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近日,一封來自重慶市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的感謝信和捐贈證書,讓黃宗恢老先生的家人再一次落淚。那蓋著紅印的捐贈證書和滿含深情的感謝信,讓他們更加想念自己的老父親。

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早在今年4月15日,居住在山東張店的黃蕾、文焱夫婦專程趕到位於重慶市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捐獻父親當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時用過的教材,這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黃宗恢老先生曾是是我市吉化重型機器廠(原吉林省機械廠,後歸於中油吉林石化公司)的退休職工。以下是黃宗恢老先生女兒黃為的回憶。

一日從軍 終生所繫

父親黃宗恢,1930年生,祖籍湖北鍾祥。1950年,剛剛20歲的他和其他熱血青年一樣,積極響應國家抗美援朝的號召,放棄了殷實的家境和父母老年得子對他的百般寵愛,踴躍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參軍後,他幸運地被選送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通訊連學習。這個學院是劉伯承元帥創辦的。

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這是新中國建立後我軍最早的高等軍事學府,年已59歲的劉伯承出任了第一任院長。父親在開學儀式上親耳聆聽了劉伯承元帥的講話。早年和病重時,父親曾經向我們表達過一個心願:希望有朝一日把手裡的軍事教材捐贈出去。大姐大姐夫黃蕾、文焱多方尋找,終於聯繫到了1992年落成開放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此次重慶之行,當他們拿出父親所捐之物時,劉伯承紀念館文物科付科長如獲珍寶,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這些教材太珍貴了!”“保管得太好了,連書角都這麼平整。”

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劉伯承紀念館鄭重地留下了教材和父親的幾張照片,之後,還給姐姐、姐夫寄發了捐贈證書,並附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感謝你們對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的慷慨捐贈。我們一定努力工作,繼承和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添磚加瓦。”

不求索取 甘於奉獻

1952年,國家動員軍隊支援地方建設,父親又一次響應號召,積極轉業,並在培訓6個月後考入天津大學。最終被分配到吉林省機械廠工作(後改名為吉化重型機器廠),一直工作到退休。

父親雖然只經歷了兩年多的軍旅生涯,但卻一輩子都保持了軍人的風範,自律、耿介、正直。在企業,他從車間幹起,歷任技術員、技術副主任、科協秘書長、高級工程師。作為技術人員,他當年“優選法”的成功推廣運用,使得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親臨了省機械廠這個企業,成為轟動一時的佳話。在企業工作35年直到退休,他始終住的是平房,一住就是38年,1999年身邊的小女兒買了樓房後,年近70歲的他才搬去與女兒同住。

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舐犢情深,父愛如山

我們小的時候,父親到遙遠的南方出差,有一次回來除了帶一些枇杷、楊梅等我們北方孩子沒有見過的水果,居然還背了半棵香蕉樹回來!母親心疼地埋怨他從那麼遠背來該有多重時,父親說就想讓我們看看香蕉到底是怎樣結出來的。粗壯的樹幹上結著幾串綠中透黃的香蕉,被放在廚房的門後面,我們吃的時候直接往下摘,那種感覺別提有多麼神奇了。

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父親老了以後,更加可愛。他常常在家宴上一鳴驚人,妙語連珠,讓女兒女婿們不住地為他鼓掌叫好。母親的生日,他曾經變戲法似地掏出存摺、主動上繳私房錢,還在母親節親自挑選康乃馨。比起晚年的母親,父親更沉醉於享受孩子的愛,並怡然接受孩子的愛。過生日時我們帶他去遊玩,他居然學著女婿騎“老虎”、打“老虎”、鑽樹林、攀巖。

精神財富 永遠流傳

2013年1月,我們深愛的父親離世,距今已經6年整了。大姐大姐夫今年終於完成父親遺願一事,讓我們在朋友圈裡又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盛讚。“當人們在追求詩和遠方的時候,你們卻遠途踐行老人的遺願。你們踐行的是父親的遺願,更是踐行一種崇高的信仰!”

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父親的晚年享盡了孩子們帶來的物質安逸、精神富足的幸福生活。這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最大的安慰,也是無慾無求的他們一生得到的最大的福報。我們在長大成人後,沒有辜負他們,傳承了他們的精神內核。文明、教養、求知、重道、仁愛、奉獻----是我們的家風,是父母多年來在我們身上刻下的永遠屬於我們家庭的圖騰。

人物:踐行文明家風,實現父親遺願

我們深深知道,無論是父親大愛無疆的家國情懷,還是母親本真無我的精神境界,不管是美好的記憶、抑或連自己都覺察不到的小習慣小毛病,都將以這種神奇基因和細胞意義終身攜帶在我們身上。我們接受,並必將延續下去。雖然父親已經不在,但那個胸懷保家衛國之志毅然從軍的熱血男兒,那個投身國家建設、以孺子牛般精神工作勤奮了一輩子的科技工作者,那個生性清高隱忍厚德正直、樂善好施受人尊重的好人,會永遠陪伴我們走在漫漫的人生路上。

記者 | 肖燕 整理(圖片由黃宗恢老先生女兒黃為提供)

編輯 | 姚麟 責編 | 彭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