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變異或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多聽貝多芬成績更好

1,基因變異或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

來源:轉化醫學網

近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大型研究中指出,如果基因變異使面臨阿茨海默症(AD)高風險的人也攜帶完全不同的基因變異體,那麼他們將免受其衰弱的影響。他們的發現於4月13日發表在《美國醫學會神經學期刊》上,表明大約15%的美國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攜帶高風險基因變異的人,受到另一基因變異的某種程度的保護,免受阿茨海默症的侵害。

結果顯示,在ApoE4攜帶者組中,攜帶一份拷貝而不是兩份拷貝的klotho基因(一種抗衰老的基因)突變體,可將AD的風險降低30%。它大大減緩了從無症狀狀態到輕度認知障礙或完全AD跡象的進程。它降低了未患AD的ApoE4攜帶者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負擔。研究人員表明,對ApoE4攜帶者中的klotho狀況進行基因檢測可以更好地預測ApoE4變異人群中AD的風險。

閱讀鏈接:

基因變異或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


2,測序與“算命”:出生時每攜帶一個PTV,壽命就會縮短6個月

來源:生物通

最近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篇題為“Germline burden of rare damaging variants negatively affects human healthspan and lifespan”文章結果表明,一個額外的遺傳損傷性變異可能會砍掉6個月壽命,這些罕見的突變的不同組合決定一個人多大年齡可能患上癌症、心臟病和痴呆症。

數據來自UK Biobank(平均年齡在50多歲的4萬多個基因組),科學家發現,超罕見蛋白質截短變體(protein-truncating variants,PTVs)負擔過重的人的健康壽命和壽命都很短,在一個人的基因組中,每增加一個超罕見PTVs,壽命就會縮短6個月,健康壽命就會縮短2個月。

閱讀鏈接:

測序與“算命”:出生時每攜帶一個PTV,壽命就會縮短6個月


3,精神分裂症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馬現倉課題組解析腸-腦軸新機制

來源:科學網

4月13日,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馬現倉課題組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Role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the gut-brain axis in schizophrenia: contribution to immune activation and pathophysiology in humans and mice”,對短鏈脂肪酸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腸-腦軸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閱讀鏈接:

精神分裂症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馬現倉課題組解析腸-腦軸新機制


4,飲食失調將成研究新熱點?Science、Nature 引領新潮流!

來源:丁香學術

腦科學日報|基因變異或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多聽貝多芬成績更好

飲食失調 (Eating Disorder),也稱進食障礙,包括閾上和閾下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和暴食症,被列為輕性精神病。

  • 近日,Science特約撰稿人 Jennifer Couzin-Frankel 發表了題為《Rethinking anorexia: Biology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culture, new studies reveal》的文章 ,以社評的方式與心理學家 Alix Timko、Cynthia Bulik,神經科學家 Lori Zeltser 以及患者家屬等人探討了厭食症的生物學基礎或許比現在通常認為的社會壓力等因素更為重要。Bulik 與 Timko 等人的研究提示,在遺傳學上厭食症與肥胖、抑鬱症的遺傳幾率相似。
  • 4 月 8 日,韓國首爾大學神經科學家 Sung-Yon Kim 課題組發表題為《A neural circuit mechanism for mechanosensory feedback control of ingestion》的文章,顯示臂旁核表達前強啡肽原(Parabrachial nucleus prodynorphin, PBPdyn)的神經元參與調控攝食的機械感覺反饋調控迴路。

閱讀鏈接:

飲食失調將成研究新熱點?Science、Nature 引領新潮流!


5,精神分裂症共病酒精使用障礙:來自CATIE研究的發現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全球範圍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病酒精使用障礙(AUD)的比例為5%-34%。日前,一組美國研究者針對CATIE研究開展了一項事後分析,比較了共病與未共病AU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差異,以及不同抗精神病藥針對共病人群的療效。本項研究近日發表於J Clin Psychiatry。

本項針對CATIE研究的事後分析顯示,相比於未共病酒精使用障礙(AUD)者,共病AU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更差,體現在自基線至首次病情惡化及首次/再次入院的時間顯著更短,出現入院、攻擊/自殺觀念、被逮捕或監禁的比例顯著更高。針對精神分裂症共病AUD患者,奧氮平組自基線至首次/再次惡化的時間較奮乃靜、喹硫平、利培酮、齊拉西酮組更長,提示總體療效可能更佳。

閱讀鏈接:

精神分裂症共病酒精使用障礙:來自CATIE研究的發現 | 研究速遞


6,NeuroImage:胎兒和新生兒大腦MRI自動分割

來源:思影科技

本文回顧了圍產期(懷孕28 周到產後一週)大腦分割採用的方法,並根據目標人群、結構分割和方法類型對它們進行了分類。概述了文獻中提出的各種方法,並討論了它們的主要貢獻。提出了評估分割精度和分割質量基準的不同方法。最後以圍產期大腦分割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的討論作為總結。

閱讀鏈接:

NeuroImage:胎兒和新生兒大腦MRI自動分割


7,NEJM:這個眼底病,有AI篩查技術了

來源:NEJM醫學前沿


腦科學日報|基因變異或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多聽貝多芬成績更好

本研究得到的人工智能系統使用眼底照片判斷視乳頭水腫的能力。

4月15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在線發表《人工智能從眼底照片中檢測視神經乳頭水腫》。研究者使用了來自全球11個國家、19家臨床機構的由不同相機採集的14341例散瞳後眼底圖片,對其深度學習訓練,得到了一個人工智能模型。

該模型獲得了較好的判別正常視乳頭、視乳頭水腫和其他視乳頭異常的能力。在來自於另外5家臨床機構的1505張圖片中進行的外部驗證中,該模型AUC為0.99,敏感性96.4%,特異性84.7%。在診斷試驗所關注的指標中,模型陽性預測值39.8%,陰性預測值99.6%,顯示了較好的疾病篩查能力。

閱讀鏈接:

NEJM:這個眼底病,有AI篩查技術了


8,美國科學家:多聽貝多芬,成績會更好!

來源:一線科普

4月4日,美國睡眠神經科學與認知實驗室(SNAC)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Classical music, educational learning, and slow wave sleep: A targeted memory reactivation experiment”的研究論文。

在一次微觀經濟學的測試中,如果學生在考試前一天晚上聽過貝多芬和肖邦的古典音樂,那麼他們的考試成績會更好。本研究發現,在深度睡眠期間,一些感官記憶會被重新激活和增強。作者指出,“如果想在幾個月後的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你可能需要在多個晚上重複播放這些古典音樂。當然,還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閱讀鏈接:

美國科學家:多聽貝多芬,成績會更好!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最大規模的AD蛋白組學研究;AI追蹤心臟血流

2,腦科學日報|多動症孩子為何睡不好?針灸可以緩解偏頭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