众议院席位,却发现增加议员数反而使得阿拉巴马州的议员数减少,这就会产生了悖论。(部分资料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