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廣告:
“香港CBD核心,全精裝,太古出品,一層一戶”
會想到是下面這棟樓嗎?
先別啞然失笑,不是真壕,還真買不起……
據“建築中國俱樂部”的一份資料,上面那個樓盤名叫“星街5號”(5 Star Street),位於香港金鐘最核心的太古廣場附近,開盤價是145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1160萬元)。
建築面積合62.8平方米(676平方英尺)
使用面積37.9平方米(408平方英尺)
這樣的面積小、樓層多的住宅房在香港經常可以看到,尤其是在港島和九龍。
由於太細太高,跟牙籤一樣,所以乾脆叫“牙籤樓”,而牙籤樓佔用的地塊則被稱為“蚊型地”,極言其小。
不過,“星街5號”這樣30多平的房,已!經!不!小!了!
上:廣告圖 下:實拍圖
畢竟在香港這座神奇的國際化城市,樓盤開發商總是堅持不懈挑戰極限(掩面哭~)
住宅房,沒有最小,只有更小!
銀河君今天就帶各位見識一下香港實用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壕宅”。
No.5北角 “尚譽”
最小面積:15平米/163平方呎
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房子可能僅僅只是用來睡覺而已,所以像這種面積小且功能完善的房子還是挺受歡迎的。
最小單位開盤定價390萬,裝修了廚房、廁所、浴室後,實際活動的空間就僅剩66尺(約6平方米)。
不過,售罄也是有原因的。
香港樓價長期處於一般市民難以負擔水平,市場需求高度集中於450萬港元以下單位,而300多萬的單位更是“不愁無人買”,因此催生了許多面積小而門檻低的單位應市。
No.4何文田 “加多利軒”
最小面積:14.9平米/161平方呎
根據何文田加多利軒樓書,大樓兩梯10夥,全盤均採用開放式廚房。
項目中極受市場關注、面積僅161平方呎(14.9平米)的開放式單位,整個樓盤只有1戶(3樓J室),開盤售價約333萬。
單位是長方形間隔,玄關右邊是浴室,左邊是廚房,廳區有2扇窗,而且不設露臺或平臺,單位更實用。
樓盤第二小的單位是2樓B室(162平方呎)。
其他較高層(5至30樓)的J室單位,面積為179平方呎,扣除22平方呎露臺,實際室內面積為157平方呎。
No.3長沙灣 “AVA 228”
最小面積:12平米/129平方呎
2019年上市的長沙灣單棟式新盤AVA 228,其中最小單位面積只有129平方尺(約11.9平米)。就連發展商都表示:“建議可以採用小茶几吃飯”。
根據港府規劃署資料,一個私家車標準泊車位及上下客貨處面積共約135平方呎,故“AVA 228”最小單位比泊車位更小。
然而,即便房間如此狹小,一經開售還是被搶購一空。
No.2屯門 “T Plus菁雋”
最小面積:11.9平米/128平方呎
“T Plus 菁雋”主要提供開放式的單位,當中實用面積就小到只有128平方呎,
開盤售價128萬。看樓盤平面圖,感覺不出大小。
新聞報道里的看著,覺得還行。
但房子是用來生活的。不是所有設施塞進去就可以,也講求合理設計。
當時T Plus菁雋128呎單位吸睛無數,不過體驗者卻無法正常上廁所。
對於單位面積只有學生宿舍般大小,樓盤開發商董事說,“紫禁城再大,皇帝都是睡一張床”。
不過,這個全港最小單位住宅紀錄,不久就被打破了。
No.1英皇 “The Unit”
最小面積:5.7平米/62平方呎
香港房價不斷衝高,英皇國際跑馬地奕蔭街17至19號項目推出最細單位(151平方呎)的可用面積進一步縮減至只有約61.4平方呎(5.68平方米)
床跟馬桶之間只隔了一塊玻璃,真正挑戰“納米盤”的極限!
單人床採用可摺疊形式,讓房間空出一點可活動的區域(可能也吸取了前人的經驗,這個上廁所可能沒問題了)。
由於面積過小,房間佈局不得不緊湊設計,進門就是廚房。
那些講風水,進門不要有鏡子什麼的,在“壕宅”裡都是浮雲~
雖然樓盤小得令人髮指,但是已經全部出租了!
香港為什麼會有牙籤樓?
主要與產權保護有關。
香港法律上沒有強拆之說,所以只能拆多少地出來建多少房子,蚊型地、牙籤樓也就此大量湧現。
還是以“星街5號”為例,太古本來想把周圍幾棟樓都收購下來合併重建,但未能成功,無奈只好建成了這樣一棟每層只有30多平方米使用面積的牙籤樓了。